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9年的5G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那么随着2020年的到来,5G开始大显身手,现出了惊人威力。尤其是近期小米、华为5G手机的争相发布,带动国内手机厂商开启新一轮5G竞赛,5G的商用落地似乎变得触手可及。

从5G新基建到新应用,从互联网 到产业 ,关于未来,我们还能有哪些想象?

在2月26日的华夏基金春季线上策略会上,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行政负责人、TMT行业首席分析师武超则女士分享了5G新基建到新应用的未来展望。

以下为直播内容实录:

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行业的一些长期看法,今天市场波动比较大,但其实这个时点跟大家交流一些观点也是能够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信息。今天分享的题目是“从5G的新基建到新应用,从互联网 到产业 ”,主要分三个部分:

一、围绕技术变化和疫情影响做一个基本面的分析。

二、从政策和角度,来看政策对科技行业或对TMT行业是什么样的态度。

三、分享一下从5G的基建到应用,从互联网 到产业 的投资机会。

如果今天刚好是大涨的行情,我来讲也没什么意义,跌下来其实正是我们需要去决策或长期去看待、了解这个板块,或需要有一个更深的认知,才有可能能够长期拿得住或在跌下来的时点怎么去决策,才能给大家一些更重要判断上的支撑。

希望大家抛开短期的影响,站在相对长的视角下去思考,我们讲的每一轮技术创新,从2009年的3G到2013年的4G,到2019年的5G发牌,在这个进程中其实是有大量技术演进的变化,本身通信行业是长周期的事件。



1

技术和疫情:数字化、智能化加速发展

在TMT四个行业中,通信是十年一代,像电子行业本身也有其固有的周期,看整个终端的变化,如2020年也是5G的大年,电子一般是4到5年一个周期,通信一般是5到10年一个周期,上层的应用和内容本身会有一个更长的或基于底层基础设施技术的变化,进而带来上层内容和服务变化的一个过程。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看整个市场的变化,技术本身一定是一个长期影响,这可能跟大家在二级去看科技股的表现并不完全匹配的,很多反应可能会提前或很短期的去变化,但是长期看,整个技术进步是有固有的周期性在里面。

站在今天这个时点,2020年,技术本身肯定还是有比较大的演进或迭代,主要体现为三个影响:

疫情加速行业用户习惯的形成



今天这种形式,过去很少用这样的方式跟大家沟通,也很难实现,不管是从技术的半径来讲,还是从路径的实现来讲,最多是用线下一个大的策略会的形式去交流,这是最直接的变化。在这两个月之间,从春节到现在,我们也做了很多调研,如云办公,包括远程教育、在线高清直播,实际上这些行业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流量的增长。

这种增长到底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如果只是因为短期疫情的原因,我们出不去,所以用线上的方式,有一天春暖花开,疫情结束,可能我们还会再回到线下,可能这样的事件只是短期的,我们当做一个题材或热点去看。

但我个人的观点,这种影响一定是长期的。要判断一个行业到底能否走得很远,其实要看线上经济,现在讲所有的上云,如云办公等等,这个时点最终跟传统的线下相比,到底会有多大的影响或它能否比线下有更大的优势,能够决定这个行业走多远。短期这两三个月或上半年,我们看到最典型发生的事件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行为开始在线上产生,但其实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些行为,会产生大量线上的数据,所谓信息产业数字化的问题。有了大量线上行为,才有可能进一步通过数据的分析或线上数据进一步形成大数据的过程,这时候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所谓智能化的过程。

这时候我们回头再看,相比传统的线下,会进一步对我们传统的流程或体验和效率有大的提升。2014年我开始研究在线教育,看到当时线上和线下相比,最大的一个体验或优势还是基于成本。线下可能大家成本非常高,或没有办法满足教育资源的公平性,线上可能会有一定优势,比如同时对很多用户,但更多的时候,线下沉浸式的体验或教学的效果还是明显优于线上。

