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机场行业研究方法

4.1 机场行业简介


机场是指专供航空器起飞、降落、滑行、停放以及进行其他活动使用的划定区域。机场既带有赢利性质也带有为公众服务性质,世界上大多数机场是地方政府管辖下的半企业机构。


从分类上看,机场一般分为军用和民用两大类,本文研究讨论的机场专指民用机场,用于商业性航空运输的机场也称为航空港或简称空港。从用途上分,机场的职能包括客运和货运,但后者占比较少,且我国并没有以货运业务为主的机场,因此本文将以客运为基础对机场行业进行分析。另外可按照枢纽机场定位,将机场分为大型国际枢纽、国际枢纽、区域枢纽和其他机场等,对应机场如下图所示。

图1:我国枢纽机场定位


资料来源:东兴证券研究报告

从我国机场行业发展现状看,我国机场建设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场数量不断增加。民航局发布的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自2010年的175个增加到了2018年的235个。相比较机场数量增长,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增速更快,近10年年均增速分别在8%、10%左右。从机场分布情况看,2018年我国西部、东部、东北部地区民航运输机场占全国比重分别为50.2%,23.0%和 11.5%。西部地区机场数量较多的原因在于,相比东部省份来说西部省份的城市数量并不少,且部分地区受地形地貌影响,陆路、水路运输不便,机场受到地理条件制约小的优势凸显,使得航空成为当地主要运输方式。考虑到地均、人口等因素之后,同铁路、公路的情况类似,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机场密度、旅客吞吐量也是显著高于西部地区的。


在产业链方面,机场的上游是基建和配套设施供应商等,成本费用包括人力、折旧摊销、水电维修运营等,大部分都是较为固定的项目,只有折旧因机场建设进程不同而有所区别。从下游收入端看,机场主要的客户是航空公司和旅客,收入分别包括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性收入,前者较为固定而后者大部分由市场调节,盈利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2:机场盈利模式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研究报告

4.2 机场行业研究重点


除了扩建带来的折旧成本外,机场运营在成本费用方面较为固定,需要分析的是下游需求的增长,具体可从三个方面重点挖掘:

4.2.1 受航空景气度影响但波动小


机场行业和航空行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将航空和机场在一起讨论更为清晰。但为了和其他基建类交运行业比较,在这里仍然以机场行业为主;航空行业景气表现是宏观经济、油价、汇率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较为复杂,在这里就不详细描述。宏观经济景气度的强弱会向航空产业上游传导,但过程相对较慢,当经济下滑影响到居民可支配收入、商业繁荣,进而对旅游、商务出行造成冲击后,才能进一步传递到航空产业链。


此外,相对于下游航空行业来说,机场行业业绩波动较小。我们统计了2001年以来A股机场行业和航空行业净利润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机场和航空二者业绩变化方向是较为一致的,但航空板块的净利润在盈利和亏损之间剧烈转换,而机场板块除了个别年份外大致维持稳定增长。从原因上探讨,航空行业经营既受到量也收到价的影响,经济形势恶化情况下航空业不仅旅客运输量下降,而且为吸引客户票价折扣也会对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而机场在定价管控前提下基本不会受到价上的冲击,机场区域垄断优势带来的稳定性也是航空行业难以比拟的,特别是航线资源供不应求的机场其产业链地位更高。

图3:A股机场和航空板块净利润增速对比(%)


资料来源:Choice金融终端,亨通伟德投资

4.2.2 枢纽机场的区位优势


同铁路、公路一样,机场也有较为明确的区位优势,但前两者的优势同地域相关度更高,并不代表大型铁路或公路公司相比小公司具备更多优势。而大型枢纽机场的区位优势,相对地方小型机场体现得更为明显,大致可从三方面得出结论:

第一,经济活跃支撑大型枢纽机场需求增长


在这一方面与铁路、公路对应的逻辑类似,人口越多、经济越活跃的地区交通越发达,对于航空产业链的带动越明显。大型枢纽机场都位处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商务活动交流频繁,叠加人才集聚效应,通航需求不断增长。加之机场资源供给有限,对航空公司来说枢纽机场属于稀缺资源,对枢纽机场航线的争夺创造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令其更为稳定、具有抗周期属性,即便在经济下滑期间也难以出现大幅滑坡。


第二,枢纽机场国际线占比更高


国际航线是机场的优质资源之一,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测算,一个国际航班的航空性收入是一个国内航班的2.5倍,一个国际旅客的非航收入贡献是一个国内旅客的3.7倍。那么国际航线占比更高的机场单客收入也越高,盈利能力必然保持更高的水平,在这方面枢纽机场具有极大优势。首都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规划2020年国际旅客占比分别达到33%、26%,而上海浦东机场2018年国际旅客占比已经超过50%。除此之外,枢纽机场发展国际航线也享受到了更多政策倾斜。


第三,支线机场与高铁存在竞争关系


机场与铁路的竞争优劣将在后续比较过程中具体讨论,但为了更清晰地体现枢纽机场的优势所在,部分内容在这里需提前说明,即相对于支线机场来说,枢纽机场同高铁之间的竞争并没有那么大。类似欧美“枢纽机场+支线机场”的模式,我国形成了“枢纽机场+高铁”的模式,如下图所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支线航空与高铁之间的重叠和竞争关系。根据日本和欧洲的经验,运行4小时是高铁和航空运行模式优劣的分界线,4小时以内的旅行选择高铁的旅客占比高于航空,而超过4小时航空的市场份额将超过高铁。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短距离支线航空、机场在同高铁竞争中存在劣势,而远距离干线航空、枢纽机场不受此制约。


图4:中国的航空、高铁联运模式


资料来源:东兴证券研究报告

4.2.3 重点关注非航业务、免税业务


除了收取航空公司相关的服务费用外,机场收入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非航业务,主要包括地面服务、场地租赁业务、商业经营、广告、停车、机场住宿等业务。这是与其他几种基建类交运行业最大的不同,是在原有航空业务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收入。机场板块上市公司的盈利大部分由非航业务贡献,如首都机场航空性业务中,飞机起降及相关收费、旅客服务费毛利率均为负;而非航业务毛利率整体呈较高水平,是公司利润的最终来源。


进一步看,机场非航业务的核心是免税收入,即向旅客销售免税商品,对应机场收入的提取模式是按照保底租金和提成收入孰高收取。由于免除了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消费税、增值税,相对非免税品拥有巨大的价格优势,大部分机场免税品价格较市内专柜价格低20%左右。这是机场将免税业务与航空运输绑定、利用客户流量二次开发的经典案例,是机场业务成长性的重要体现。随着国民收入提高和跨境旅游需求的不断提升,未来机场免税业务仍然有较大的成长空间。而只有进出境旅客能够购买免税商品,加之政策垄断、资源极度急缺,这些都保证了机场免税业务有较强的经营壁垒存在。


(来源:亨通伟德投资的财富号 2020-01-17 15:12)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