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多,私募指数增强基金表现出色,多只产品收益高达60%、70%甚至超过100%。厂长汇总了包含方、九坤、明汯、黑翼、鸣石、白鹭资管、致诚卓远等20多家一流私募的产品,给出了详细的解析。大家想看看哪些产品并非昙花一现,值得长期购买。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加入厂长的知识星球获得完整名单。

厂长的话

在新冠致死率2%,没有收入致死率100%的无奈下,各路人马都陆续踏上了搬砖之路。单从口罩的角度看,好处是口罩的生产进一步恢复,坏处是从在家办公到上班,口罩的需求量成倍增长。过去一个多月,口罩化身如椽画笔,涂抹着商家的颜色,勾勒着中国制造的线条,记录着批判性十足的街谈巷议,人性的光影两面,异常清晰。

口罩骗局


英国经济评论家邓宁格曾这样形容资本逐利之贪婪: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风险。

那如果有1000%的利润,将会有多么疯狂呢?“一罩难求”的口罩荒之下,贪婪滋生,丑恶尽显。

以次充好的淘宝店家,贯彻游击战精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拿着纸口罩,冒充N95,气的厂长牙根疼,扎扎实实被收了回智商税。

等到淘宝、京东需要资质了,朋友圈、QQ群、微信群就成了主阵地。

微商在卖口罩、搞旅游的在卖口罩、做金融的在卖口罩、干物流的在卖口罩、干工程的也在卖口罩。只有做口罩的,说自己断货了。

而除了少数的良心商家,更多的是这三类骗局:

第一种,手里没有口罩,付款之后拉黑。

截至2020年2月10日20时,全国公安机关已累计击破多达2406起利用此次肺炎疫情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这些案件中,虚假售卖口罩案件的数量位于榜首。而且95后、00后隐隐有长江后浪之势。

这些人在朋友圈宣称,自己手里有几百个、几千个口罩,或是从国外进货,每个在5-10元,然后等你付款之后拖上一段时间,最后拉黑。


这种属于比较低级,以为自己弄了个假微信号,警方就无从查起,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二种,也即是之前厂长遇到过的,卖假口罩。

如果说第一种只是谋财,第二种说是谋财加害命,一点也不为过。





口罩形式多样,最怕是买了纸口罩、棉布口罩而不自知。

广州某企业的李先生(化名)在微信上遇到了口罩“诈骗”。他前后支付了200多万的采购款,而这笔款经过中间商层层流转,最后工厂只收到了20万。买回了棉纱口罩。

也有不少骗子一时兴起,很快玩砸的。这里面,最搞笑的是下面这位,浙江的方某,搞来了二层、三层的棉纱口罩,当成医用口罩来卖。还抖的一手好机灵,富贵险中求,最多判刑三年,趁着年轻想试一下。

将近两个星期后,如他所愿,只判了2年8个月,不超过3年。但他没算到的是,还有35万的罚金。

最后一种属于比较牛逼的玩法了,资金盘,空手套白狼。

这种局,金额往往都很大。动辄几十万个、上百万个口罩,需要大家拼单。

付钱以后,你将会全方位学习到生产线到进出口贸易知识。

从拼单还没齐,到生产变化,到进口手续,理由千万种,目的只有一个,让您耐心候着。

如果想要退货,他们会告诉你,这次是20元一个,下次就要30元了。

于是,在时间的流逝中,你的耐心渐渐被耗尽,他们的腰包却慢慢鼓起来。

限价,错了吗?