再看五年后的今天,很多孩子现在还在家远程学习,依然会有很多问题,但在这个时点会发现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有了线上大量的行为和数据以后,其实在本身教学流程中的优化,尤其是对于个性化的学习进度的掌握,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其实线上已经开始从短期所谓线上化走向了智能化的过程。

确实我们可以看到在英语教学,包括在很多技能类学习中,线上的优势已经比线下越来越明显,这是我们进一步看到所谓短期的现象,云办公也好、在线教育也好,这只是形式上的影响。它长期会带来比较重要的是效率上的影响,简单来讲,我个人总结就是从二维的网络连接到多维度的数据连接的变化。

这是我第一点想讲的,即疫情带来对用户习惯的短期影响,可能会对技术长期演进对线上经济带来实质的提升。简单从过去3G、4G带给我们更多是二为的网络化,那个时代比较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如腾讯、阿里,其实更多还是在解决线上和线下连接的问题,站在今天看,更重要的是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一个过程,根本上是不同的,而不是简单地说网速变得更快,更重要的是效率提升和流程优化。

与3/4G不同,5G更多指向物与物的连接



2.图1.3,如果大家有兴趣,在2018、2019年都有分享过对于整个5G我们怎么看,现在大家可能把5G当做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不管是国家的政策还是产业经济,包括股票,大家都在说5G概念等这些东西。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5G本身给我们带来到底跟4G有什么区别?最典型的是我们看到所谓的速率提升,这是最简单或相比于3G、4G最直观的,5G峰值速率可以达到20G/s,体验速率达到100M/s,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它所带来的移动特性,包括连接密度的改善,这其实在3G、4G时代都没有太多考虑的。

我们看到5G其实是第一张为物物互联,就是所谓的物联网,这可能带来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它考量的是与更多海量终端数据的连接,3G、4G更多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比如打电话、发信息、发视频,其实在5G,IOT更关注的是怎么解决车与车的连接,更关注摄像头跟摄像头的连接、车与车位的连接,或者未来手表、手环怎么跟家庭、安防等东西的相连,这时候首先来的变化是对于整个网络可靠性的要求,整个终端连接密度的要求,这跟过去完全不同。

这中间包括对能耗的要求,过去看单个手机,单块电池可以满足一天使用量就够了,但在物联网时代,可能要求一颗钮扣电池是否能实现十年的终端去使用,比如用到物联网的检测设备上,不可能每天去充电或每天换电池。在这个进程中,第一次为物物互联而设计的5G网络,未来更多指向物与物的连接,这是在3G、4G时代根本的不同,这时候它对于信息安全、可靠性,包括所面向的场景都是不同的。

这是我想说的,所谓5G面向全能网络演进过程中,这种技术上到底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以至于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未来的图景,我们可以刻舟求剑,或通过技术本身去推演的,就像3G、4G,当时也在思考3G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4G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当然现在回头看,其实都是有一定差异的。但是看4G没有根本上的偏差,当时看到速率变快了,大家最直观想到的是视频行业,所以今天看到有抖音、短视频行业的崛起。按照今天5G的技术来讲,它可能更多面向的是增强移动宽带、海量机器类通信,包括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这都是三个不同的场景。当然现在商用的还是第一个场景,还是围绕增强移动宽带。

大家看去年的行情,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开始,传媒行业是表现很不错的,主要还是去围绕一些2C的场景,就所谓增强移动宽带的场景,如云游戏、VR/AR、高清视频,表现不错的都还是在移动宽带的场景下。

未来伴随着R16版本协议标准出来,对物联网和超高可靠低时延的通信,才会有进一步的标准出来,这时候可能再往后演进,才会看到大家所关注的物联网、车联网等等场景。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还是需要时间的,也就是说5G的应用也不是一蹴而就。当然,资本市场可能先涨为敬,但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我觉得今年大的5G板块的主线首先仍然是应用,虽然最近可能基建表现比较好,因为拉投资的问题,但是本身从3G、4G固有的规律来看,应用所在的弹性和空间可能是远远超过于硬件的,当然应用也有它本身的问题,可能创意性行业有不确定性等等。

