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是保险机构总结上年得失、调整短期策略、定调中期配置的时候。为了解保险机构的最新想法,证券时报记者近日组织了2020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向保险公司投资部门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发放问卷。
调查共回收24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覆盖国内主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的首席投资官和投资业务负责人。样本机构管理的保险资金超过9万亿元,约占18万亿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52.72%。
或许是经历了2019年的结构性行情,保险机构对2020年的投资前景并不悲观,整体情绪是“中性偏乐观”。
鉴于当前经济发展态势,市场利率下行概率较高,有保险投资官认为A股相对债券较有吸引力,有58%的投资官认为,A股当前估值合理。
2020年保险投资是否还能再续2019年的辉煌?保险投资官的意见出现分歧。不过,大多数人认同保险投资收益目标会在未来几年下调。
经济下行和信用违约是保险机构2020年最为担忧的风险。保险机构2020年最愿意加码的资产,是包含股票在内的权益类资产,其中,科技、金融、医养板块被看好。
与以前相比,险资权益投资将更加注重两点:一是精选个股,集中持有;二是持仓周期较以前拉长。在操作层面上,资金向个股集中、举牌上市公司的现象将更加明显。实际上,这种险资权益投资策略变化在近两年已经有所体现,2020年这一特点更加突出。
科创板领域,保险机构比较看重打新的机会。另外,港股也成为2020年保险资金重点关注板块,不少人认为港股性价比较高,今年将有较大的机会。
投资前景:总体中性偏乐观
2020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显示,67%的投资官对2020年的投资前景持中性态度,33%持乐观态度,没有一位选择“悲观”。而在2019年初,有35%的投资官选择了“悲观”,仅有13%的投资官选择“比较乐观”。
谈及理由,有投资官认为,2020年经济基本面不会出现根本性改变。也有人认为,2020年内外部经济环境仍然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大;但另一方面,近年来持续推进的结构性改革,将会逐步体现出成效。
整体看来,保险机构认为,在周期性减速和结构性调整共振下,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保持韧性,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鉴于当前经济发展态势,A股相对债券较有吸引力。2019年股市收益主要来自于估值的提升,2020年收益主要来源于业绩增长。
险资收益率目标可能下调
2020年是否还能再续2019年的辉煌?保险投资官分歧很大。33%的保险投资官认为差于去年,29%认为投资环境要好于去年,29%认为尚难明确,三个选项可以说是三分天下。
一位大型保险机构投资官表示,从中期视角来看,市场利率下行概率较高。2019年机构投资者收益率普遍超过30%,未来1~3年连续实现高收益的可能性较低。
另一位投资官从三个层面判断,2020年面临的市场情形将更复杂。首先,权益市场出现类似2019年的涨幅概率较小,结构性机会考验投资团队获取机会的能力;其次,固定资产收益率下行,新增资金和到期资金配置压力加大;最后,优质非标资产供给减少,市场抢资产竞争更激烈。
随着低利率时代渐渐走近,保险机构在投资端的压力倍增。谈及未来1~3年的投资收益目标,有67%的投资官认为有可能下调,25%认为会维持平稳,8%表示可能会上调。
收益率目标要下调的观点在去年基础上延续并得到了强化。2019年年初,被问及未来3~5年是否有可能下调投资收益目标时,52%的投资官选择了“维持平稳”,但也有44%选择“可能下调”。
最担忧宏观因素:
经济下行
在经济下行、货币政策转向、汇率风险等宏观经济因素中,多数受访投资官最担忧经济下行压力,有54.17%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一项。
其次是对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占比为29.17%。对货币政策转向表示担忧的受访者理由在于,经济继续下行已基本形成共识,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对市场利率形成重大影响,而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政策导向仍然没有变化。
担忧汇率风险的保险投资官占比4.17%。另外,还有1.25%受访者表示担忧“其他”因素,比如市场出清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最担忧投资风险:
信用违约风险
在最担忧的投资风险方面,55.56%的保险投资官认为是“信用违约风险”。
有保险资管负责人分析,面对复杂的形势,预期2020年民营企业、实体经济可能更加困难。2020年仍为信用债集中到期年份,在经济预期下行的环境下,企业仍面临较大经营以及再融资压力,信用违约风险依然较高。