痛骂骗子之余,大家也不禁反思,为什么一只小小的口罩,会把大家都难住了呢。

前段时间,一个良心商家被处罚的消息上了热搜:洪湖市某药房,销售一次性口罩3.8万个,进价为0.6元/只,销售价格为1元/只。最后,没收违法所得14210元,罚款人民币42630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立马炸锅,为商家鸣不平。更有不少网友认为,非常时期,价格应该放开,因为价格涨上去了,商家才更有生产、销售动力,才能解决口罩短缺的问题。

在厂长看来,价格暴涨,固然能够增加一些供给,但幅度并不大,并且从整体来看,弊大于利。

1、造假更加猖狂。

利润率越高,就会有越多的人觉得自己还年轻,富贵险中求。

2、短期内供给弹性低。

现实生产,并不是像画价格—供给曲线那么简单,价格涨了,供给就多了。

就拿猪肉来说,想要大幅度提高猪肉产量,需要两年以上的周期。所以在猪肉短缺了大半年之后,我们春节里依然可以看到,一斤的牛腩只要39元,300克猪肉卖到50多元。

口罩这东西,也不是简单的劳动产品,人多力量大就行。它必须要符合一定医用标准,需要充足的原材料供应、生产机器、熟练的工人。行业外的人想要进入,也需要拿到生产资质,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

目前程序已经简化,但工人的增加、培训,仍然需要一定时间。

生产机器这块,这个口罩增加的需求必须是长期的,稳定的需求。仅仅是短期的暴涨,中小工厂只能通过让工人加班加点,满负荷运转的方式,很少会去引进一批新机器。

3、天价口罩,只是让富人更方便地拿到口罩。

疫情前,中国的口罩产量是每天2000万只,而中国的人口有13亿人。价格涨到50元一只,100元一只,直到中国最富有的2000万人才买得起?

当生活必需品变成天价奢侈品,今天大部分支持涨价的人立马会掉转枪头。

4、资源错配,最需要的人拿不到口罩

这个时候需要出门的是什么人呢?

是坚守在“前线”的医护人员,是菜市场的大爷大妈,是在“空城”穿梭的外卖小哥,是守在小区大门前的外卖配送人员,还有千千万万光鲜亮丽地出入写字楼,却在担心明天交不上房租,后天还不起房贷的白领。

口罩涨到天价,不是最需要口罩的人所能承受的。

“公共卫生一级响应期间,与疫情相关的医用商品、防护消毒商品等一律不得涨价”;“所售商品无参照原价,购销差价额超过15%”的,即构成哄抬价格行为。

这两条规定看似死板,却是守住了社会正常运转的底线。

对于良心商家的处罚,看起来过度执法,不近人情,但问题是,这个度,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难以把握。

这里说的是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进价100元,卖110元自然没问题,但是进价10元,卖到20元,看起来便宜,涨幅却是惊人的。

进价0.6毛的口罩卖到1元,绝对价低,但是涨幅超过50%。今天没有处罚这个,那明天100%涨幅的,200%涨幅的出来,处罚和不处罚的边界在哪里呢?

从感性上,厂长为良心商家难过,从理性上,厂长明白这一做法的合理性。

在提高口罩产量的问题上,政府的做法是为企业生产兜底。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为鼓励企业保质保量增加紧缺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生产,如N95口罩、防护服等,将对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给产品生产企业一个“定心丸”。此外央行提供3000亿元再贷款,对防护用品企业快速放贷。

限制价格的同时,全力提高产能,为企业兜底。这不比口罩价格暴涨要好的多?

鼓吹口罩价格暴涨,缓解口罩紧张的,要么是卖口罩的,要么是有钱但找不对门路。普通老百姓这么想,那真的就是蠢了。

制造业短板?


除了对于限价的质疑,还有人认为,中国的口罩产量,每天只有2000万只,天天吹制造业,大而不强啊。

中兴事件,暴露了我们的芯片短板,反应了我们高科技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价值链处于低端。也因此,科创板光速落地,创业板再融资松绑,但啥事都有个过程。农业、工业生产不能大跃进,科技发展更是如此。

反思是必要的,但是瞎反思,就是妄自菲薄了。这次的口罩,真不是我们科技不行,大而不强的问题。

合规的医用口罩,由三成组成,内外层都是无纺布,前者是普通无纺布,后者做了防水处理,隔绝液体。

这个技术门槛低,工业用途多,供应并不是问题。

难点是中间的,经过驻极处理的熔喷布,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病毒。这一层是核心,被称作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的“心脏”。