但目前看韩国,韩国现在大概有500多万5G用户,占总人口比例10%左右,按照这个来看,基本上还是以高清视频,尤其指赛事的高清直播、云游戏、VR/AR几个场景为主。按照中国市场今年1-2亿的5G用户判断,基本也会达到10%左右的用户渗透率,很有可能跟韩国会比较像。从这一点上来讲,我倒觉得像传媒板块现在还是性价比比较高的,尤其是基本面还不错的刚刚说的三个细分方向。当然前期是有一定涨幅的,但看2015年那一波游戏的表现,包括后面互联网的表现,还是有空间的。

按照现在的节奏,任何一代技术的发展都是一个长期事件,绝对不是像股票一样一蹴而就,其实2018和2019年都是在一个政策主导及需求探索和技术主导的阶段,我们看国家促进5G发展信息基建的政策是非常多的,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从2020年开始,应该更多会开始有业务驱动走向产业主导、需求探索的阶段,我觉得这个行业能够走多长,短期跟国家政策推动有关,但长期看一定是有没有延伸出来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场景和需求。所以也有人跟我探讨,如果5G出来,我们每年花几千亿的资本开支,上万亿的基建,最终解决的可能还是游戏或电商这些问题,可能这种行业也很难产生很大的经济回报。所以其实5G是需要有更多更重的场景,而不仅仅是这些2C的。

当时我也提过一个观点,就是说未来面向于2B,即产业互联网,所谓产业互联网到底能走多远,也是5G的场景到底能不能落下来的关键。所以其实我们现在在主要观察的一些细分方向,如车联网、物联网,包括这次疫情中,看到的云办公、在线教育和在线医疗等等行业,在疫情之下,肯定有一个正面的催化作用。其实对2020年来讲,我觉得在5G应用除了3个2C的场景,这些2B的场景也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

2022、2023年以后,应该会有一个需求复制,包括全球传播的过程。所以总体我们觉得5G一定是未来三五年一个长周期的事件,不管是基建的投资,还是应用的发展,绝对不是一两年就会结束或者一天两天就能盖起来的,一定是一个过程。

对应行情其实也一定会是一个在不断博弈和平衡过程中向上的过程,绝对不会涨多了,就像2016年以后市场比较纠结,当时行业没有太大基本面的变化,我们更多是看有些公司超跌或非常便宜以后,有没有价值。

5G约投1.2万亿,4G的1.55倍



但现在这个时点,我最想传递的是行业的基本面实际上正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我们不可能视这种变化而不见,更重要的是需要去观察这种变化处在兑现的哪个阶段,对应这些公司或者板块的价值有没有充分体现,这个过程中还有没有预期差,这是我们需要关心的。这个大的赛道大家都清楚,不需要讲太多,关键这个赛道向下可以投哪些方向,什么时点去投是更重要的。

在2020年运营商基建规划上,我是按照70万基站来判断的,昨天有一个很重要的新闻,中宣部发了要整合全国广电一张网,从国网公司成立一直到现在,中宣部对这个事情的力度非常大。如果他们成功整合的话,中广移动或广电本身会成为第四大运营商,我们现在看整个产业链的基建还是以三大运营商,电信、联通、移动为主,如果考虑到广电进来,未来可能就是四大运营商,四家去做基建。所以现在我们总体对2020年的判断比较乐观,大概在70万站,2021和2022年应该有持续同比的正增长,2023年以后,可能逐步增速会下来,但本身其基建还是在投。

