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洪小棠 郑一真 公募基金爆款频出,而火热的发行还在情绪不断升温的市场下持续。


2月25日,在全球市场普遍低迷下,A股走出独立行情,上演“深V”反弹,截至收盘,上证综指下跌0.6%报3013.05点,盘中一度跌3%;深成指上涨0.71%报11856.08点;创业板指上涨1.03%,报2287.31%,盘中一度下跌超4%。


板块方面,华为概念股强势掀起涨停潮,启明股份、金发科技等超过20只华为概念股涨停,5G板块强势依旧,亦有如东方点热、世嘉科技等10只个股涨停。


记者统计发现,自春节后的16个交易日中,有13个交易日大盘呈现上涨态势。上证指数累计涨幅高达10.36%。截至2月25日,超九成基金年内实现正收益,超100只基金年内回报率超30%。


此外,根据Wind统计发现,今年以来截至2月22日,共有不少于45只主动权益基金成立,总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如果将被动权益基金统计进来,则权益类公募的年内新募规模已达2000亿元。


今年以来,市场上涨和投资者热情主力下,包括睿远、易方达等多只明星公募产品认购火爆,使得超募下的按比例配售现象成为“常态”。


“超募意味着投资者有更大的资金和热情来认购公募产品。”一位国有大行理财经理表示,“如果这一次没有足比例配售,这些资金可能又会进入其他公募产品,这也导致公募有意愿在这个时候发产品。”


但是在行情催热公募产品的同时,私募产品却遭遇了阶段性的遇冷,甚至有投资者出现赎回私募产品来申购公募基金的情况。


据记者调研后发现,私募产品遇冷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其中,疫情带来的非现场办公是限制私募产品展业的主要障碍之一,与公募可以采取线上申购不同,私募产品以非公开方式面向特定合格投资者发行,且按规定不得通过互联网等公开方式进行路演推荐。


“私募主要还是依赖于金融机构窗口和理财经理的线下推荐,但疫情导致大家都不外出,办公也选择在家远程的方式,这给私募产品的路演和发行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如果通过互联网、直播等方式进行推荐,一方面容易引发合规风险,另一方面也不太容易取得客户的信任。”北京一家私募机构渠道人士坦言。


“因为公募的业绩表现比较好,甚至有不少私募的投资赎回产品后买了公募基金。”北京一家公募机构产品人士说。


另一个导致私募遇冷的原因,则是此次行情本身。由于私募基金大多在条款上具有根据超额收益计提的管理费,这有可能会摊薄投资者的潜在收益。


“现在以创业板为代表的连续上涨行情,让诸多产品净值出现了大范围上涨,所以这时候无论公私募都能赚到钱,而管理费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一位第三方财富机构人士表示,“一些私募产品有的要计提超过基准20%以上的收益,这会对私募产品的净值带来影响,所以这时候还不如买公募。”


另据记者获悉,当下甚至部分私募投资者选择将私募产品赎回,转而投资公募。


“我们有些客户是从一些私募机构转过来的,主要是因为管理费的原因,还有些客户认为这种时候应该买指数,因为牛市很多产品都跑不赢指数。”北京一家大型公募人士坦言。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