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有所好转之后,如何恢复经济成为了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

熟悉我国经济的都知道,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消费是第一个贡献,但当下仍然复苏受限,即便疫情退散,能反弹到什么水平,仍存在不确定性;出口方面,产能恢复是一个难题,即便对外通道打开,在目前疫情蔓延至其他国家的情况下,出口“报复性”增长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在中央定调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的大前提下,投资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原因就在于其“见效快”、“大幅增长空间大”等特征,2020年投资增速将比2019有明显提高则是市场普遍的预期。

进一步细分,投资的两个大头分别是:“基建”和“地产”,地产由于“房住不炒”的定位依然不放松,难有政策大幅宽松的可能,于是乎,“大基建”成为拉动投资的不二之选。

要完成全年经济目标,

基建投资增速至少12.4%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

建成小康社会其中核心任务就是实现经济总量较2010年翻一番。而以调整之后过去几年的经济增速数据计算,2020年经济增长需要到5.6%以上才能够完成目标。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但从支撑经济回升的结构来看,“三驾马车”中贡献度最高的消费显然难以作为短期经济回升的主要动力。

参考SARS期间消费的表现看:

2003年4月至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7.7%、4.3%与8.3%;

相比之下,2002年4月至6月该指标则分别为8.2%、9.3%与8.6%,2003年1至3月则分别为10.0%、8.5%与9.3%。

不难发现:SARS的爆发对消费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且短期之内很难有“报复性”复苏。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从此次冲击下的高频数据来看,消费的下降幅度是最明显的。电影、旅游、住宿餐饮以及汽车销售等消费降幅明显,即使疫情状况有所缓解,这部分需求改善速度也较为缓慢。

数据方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9年12月,餐饮收入4825亿元,同比增长9.1%,2019年全年餐饮累计收入4672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9.4%,疫情影响下,9%的增速下滑多少,需要多长时间复苏,很难料想。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以2003年非典经验来看,住宿餐饮业直到8月份才恢复到3月份15%以上的增速水平,而疫情早在5月中旬就已经明显改善。

由此,当前疫情虽然开始有所改善,但住宿餐饮等行业恢复到正常状况依然需要到4月份左右甚至更晚,因此整体消费疲软的状况短期依然较难改变。

出口方面,本身疫情就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冲击,外部需求增速面临放缓压力,叠加全球经济仍有放缓趋势,“双重”放缓背景下,出口在短期内出现“报复性”增长的想象空间有限。

因此,出口短期内也难以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

最后,“三驾马车”中只剩下投资。投资方面,最核心的两个项目则是房地产和基建。

房地产方面,本身受疫情的冲击就比较大,各大上市房企发布的月度销售数据显示,房地产销售同比下滑明显,加上政策依然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政策放松空间有限,房地产投资回升空间都有难度。

故此,短期经济回升的最大动力,很有可能就来自基建。

2月12日政治局会议和2月11日国务院会议都要求加快推送建设一批重大项目,2月21日政治局会议则提出要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显示了政策力图通过基建投资来稳定经济增长的意愿。

资料来源:西南证券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按照西南证券的测算,基建增速每提升1个百分点,能拉动名义GDP增速约0.11个百分点。

而要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2020年经济增速需要在5.6%以上,假定2020年消费贡献降幅与2003年非典期间相同,而出口对经济贡献不变的话,则投资对经济拉动就需要较2019年提升1.0个百分点,而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为3.3%,则对应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需要达到12.4%以上,很有可能达到15%左右。

财政政策发力,

各地基建项目陆续开工

2月11日,财政部下发通知,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558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900亿元,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务1万亿元,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详情可参考前文《逾1.8万亿!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债,谁将率先受益?》)

资料来源:财政部官网

其中的专项债,尤其引发了关注。按照以往的经验,专项债主要用在土地储备和棚改,用于基建的占比只有20%左右。

但按照2019年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将专项债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中,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支持领域,并明确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

资料来源:新华社

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去年国务院提出“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预计今年专项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会从往年的20%提升到60%-80%。

1月份的社融数据也不难看出,专项债成为1月社融的主要增量。2020年1月,政府债券净融资7613亿元,较上年同期多5913亿元;其中,1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累计发行7148亿元,占两次提前下发额度的55.4%。

资料来源:央行官网

此外,今日(2月24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要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指导地方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形成有效投资。

财政支持力度增大的同时,各地基建项目也纷纷开工,“大基建”窗口期开启:

1、 部委层面。

国家发改委批复《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涉及总里程近80公里,总投资额为538.9亿元。

资料来源:发改委官网

2、 各地纷纷开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1)成都今年将加快实施1000个重点项目,总投额33303.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686.87亿元。

2)重庆市计划安排市级重大项目1136个,总投资2,6万亿,年度计划投资3476亿元。

3)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北京市重点工程计划》,其中,100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额度在662亿元。

4)云南省提出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总投资预计达3.6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总投资1.6万亿元,新开工项目总投资2万亿元。主要聚焦基础设施领域。

5)上海市发布2020年重大建设项目清单,共安排正式项目152项,其中城市基础设施类57项。

…..

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各地纷纷开工,基建再次成为短期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

利好哪些行业和个股?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政策重新强调经济增长目标,多家机构表示看好基建增速。

西南证券认为,基建发力点依然可能在园区建设、生态环保、公路、轨交等行业,预计未来基建投资发力,这些行业依然是主要方面。除此之外,通信等新基础设施也可能成为基建投资发力的选择方向。

安信证券则认为传统基建经过多年发展,边际投资收益有所下降,而“新基建”代表经济转型升级方向,市场潜力巨大,有助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看好以5G、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新能源车配套等为代表的“新基建”。

资料来源:安信证券,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长城证券认为,基建作为经济托底的主要手段,其重要性在当前的环境下进一步凸显,建议关注工程设备、水泥、建筑等相关行业。

来源:机会宝投研社综合自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安信证券、西南证券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