总体判断,可能整个5G周期下,宏站建设量应该在400-500万站的量,对应投资1.8,我们测算了一下1.2万亿的投资,这个量还是比较大的。但前面每年基建的情况,硬件和通信本身一定有一个周期成长属性在里面,所谓周期性就是运营商投资的周期,所以其实很多人也关心2019年炒了一年,因为今年建网加速以后,这个板块又持续往上拉,会不会带来短期估值见顶,这个板块可能就炒完了?我自己觉得还是有持续性,两个原因:

第一,本身建站从今年才开始,从业绩兑现上基本需要半年左右的周期,总体来看,一直到2021、2022年,整个板块业绩肯定是向上的,会有一个业绩的体现。

第二,从估值角度,2022年以前,增速同比还是向上的,所以我觉得也不会太担心,看3G、4G基本在建网峰值年限,对应估值才会有一个调整。

也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大家可能更关心的是产业逻辑、政策和主题,但一旦当开始真正建网、开展投资,我们就要回归到业绩本身,就是它有没有真正在基本面上体现,这时候就会大浪淘沙,并不是板块里的所有公司都像大家曾经想像的那样受益,有的公司可能确实在华为产业链或移动产业链中拿到了订单,但我们会看到它的产品价格下降速度比我们想像要快,包括竞争格局的恶化,有可能会带来利润率并没有太大提升,更惨的是有些公司并没有像我们想像的技术演进下,在新产品中能够拿到足量的份额。

这个时点我们更关注的是,2019年我们看的是板块,基于5G向下,可能在这个板块里筛选一些公司,2020年更关心的是这些公司里到底有哪些实实在在基本面业绩的兑现,不能简单敲板块或拉估值,原因是大家已经都开始去验证业绩。

举例,电子行业,去年有一个行业很火,就是PCB(印刷电路板)。最近看整个PCB板块的龙头公司的业绩还是不错的,我更关心的是跟市场之前的预期相比,到底有没有持续超预期的可能性,才能够决定这个板块是否走得更长。这跟去年投5G基建板块最大的不同。

站在今天这个时点,看整个板块都还是有一些情绪性的回调,短期看,并不是最可怕的,而是我们要去拆开来看里面对应的细分。我个人建议就是两个思路:

第一,要买技术含量或真正国产替代比较靠谱的一些有好产品的公司。

第二,在通信产业链一直竞争格局是比较差的,因为整个行业下游非常集中,越往下游越集中,到运营商环节,几乎是垄断行业,所以行业一直有一个问题,是一个漏斗型的产业。我们选择一些竞争格局比较好的细分板块,如做基站的、做主设备的公司,包括做光模块、光器件的公司,包括做功放,这些技术含量和行业竞争格局还是不错的。

对于一些相对技术含量比较低,同时中国厂商过于抱团、竞争格局比较差的板块,还是要保持比较谨慎的观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前段时间联通说前三季度就会完成25万站的建网计划。我们对板块中报或二三季度业绩是不担心的,其实我个人觉得对应公司会分化,而不太会是所有公司都会有业绩的高增长。

总结,对技术和疫情,我个人觉得带来的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加速进展的进程,而这种进程一定是长期影响,绝对不是短期的,这也是我认为我们长期去看好科技板块非常重要的一个因子,去年年初我就是这样讲的,包括现在这个时点虽然涨幅比较大,我还是这样讲,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一年后回头再来看。这种影响一定会决定能否在这一轮里产生像BAT或字节跳动等真正比较牛的公司,这才是决定我们在这个板块里能够走多远的根本。

我今天拉了一下中美前十大科技公司的市值,除了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和腾讯,基本上中国剩下的,从第三名到第十名,所有上市的科技公司的市值加总还没有亚马逊大。如果跟纳斯达克或美股过去十年相比,这个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当然大家也关心估值,PE/PS,基本上美国本身科技股的PE/PS没有比中国A股市场更便宜,尤其在云计算、芯片行业,可能估值比我们A股还是要更高的。



2

背景下,科技自主可控更加重要

这是从去年开始我们看科技板块一定要去考虑的影响因子:

