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利好投行业务,相当于前几年很火的主流再融资品种又复活了!”当被问及再融资新规对券商业务会带来什么影响时,有券商投行负责人对记者如此表示。
在征求意见稿发布3个月之后,2020版再融资新规正式落地,“定价9折变8折”、“锁定期从12个月变6个月”、新老划断时点调整为“发行完成”……行业人士均认为“宽松程度超出预期”,预判定增品种很快将重回万亿市场规模。
中金公司研究认为,静态测算再融资新规将在2019年基础上增厚投行收入3%至17%;中信建投研究认为,中性假设下,2020年再融资业务可贡献证券业4.11%的营业收入。
券商中国记者根据过去四年平均增发费率0.54%,今年定增市场扩容至万亿来保守计算,2020年至少因此增厚投行收入20亿。就目前披露定增预案的情况来看,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主承销定增项目位居行业前列。
定增将重回万亿市场,利好投行业务
“回溯历史,定向增发在很长时间内,都占据整个A股市场股权再融资市场95%以上的份额。2017年再融资政策改变后,可转债成为主流再融资品种,我们认为这一次再融资新规发布之后,市场会重新掉头,定向增发将成为绝对主流。”有大型券商投行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2014年至2018年10月,再融资政策经历一个从完全放松到逐步收紧的周期。2014至2015年,随着政策松绑,A股定增规模快速提升,2015全年定增规模(按发行日统计)为1.3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00%,2016年更是达到1.8万亿的历史峰值。2017年,监管对再融资政策及减持规定进行收紧,2018年定增重组市场趋向低迷,2019年定增规模仅为0.66万亿元,相较2016的高峰期规模下降近6成。
就完成定增的上市公司数量来看,2015年共有852家企业采用定增方式进行补血,但是2019年仅有236家企业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再融资,数量减少7成。
上述大型券商投行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判断自2020年起,定向增发市场会重回万亿规模,不排除会超过1.5万亿的市场。”随着再融资新规颁布,券商再融资承销及保荐业务有较大复苏空间,已成为行业共识。
有中型券商投行负责人表示,早在再融资新规征求意见稿出来时,他就叮嘱部门员工多去挖掘客户的再融资需求。据其透露,2月14号再融资新规颁布以来,已经有一些企业向公司咨询股权再融资事项,且态度很积极。
大幅增厚投行收入,中信、华泰、建投或首先受益
定增规模大幅度提升已成为行业普遍共识,具体增厚投行业务利润多少呢?
根据wind统计,2016年至2019年四年间,主承销商获取的平均增发费率为0.54%。多家券商研报分析认为,预计2020年再融资金额将修复至万亿元以上,在2019年再融资规模仅为6600亿元,据此粗略计算,2020年行业将增厚投行收入约20亿元。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表示,若假设定增费率0.5%~1.0%,新规后定增融资额修复至1.0万亿元~1.5万亿元区间,静态测算在2019年基础上增厚投资行收入3%~17%、增厚总收入0.4%~2.3%。
天风证券非银分析师夏昌盛、罗钻辉认为,预计2020年再融资规模初步回升至1.2至1.4万亿,假设承销费率为0.5%,预计将为券商贡献60亿元~70亿元的收入增量,占营收比重约为2%。另外,集中启动于2020年的新增再融资项目将对2021年业绩带来更大贡献,判断2021年至2022年的增发规模分别达到1.4万亿~1.6万亿和1.6万亿~1.9万亿,贡献将持续提升。
中信建投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赵岩认为,2019年,A股再融资(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可交换债)承销金额12791亿元,假设再融资费率为0.8%、证券业2019年营业收入为3500亿元,那么2019年再融资业务对证券业贡献收入102.33亿元,相当于证券业营业收入的2.92%。中性假设下,2020年再融资业务可贡献证券业4.11%的营业收入。
记者据wind梳理,至2020年2月18日,2019年以来共有逾300家上市公司披露增发预案,其中披露主承销商的增发项目为233家,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独立承销家数排名前三,分别承销22家、21家、17家。国信证券、海通证券独立承销定增家数均超10个(含10)。
据天风证券研报数据,至2月14日,华泰联合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分别担任主承销商的定增项目募资规模分别为416亿元、619亿元以及396亿元。
就2019年增发(投行为主承销商)数据来看,这几家券商同样位居前列。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联合证券募资分别为251亿、171亿、158亿、137亿元,募资规模排名前四,其中中信建投证券承销定增项目数量最多,为18家,华泰联合证券和中信证券分别承销增发项目13个。
业内人士还认为,再融资新规既可促进并购重组等其他业务的发展,也会起到促进创业板的活跃度于信心,促使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信托等各类资管资金入市的效果。因此对券商业绩的潜在影响大幅高于业务本身,即构成提升估值的效果。
未来定增市场将转变为偏卖方市场
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定增、配股、可转债等。随着定增新规发布,定增市场重回万亿规模是行业人士的一大预判,那么配股和可转债市场还会受到青睐吗?