另有人士表示,持续低利率环境将加剧“资产荒”。自2018年以来我国主要债券品种收益率开始震荡下行,主要债券品种的绝对收益率偏低,配置价值已经较低。持续的低利率环境将使固定收益资产的配置价值降低,保险资金运用将面临“资产荒”环境。
其次,29.63%的投资官最担忧股票市场波动,而最担忧利率下行的占11.11%,最担心人民币贬值的占3.7%。
最愿意加码权益类资产
在2020年险资最愿意增加投资的资产方面,权益类资产成为多数参与调查保险投资官的选择。在各大类资产中,股票和股票基金、股权投资的得票数远高于债券等其他资产。
具体来说,股票、股基得到了24位受访人中18位的选票,股权投资得到17票。参与调查人士给出的理由包括:一是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好权益类资产。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能给权益类投资带来阶段性机会。此外,A股和港股等能获取超额收益的资产,依然是配置的较好时机。
另外,债券得到24位受访人中的11票。有人士表示,债券类资产作为保险资金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仍需逢高利率配置。
基础设施得到10票。看好这一领域的人士认为,为提振经济,政府性支出可能继续加大,因此可能带来基建类投资机会。
对于A股估值,去年初,32%的投资官认为A股估值位于底部、32%认为估值较低。在经历了2019年的结构性行情后,今年初,58.33%的受访保险投资官认为“基本合理”。29.17%的人认为当前“估值较低”,没有人认为A股估值“处于底部”。认为估值较低的人士表示,从股债收益率之差的角度看,A股估值处于较低位置。
另外今年24位接受调查的保险投资官中有3人认为A股估值偏高。其理由在于:一是近年来经济基本面持续在底部徘徊,对应企业盈利也整体处于较低区域。二是市场结构性分化,好公司股票价格贵。
关于2020年A股投资机会,75%的投资官认为机会大于风险,认为A股非常有机会或者风险较大的观点分别占比8.3%。
在偏乐观派险资投资官看来,随着经济企稳、系统性风险可以排除,因此2020年A股应该会有一定的结构性机会。
一位保险机构投资官分析认为,2019年A股触底反弹,走出一波估值修复行情。往后看在经济预期企稳的大背景下,叠加整体政策延续宽松基调,中美贸易关系等外围关系不确定性下降,风险偏好有望提升。但不利因素是通胀风险加大和前期估值扩张过快,导致估值驱动动力不足,且经济弱复苏格局影响下增速空间有限,此外一些全球的地缘政治风险也会冲击整个A股市场。2020年A股会窄幅震荡,但结构性和阶段性机会仍在,总体而言机会大于风险。
也有少数投资官认为A股风险高于机会,其理由包括经济基本面并未好转,2019年A股涨幅较大,估值中枢仍在持续下行,以及监管对央企金融机构的考核要求还在加码等。
科技、金融、医养板块
被看好
2020年A股哪些板块最被看好?保险投资官的选择比较均衡,科技、金融、健康养老、消费和房地产得票率分别为26.4%、22.6%、18.9%、17%和15.1%。其中,科技、金融、健康养老产业最被看好。
看好健康和养老产业,保险投资官的逻辑比较一致和清晰,人口结构变化与人均收入提高利好消费升级、医养板块,且健康产业与保险有天然的联接,可投资盈利模式成熟的企业股权,进行业务的协同整合。
在一些保险投资官看来,未来中国的产业发展肯定以产业升级为主,科技赋能是下阶段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科技类企业有望随着5G商用、人工智能的发展迎来新的增长,蕴藏机会。美国对中国技术产品的限制也将利于国内科技产业。此外,各国经验显示,消费行业是最可能走出长牛股的行业,消费升级、出口转内销、进口替代等需求也会激发国内消费新的增长点,可能蕴藏投资机会。
一位保险投资官分析,2020年权益市场以震荡为主,将积极把握结构性机会,关注符合国家经济政策转型方向和举国创新政策支持下的消费升级、医疗健康及信息技术板块,关注人工智能、光电芯片、新材料等“硬科技”方向;此外还需关注高股息资产配置价值。
在整体投资风格上,与以前相比,险资权益投资更加注重两点:一是精选个股集中持有;二是持仓周期较以前更长。在操作层面上,资金向个股集中、举牌上市公司的现象将更加明显。实际上,这种险资权益投资策略变化在近两年已经有所体现,2020年这一特点将更加突出。
一家保险资管公司投资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重仓低估值绩优蓝筹股为投资人提供了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2020年机会将更加集中在业绩持续优良以及估值相对较低的个股上。
科创板重打新
港股有较大机会
在科创板投资方面, 50%的投资官选择参与打新,11%的投资官选择暂不投资。在保险投资官看来,参与打新可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分享科创企业收益,风险相对较小。
投资官们如何看待港股市场2020年投资机会?调查显示,70%的投资官认为港股机会比较大,30%的投资官认为港股有战略性机会。
一位保险投资官分析,一是港股经过去年的充分调整,目前整体估值在10倍PE左右,低于A股和西方主要国家股市,在全球资产中仍具有较高性价比;二是港股盈利周期回升,有望维持较好的盈利增速;三是市场情绪修复和全流动政策推动北向资金南下支撑港股。
来源:证券时报网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货币基金投资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