第一点,决定了未来它有没有用户习惯和技术演进的变化,会去迭代产品。

第二点,影响的是如果有需求、有新增的市场出来,谁会在这个市场里能够占领先机,是全球科技龙头,还是中国自主可控的产业里,有可能本土走出来一些好公司。

从赚辛苦钱到赚技术费



在全球科技产业的产业链中,中国一直是在整机市场,如HOV华为这样的公司相对比较强,美国更多优势还是集中在上游的芯片,如高通、苹果公司等。

看日韩,更多优势还是集中在材料和设备(即装备行业),这种分工实际上是上一个十年全球自然分工的结果,就是自然的效率分工带来的结果。本来是一个很平衡或效率比较高,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分工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千元智能机,包括每个人都可以用上非常方便、漂亮、又很便宜,性价比很高的智能手机。

接下来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当中国本身产业在全球分工中更多扮演工厂、制造业的角色,基本上我们引以为傲的科技公司都还是在赚辛苦钱,而不是赚技术费。如,过去苹果产业链里还是诞生了很多好公司,但大部分公司还是以做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如模组、外观器件、连接器等元器件为主,在iPhone利润分配中,组装仅仅占5%左右,剩下80% 是在品牌和设计,下一步从过去比较粗放式的以劳动力资源或资本密集型的生产要素去推动的增长,能否进一步走向以技术驱动或科技驱动高质量的增长,这是我认为中国科技行业一定要面临或要正面看待的一个问题。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还真不是我们跟中美之间的谈判一天两天带来的一种变化或短期的博弈,这种竞争应该是长期的,即使现在可能中美处在一个相对缓和的阶段,但我个人觉得长期来看,一定要在这样一个大的技术变化的节点去倒逼科技产业的自主创新,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能够走出来,才能够真正在这个赛道上,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2011、2012、2013年以互联网带动的牛市,那时候大家去买手游公司游戏股,最大的问题是只能筷子里面拔竹竿,我们知道最好的公司是腾讯,但只能去A股里找一些对标公司或影子股,而不是真正在这个赛道里做得最好的公司。其实这种问题带来的是今天看在接下来的十年,又看到了一波5G带来的技术迭代或整个传统企业上云大的市场机会时,有没有可能中国本土的企业能够更多走出来,其实这是更重要的。

当然本身对这件事情是一个倒逼,从这一点上来讲,也不完全是负面的,才让我们真正能够去考虑半导体、存储、面板这些非常核心的领域怎么能够走出来。从现有的美国核心产业公司在中国区的营收占比可以看到,高通公司、Avago,其实中国市场占整个全球收入超过50%,在这个竞争过程中,中国市场有什么?

最核心的是我们有大的市场,跟我们互联网用户习惯、人口基数都有很大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全球分工制造业的能力,也是给我们未来有没有可能进一步去往上游走提供了很好的先决条件。这是自主可控的链条。

倒逼“去美国化”



在华为部分替代的供应商中,有全球非常知名的一些大公司,也有很多是一些科研院所,还没有上市,也包括一些已经上市的A股标的,不管现在这个事情有没有做成,但股价已经涨了很多倍。站在这个时点,我们看的是未来在长期的中美竞争过程中,有没有可能去培育这样一批公司,在这个赛道里能够去影响我们底层这些基础设施。

其实困难还是很多,这种替代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举例,华为海思在芯片里是中国比较强的企业,海思一年营业收入基本跟高通公司或苹果公司研发相比,都有非常大的差距。现在华为产业链中美国核心供应商共有33家,全部是半导体公司,这些公司的研发投入加起来要比我们在这个板块所有公司的收入都要大,所以我们不太可能一家公司用一个很小的投入就能够去替代所有芯片公司,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客观的事实。但反过来讲,如果在没有或没有技术迭代的过去十年,我们连要不要去做或有没有必要去做这件事情可能都没有考虑清楚,更没有可能有些公司能做出来。好在今天在这样一个内外环境变化之下,我们更多看到市场对整个产业链的接受度或包容度大大提升。