上述投行负责人表示,这几种主要的再融资方式各有特点,配股需要上市公司原有股东出资参与,会对原有股东造成资金压力,且认配比例达不到70%就意味着配股失败,发行难度相对比较大;在定增规定从严的情况下,可转债市场为再融资的主流,从审核和发行的角度,可转债融资难度不大,但是后续管理过程比较麻烦,若股票是下跌趋势,投资人很可能会要求调低转股价格。
再融资新规使得上市公司的定增审核和发行难度降低了,且后续管理不存在不确定性,未来肯定更受发行人青睐。
同时,还有大型券商人士预判,定向增发市场将由偏买方市场转变为偏卖方市场。“根据过往经验,在市场资金比较充裕时或者定增品种的价值被充分发现时,折扣率是逐渐上行的,2103年至2015年就是如此,当时很多定增项目在定价为9折、锁定期12月标准下,市场自然演变为偏卖方市场,我们认为在定价8折、锁定6个月的情况之下,更是会卖偏卖方市场。”
由此继续延申,上述券商人士还认为,预计新规推出半年后,定增项目折扣中枢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步上行,平均折扣率可能会到9折或者9折以上。
不过也有投行人士对上述判断并不赞同,“现在和前几年也不一样了,主要还是看股票的质地,好股票在二级市场市价买会抬高股价,所以机构可能愿意按接近市价去拿,但烂股票不一定。”
作为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中介机构,券商投行将受到利好,也需在项目尽调、申报过程中要切实尽到保荐责任。
“时点”成定增实施另一关键
在资本市场改革和监管打造航母级券商的当口,及时补充资本实力是证券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去年来,多家上市券商推进定增事宜,再融资新规征求意见让这些券商进退维谷,有券商直接撤回了定增事项,预计要趁新规颁布的东风重启定增事宜;也有券商定增事项在新规发布前被监管核准,“新老划断”让他们坐立难安。
随着再融资新规最终落地,不少券商长舒一口气。但这些公司却并未第一时间启动定增实施,据记者了解,什么样的价位可以实施定增成为券商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而12个月的批文有效期,则为包括券商在内的上市公司顺利实施定增提供了充足的选择。
1月19日晚间,中信建投证券130亿元再融资计划获证监会审核通过,距离其发布定增预案刚好一年。当时,有券商非银分析师向记者分析道,对于中信建投证券来说,在目前股价居高的情况下,按照再融资老规去融资,愿意参与定增的买方估计不会多,这笔再融资发行有难度;但是若能适用新规,即以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的8折来定价的话,这笔定增顺利发行的概率就比较大。
而这,也是中信建投证券内部对定增事项的担忧之一,即已获监管核准、但未完成发行的再融资项目,该适用于新规还是老规。
再往前推一个月,2019年12月6日,海通证券200亿元的定增申请在历时20个月的等待后,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他们与中信建投证券面临同样的担忧。
据梳理,与中信建投和海通证券定增面临同样境遇的A股定增项目有63起,这些项目预计募集资金合计1542.71亿元,相当于2019年增发募资总额的22.69%。按照上述“新老划断”原则,这些企业需要遵守定价、锁定期、减持限制上更加严格的旧规则,几乎不可能完成发行。为此,证监会从便利企业融资、有利于资本形成、节约监管资源的角度考虑,拟将“新老划断”的时点由核准批文印发调整为发行完成时点,以避免大面积定增失败的风险。
不过,虽然再融资新规利好加持,这两家券商并未立刻实施再融资事宜。对于中信建投证券来说,其股价依然在高位徘徊,或许是其定增事项推进中的另一个障碍。去年以来,虽然遭遇做空研报及大股东减持等多个负面因素,但中信建投A股股价却一路震荡攀升,目前维持在33.45元的高位,动态市盈率超50倍。
也即,定增顺利实施过程中,多家上市公司要面临的第二个重大问题,即何时是比较好的实施时间点?
在再融资新规之下,上市公司定增事项批文有效期延长至12个月,为上市公司顺利完成定增提供了有利条件。就中信建投证券而言,今年7月份和9月份,公司股票面临两次解禁,解禁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超过5%,到时候中信建投证券流通股数量大增,股价面临估值回归,或许是定增实施比较有利的时间点。
来源:券商中国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货币基金投资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