日前,“深圳创新企业70强”颁奖典礼在深圳会堂举行。“70强”既有华为、腾讯等世界500强企业,也有一批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或全国第一的“隐形冠军”,如在全球率先实现超材料产业化落地的光启技术

作为高精尖新兴领域,超材料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化成果并不多,整体来说其应用还处于测试和小批量生产阶段。令人欣喜的是,来自深圳的光启技术,已经顺利实现超材料的按需定制和产业化落地。

“‘70强’是一张企业英雄榜,也是深圳的创新志。通过解构和复盘诸如光启技术等创新佼佼者的产业化之路,可以总结深圳的创新基因,揭示深圳的创新密码,也希望‘70强’成大湾区发展龙头。”一位颁奖嘉宾表示。

据了解,作为超材料行业引领者,光启技术已将超材料技术率先应用到了我国尖端装备上,目前,已落地的行业包括先进飞机、大型无人机、水面舰艇、水下装备、海洋航空装备、电子通信系统、单兵AI装备、新型航空器等八大尖端装备领域。近年来,该公司超材料板块的营收贡献更是快速上升, 2017年为8.20%,2018年为28.93 %,2019年上半年为30.93%。

通过赋能产业,为尖端装备披上“隐身衣”,光启技术正在成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产业先锋。

多年攻坚 为尖端装备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国际热门的新兴科技,超材料技术实现了材料应用从“被动选择”到“主动赋能”的跨越。以往新材料的应用普遍基于材料的物理特性来供产品设计者选择,而超材料则是通过定制多种新型功能基底材料与人造微结构,对不同行业装备主动设计和赋能,提升产品使用性能的使能技术。

由于超材料属于前沿技术,目前主要用于新型尖端装备,其应用在研发、生产上均需跟随新型装备整体的研发和生产进度,而一款新型尖端装备最终投入使用前需经历较长时间的研发、测试,只有在完成定型之后才能结束研发环节,进入批产采购。同时,超材料特殊的性能,使得在现有装备更新升级换代上也有广阔的应用,但同样也需要经过研发、测试、定型后批量投入使用。

凭借十年磨一剑的专注和毅力,光启技术已经在超材料产业化上取得先发优势。据了解,截至目前,光启技术超材料研制RCS测试已达13600小时,时长超过F22战机研制RCS测试耗时数。这表明,光启技术所研制的超材料作为尖端装备的隐身解决方案,已然经受过比F-22规定标准更加严苛的测试,同时也说明光启技术超材料产品已经迎来了批产阶段。

查阅光启技术近年来的年报,可以发现在2017年,光启技术超材料研发收入占比5.9%,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仅为2.3%;2018年,研发收入占比21.4%,产品销售收入占比7.5%。可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光启技术超材料板块的收入一直处于以“研发收入为主,产品销售收入为辅”的阶段。

前期的蛰伏换来了光明的前途。在2019年上半年年报中,光启技术迈入全新的阶段,实现收入模式的升级。报告期内,光启技术超材料研发收入占比为3.26%,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升至两位数,为27.67%。

于此同时,光启技术近三年的超材料营收也在逐年上升,从2017年的3114.15万元, 2018年的13414.33万元,到2019年上半年的6133.19万元。也就是说,在将超材料营收整体蛋糕做大的同时,光启技术在该板块的收入构成也不断调整和优化,由“研发收入为主”升级为“产品销售收入为主”的新阶段。

鉴于光启技术超材料技术在航空、海洋、单兵AI装备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其研发收入也会保持稳定增长;而按照研发-测试-定型-批量生产的逻辑,可见在研发阶段光启技术就已经牢牢锁定了相应产品的未来产量需求,相当于拿到一张相对稳定的“饭票”。

这其中的竞争力,可见一斑。

订单持续增加 赋能产业实现跨代发展

光启技术在实现超材料产业化落地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大批专利,彰显出我国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硬实力”。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超材料技术专利申请经历了三次重要飞跃。第一次为从无到有的飞跃是在1972年,当年第一项超材料技术专利申请在美国出现。1998年以后,超材料技术专利出现了第二次飞跃,这一飞跃主要由英国带动。第三次飞跃则要归功于中国一家高科技企业——光启。光启在2011年便申请了703项超材料技术专利,成为全球拥有超材料技术专利数量最多的专利申请人。

八年来,光启技术依托产业化优势和我国唯一一个超材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多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完成了超材料底层核心专利池的构建和布局。

截止目前,光启的专利申请总量5499 件,授权专利总量3283件,其中,超材料授权专利1961件,位居全球第一,实现了超材料底层技术专利覆盖。

从公开数据,记者发现,仅光启一家在全球超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已远大于其他国家的申请总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全球超材料专利授权量排名前15的企业”榜单中发现,与美日已致力于尖端装备近百年的企业相比,光启的申请量仍然遥遥领先,充分展现出这家源头创新企业源源不断的创新实力。由此可见,中国超材料的产业化重任无疑靠勇闯科技“无人区”的光启承担着。

专利也为光启发展带来骄人的红利。梳理光启技术多份公告发现,今年1月至今,光启技术共发布6份订单合同,订单总额已达1.35亿元。这意味着光启技术先进超材料结构产品在装备领域取得了“进入批量生产”的重要进展。

今年以来,光启技术位于深圳观澜的超材料智能工厂一直处于满产状态。这家拥有全球首条超材料生产线的智能工厂,具备年产15万平米超材料及2000件复合超材料制品的生产能力,覆盖了功能材料从开发、验证,到试产、量产的全流程,并配备满足高性能、高标准复合超材料的全套精密设备,承担光启多款尖端装备的研制和交付任务。

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Stratistics MRC预测,到2022年,全球超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26.3亿美元,6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2%。按照该增长率,随着光启技术不断扩充产能,将有机会进入发展快通道。

一位尖端装备行业的分析人士指出,超材料技术具有跨代创新性,对于尖端装备的智能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光启经过近10年的持续努力,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起了超材料学科的技术体系、工业体系、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体系,为超材料赋能行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相信,通过主动赋能产业,光启将帮助更多的科技产业实现跨代发展。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