熔喷布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纤维直径可以达到1~5微米。

因为工业用途不多,门槛较高,国内的熔喷布产量并不高,2018年,全国产量不到10万吨。

不到一个月时间,很多企业都攻克了这一技术问题,临时转去生产口罩。


2月10日,燕山石化试产出聚丙烯熔喷无纺布专用料;

2月20日,金发科技用10天的时间,研发成功,经过设备改造,最大日产能可达500吨;

2月23日,上海石化紧急研发转产的熔喷布专用料试产成功,日产达到6吨,这些专用料,可以用来生产普通一次性医用口罩约600万片;

今天,从事高分子材料的上市公司普利特,成功研发聚丙烯熔喷材料。。。

各路大型企业,也早已启动了跨界生产。


可惜,全国有4亿以上的上班人口,而火力全开,2月底口罩产能也只是预计能达到1.8亿个。

达成的话,已经是可以吹牛逼的成绩了。

现在,全球都面临着口罩荒,2月初,世界卫生组织发出了警告,世界正面临着个人防护装备市场的严重混乱。需求比正常水平高出100倍,价格高出20倍。


在厂长的认知中,没有哪个国家,哪个高端产业,可以在短短一个月内,应对百倍的需求增长。

许多人跪舔的,站在制造业金子塔的美国,在口罩生产上还真不如中国。

据美国全国社区药剂师协会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美国96%的地方药店都面临口罩短缺的问题,近40%的药店没有足够的N95口罩。

疫情发生前全球50%的口罩都依赖中国,而根据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汇编的数据,美国使用的95%的外科口罩和70%的呼吸器都产自海外。

15年前,美国最大医用外科口罩生产商Prestige Ameritech的副总裁麦克鲍恩就警告过,如果有疫情暴发,必定出现“口罩荒”,他还恳请联邦机构和立法部门提高美国用口罩的产量。他认为,政府在危急关头才要求增加产量的做法太迟了。

他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在警告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让大家做好准备,“因为如果你在事情发生之后再来给我打电话,我帮不了所有人”。

显然,没什么人理他。

难道,美国也是大而不强?

跪的太久,总有人腿麻站不起来了。

我们该反思什么?


我们买不到口罩,不是因为政府限价压制生产力,也不是中国制造业不行。客观规律如此罢了。

事实上,中国的防疫,已经足够出色,隔壁的韩国,为了防疫,很多人往北京跑,飞机票价格都被买爆了,机票价格1.3万起步。

疫情扩散下,全球资本市场风声鹤唳。

中国,除了死亡数字居高不下,其他数字都在明显向好的方向发展。反倒成了避险市场。

在未来几个月,口罩紧缺仍然会是常态,只不过随着产量提高,得到缓解。

这是市场的长期供需决定的。

当2003年,6月24日,世卫组织对北京“双解除”:解除北京旅行警告,并从疫区名单删除。

很多人,包括厂长,都以为阴云散去,虹销雨霁。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将会是常态,万里冰封不会再来。

在那次传染性并不强的疫情中,我们大部分,只是有一丝恐慌,并没有切肤之痛。

直到2020年的新冠,给我们上了一课。

让我们知道了未雨绸缪,做好现金管理的重要性;让我们知道了口罩这类医护用品,需要常备几盒,居安思危。麦克鲍恩的10多年的苦口婆心,并不是杞人忧天。

我们反思某些人的不作为,反思部分行政管理的低效,反思中国制造业那么厉害,为什么却不能一夜之间满足全国的口罩需求。

却唯独忘了反思自己。

在钢筋水泥混凝土中,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春意中,我们被保护了多久,温润了太久。

当我们被丢进战场,我们发现自己的刀枪生锈,战马老迈,恐慌,愤怒,继而怨天怨地。

三百里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只有长期的市场需求,才能推动产能的提高,在疾风骤雨到来时,不会在海面悲鸣。

对于我们来说,最该思考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有记忆烙印的人,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律己以宽,待人以严;顶礼膜拜,妄自菲薄,都非处世之道。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