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企业 来自财经早餐  作者:王小哼

转载授权(文末留言)“有汇源才叫过年呢。”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形容的是曾经的“国民果汁”汇源。

讽刺的是,2020年的春节过后,汇源却要从港股“下架”了。

2月14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公司接获联交所发出的函件,指出由于公司证券于联交所的买卖已自2018年4月3日起暂停;及公司无法于2020年1月31日前履行复牌条件及于联交所恢复证券买卖,决定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该公告发布前2天,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及其女儿宣布退出董事会。

一直在缺钱的汇源

一笔42.75亿元的违规贷款,让汇源从2018年4月3日停牌至今:在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间,汇源果汁向北京汇源饮料违规提供42.75亿(年利率10%)短期贷款,以便北京汇源饮料应付临时营运资金需要及还债。如果说汇源果汁钱包够鼓,给子公司借钱还情有可原,但事实情况是,从2011年开始,汇源果汁扣非归母净利润连续6年为负,截止到2017年底,公司负债总额达114.02亿元。汇源在2007年-2017年间融资较多,是因为汇源对厂房设备、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投资也相应的增多,而这些年汇源花在厂房设备上的钱总额达到了60亿元左右。但是汇源的销量却始终停留在几十亿元,不上不下。朱新礼已经不是只想卖果汁的朱新礼了。

近年,他大力规划的农业项目,基本无暇顾及汇源果汁的发展,果汁业务也一直交由职业经理人打理。而他醉心的大农业板块业务,计划投资数额多则数十亿元,少则几千万元,但其中多数项目进展缓慢、定位不清,有的更是直接搁浅。2019年,多个汇源农业项目出现问题集中爆发,朱新礼和汇源近十年的投资残局随即被摆上桌面。朱圣琴的主要精力则在葡萄酒酒庄业务上。汇源在海外收购了多个酒庄,最大的酒庄产量在10-20万瓶,主要做团购市场。但这些标的都不是很好,汇源一直想出手,只是没有人接盘。总之,汇源果汁有过无数的高光时刻,但造成如今的局面,也不是没有原因。

曾经辉煌的汇源

1985年,朱新礼33岁,是山东省沂源县东里镇东村支部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获得过“山东农业劳动模范”称号,是村里出了名的“万元户”。80年代后期,“想致富,种果树”一度成为沂蒙山区的开发之路。但是,由于交通和信息等沟通条件的滞后,果树丰产不丰“收”,果农有果卖不出,成吨的果子就这样直接腐烂,见者流泪,闻者心痛。1992年的春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商品经济的大潮,朱新礼很心动。交通的道路一年半载才可以建成,但是产品加工的工厂可就简单多了。说干就干,朱新礼立刻辞去公职,创办了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购来大量水果为原料的他决心为广大果农闯出一条致富之路。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辛,朱新礼表示:“工人吃饭的钱都没有,去银行贷款更是困难,因为人家看不起你,不信任你。我们就用补偿贸易的方法,买外国人的设备,加工产品卖给外国人,去挣外国人的钱。”在同类竞品稀少的情况下,汇源果汁一炮走红,1998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扩张,最终在2007年的香港上市成功。

2008年9月3日,全球最大的饮料巨头企业可口可乐向朱新礼抛来橄榄枝,表示“将以总价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以及未行使可换股债券;注销汇源全部未行使购股权,提出自愿条件现金收购建议。”

这成为可口可乐当时在中国、乃至其发展史上除美国之外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

再难翻身

不过,这笔收益最终还是夭折了。

当时,消息一出,中国网友瞬间炸锅,纷纷变成了汇源的“精神股东”,甚至在网上发起一项由近7万名网民参与的匿名调查,其中有高达82%的网友反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大家的口调很一致:“汇源是国民果汁,凭啥卖给老外?”除了国民的呼声,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否决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汇源失去了一次“嫁”到可口可乐这个“好婆家”的机会,朱新礼觉得很无辜。多年后,他回忆起这档事,说:“我认为那是一个机会,如果我把25亿美元从美国人手里拿过来,再投到中国的现代农业当中,就能帮助很多农村以及农民实现规模化经营、科技化经营、品牌化经营。同时,我们还能借助可口可乐的平台,把中国的新鲜水果和浓缩果汁输送到全球去,输送到100多个国家去。”拿着老外的钱再去赚老外的钱。像极了朱新礼最开始做生意的样子。但是,这一次,朱新礼不仅失去了赚老外的钱的机会,还把自己置于险境之中:正如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出发点一样,两者合并,可以去除重复的资源利用,尤其是渠道和销售的部分。

于是,当时的汇源果汁将资源集中放到上游,在湖北、安徽、山东等地建设了水果加工基地,发展水果品种改造及深加工,两个月内就投入了20亿元。同时,为了迎合可口可乐的收购条件,汇源果汁挥刀重组,砍掉了花了十六年建立的销售体系:员工人数从9722人一年内降4935人,销售人员则从3926人削减到1160人。最后这场收购失败,意味着汇源果汁不仅要终止部分上游建设,同时还要重新搭建渠道。来去之间,汇源不仅损失巨大,也给其他的对手留出了趁势追击的机会。这也成为了汇源果汁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

相关资料显示,汇源果汁2008年后不断进行融资,增加对厂房设备、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投资,10年来花在厂房设备上的钱保守估计在60亿元以上。


同时,朱新礼花起钱来也是毫不手软:对三得利饮料中国区业务莫名其妙的并购;对渠道经销商的反复折腾;贸然入股中石化零售公司……


即便是家大业大,汇源也不得不加大融资贷款的力度,从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由此也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拿到资金后,一味狂热扩充产能,既未立足产品品质,跟上消费升级步伐,也未加强受到重创的渠道建设,增加销量,导致其盈利能力提升缓慢,为了维持经营,又不得不继续贷款……


巨大资金压力下,汇源果汁每况愈下,朱新礼也数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如今汇源不得不从港交所退市,重重问题之下,要想翻身,恐怕愈加艰难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