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凤来仪风险管理专家,经济和历史研究者


这个时代的中年人,有几个不是上有老,下有小,放眼望去,身边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人,却没有几个自己能依靠的人?

一个人,只有接受这个世界是不确定的,才能在各种挫折中奋起。

希望这次疫情能让每一个人都沉下心好好思考,一个好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民众。


不知不觉,封闭在家已经三周了,前线的医护人员与病毒殊死搏杀,后方憋在家里的朋友,日子也颇为难熬。

身在武汉乃至湖北,家里有病患的,不少人的精神濒临崩溃,比如这户人家,已经连着几天在向下撒钱了:

武汉之外,因为病毒肆虐,疫情胶着,很多没染上病的朋友,精神状态也变得不太健康了。远在广州的医生朋友告诉我,他们医院的心理科室,这段时间以来,一直都是超负荷运作,因为各种心理病症集中爆发了。

『当下,焦虑是正常现象 』


1月29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生活方式与心态调查》结果显示,在“情绪状态”一栏,“焦虑”成为全国指标最高的选项。

应该说,这个结果一点也不让人意外,因为在当前形势下,大家很难不焦虑。我相信,每个精神正常的人,都设想过最坏的结局——不单自己染了病,还传给了家人。

这个时代,年轻人变得愈来愈惜命,中年人更是病不起、死不起。一个中年人的倒下,往往意味一个家庭的破灭,因为这个群体中绝大多数人面对的是:上有老、下有小,放眼望去,身边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人,却没有几个自己能依靠的人。

另一方面,让大家焦虑的,除了身体还有钱包,仅仅一个春节,餐饮服务类的损失就高达一万亿,从事相关行业的老板乃至员工怎么睡得着?其他行业怕是也好不到哪儿去,尤其是那些现金流不充裕的中小企业,迟迟不复工,老板忧心发不出工资,员工则担心再不上班以后就无班可上了。

这几天,在某短视频网站,不少人感慨,打拼这么多年,第一次在家过元宵,虽然能跟家里人团聚,但一想到房贷、车贷还没还,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除了焦虑,另一种负面情绪是恐慌,不瞒大家说,我也有些发慌,一慌后续生活物资是否供应得上,二慌疫情引发更大的系统性风险,感觉自己并没有准备好应对一切风险。

『不确定性,才是生活的常态 』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想给大家聊聊我的老本行——风险管理,期冀能给处在焦虑或者恐慌中的你一点帮助。

首先,风险管理中所说的风险,其实就是一种不确定性。

一个人如果能够深刻地理解不确定性,就不会因为一些突发情况而崩溃。记得有一次在厦门机场坐飞机,飞机延误了很久,有一位同行的旅客就濒临崩溃。我记得很清楚,他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投标,标书在他身上,所有领导都在等他。

在一次次跟机场人员争执后,他彻底崩溃了,躺在地上大哭大叫:“我要去投标的呀,我们公司要投标的呀。”讲真我开始是很同情他的,之后就越来越厌烦,飞机不来并不是机场人员的错,跟他们发泄哭闹有什么意义呢?

飞机如此,高铁总该准点了吧,还真不一定。我曾经有段时间,要切换着坐两个车次的高铁,它们的相隔时间是10分钟,也就是说,只要第一个车按时到达,那么我肯定能赶上第二趟车,但即便如此,每四、五次我还是会延误一次。倒也延误不多,几分钟而已,但已经足够让我赶不上下一趟车了。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只能接受这种不确定性了。

生活中遇到不确定性的地方还有很多,可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我生病了,到医院你就一定要把我治好,倘若治不好就是医生的错,就是护士的错,就是你们故意的。各地伤医事件屡屡发生,不能不说没有这方面的因素。

一个人,只有接受这个世界是不确定的,才能在各种挫折中奋起。买股票就一定挣钱吗?买房子就一定挣钱吗?投P2P就一定保本吗?不,统统不确定!世间万物的运行,就是各种因素的交互博弈,在这个过程中,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不确定。

『每个人都该做好心理建设 』


这次疫情来得凶猛、突然且古怪,由于前期应对明显失措,事态发展到今天,每个人都有被感染的风险,否则也不至于各大城市纷纷关门闭户,各小社区统统禁绝往来。

既然每个人都有可能感染,那么提前做好心理方面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感染上了,怎么办?是冷静下来求医好,还是四处打砸发泄好?求医不成是自我隔离拼下免疫好,还是到处吐口水放毒好?

2月4日,广西南宁某小区一段视频显示,一女子在电梯内扯了两张公共纸巾使用后扔在地上,随后又叫来2男1女进入电梯。其中一男子疑似吐口水在纸巾上,然后又擦在电梯按键上。

可以说,这类人的人格和道德,已经先于他们的肉体死亡,另外法律也不会放过他们。

经过侦查,广西横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称:4日10时30分许,有群众报警称一男子故意多次将口水涂抹在小区电梯按键上。经调查,男子14天内无外地居住史,无接触湖北(武汉)外地人员。其已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处罚。

憋闷在家,已经要比奋战在前线无法休息的人,要好得多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心理还有不协调,建议可以参考2003年Sars横行时,台湾Sars心理健康行动联盟出的一个《Sars安心手册》,我们可以当成《新冠安心手册》来做一个自我调节。

以下是手册目录:

1. 去除对SARS的无知,是解消感染恐慌的第一步; 2. 对SARS的自我保健(护)措施; 3. 在SARS风暴里,每一个人如何调适自己的压力? 4. 如果你需自我居家隔离,你如何调适自己? 5. 如果你遭到住院隔离,你如何协助及调适? 6. 如果你的家人遭受隔离,你如何协助及调适? 7.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罹患疑似SARS症状,你可以怎么做? 8. 如果你的邻居有人是疑似SARS症状或有隔离的状况,你可以怎么做? 9. 如果你和/或家人因隔离而遭到排斥,你可以怎么做? 10. 你如何协助孩子勇敢地对抗SARS? 11. 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对自己原来照顾的精神疾病个案,应注意到哪些可能的冲击?

把Sars替换成新冠,是不是一样成立?香港心理协会的建议也不错,我简单归纳了一下:

1、不要只往坏处看,要对自己好一点。在每天的信息里,要多注意那些治愈的人,许多人确实生病感染了,但更多的人并没有。 2、要多肯定自己的能力,想一想自己去过经历过的困难,是怎么走过来的。 3、以合理的角度看待未来,要明白疫情总会过去,经济总会重启。 4、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期盼,除了疫情,我们还有更多值得珍惜的东西。

发展到这个地步的疫情,已经算一种不可抗力,眼前现实再严峻,前景再不明了,作为个体,我们也不能被病毒吓退,更不能就此放弃拼搏和奋斗。而无论如何奋斗,个体的健康是前提,这种健康除了身体,还有精神。

最后,希望这次疫情能让每一个人都沉下心好好思考,一个好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民众,是动辄惊慌失措、牵连无辜的巨婴,还是遇事冷静又不失尊严的公民?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