像半导体行业最重要的还不仅仅是技术,技术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其背后更多的是不断的试错、不断的磨合,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用户习惯和上下游厂商的接受度,背后是一个生态,而不简单的是有没有多牛的技术人员,或者在上面有没有砸多少钱。这两点固然很重要,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市场长期的磨合和培育,还有时间。

我相信大家都看了这周一华为HMS,相对于GoogleGMS的华为移动服务的生态发布会,看完那个发布会之后,很多人觉得好像没有想像的那么强大或怎样。过后大家也在讨论这件事情,其实我个人觉得HMS能够走多远,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在这个生态中会有多少人愿意从过去的Google阵营里走到华为阵营里。我们当时举一个例子,移动生态就好像是航站楼,一端是有大量了APP(旅客),能够来到这个航站楼里,更重要的是能够对接多少飞机、多少航空公司,愿意来到这个航站楼里去停泊、去接受你的旅客,进而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过去在安卓时代,Google打造这套系统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我们今天去做这件事情也绝对不是一两年就会马上实现的,华为本身在这里面的布局也是冲着未来在整个物联网时代多终端的连接系统,其实也是对标电脑时代的Windows、对标手机时代的安卓去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今天走出这一步,可能迈出了第一步,未来在这个链条里面,我们有很多预期、很多期待,认为我们会有很多公司跑出来。

资本市场也是在映射这样的反应,一开始先去把这些预期打满,今年半导体公司涨的是让我们都难以相信,其实在这背后到底有多少公司最终能够走出来,是一个需要长期验证的。也就是说这种行情的映射也一定是一波三折的,这种行情绝对不会一波走完,但反过来讲,在每次调整之后,也一定是有它的新的投资的价值。总的来讲,只要基本面没有到了水落石出的阶段,这个过程还是不断会有预期博弈的过程。

总结,我们看到更多的还是所带来的科技产业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大家从第一点和第二点就能简单理清我们现在讲的大的科技赛道的基本逻辑,首先有一个技术的迭代,其次在这个迭代过程中,我们会有一些更多的本土企业去做这件事情,这其实是两个要素,如果这两个要素缺一,其实本土企业都很难在原来如ICT行业里都是以美国科技巨头为主的市场中取得更好的竞争,都是很难的,但现在我们具备这样一个基本条件。



3

从5G新基建到5G新应用,从互联网 到产业

相比于4G,5G最大的魅力来自于它会更多连接广义的2B市场,如交通、农业、工业、教育,以及生活服务。在这个进程中,比4G的2C互联网还是要更大的一个市场,尤其是云办公,包括疫情后的在线教育,这些市场可能发展会更快一些。

5G时代将迎来流量的爆发式增长



我始终认为5G板块应用的机会接下来空间更大。3G大概是7:1的关系,1元基建的就会有7元应用和内容的产出,现在讲5G 1.2万亿的投资,最线性地推演,我个人觉得接下来内容或应用的产出可能是8万亿或更高,这一点我坚信,尤其我们看到现在作这样一个大的宏观背景下,传统行业的增长,各个行业都在放缓,尤其是一季度的疫情对这件事情是雪上加霜的,要求去努力实现GDP的高增长,怎么能够用这些东西来提升传统行业的效率,降低成本,其实都是一个刚性的需求。

从这点来讲,我们列了一些细分赛道:

2C三个方向:云游戏、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高清直播;

2B三个方向:云办公、在线教育和互联网医疗。

再往后延伸,像网联无人机、车联网和智能制造,在2B领域的机会,远期看大于2C,但短期看2C更快一些。

这是我们对应用的看法。我当时一直觉得一些偏软的在TMT赛道中的传媒、计算机可能亮点会更多一些。

物联网板块,也包含车联网等等,2月22号工信部文件中明确提到了,现在整个物联网行业的连接也在加速增长过程中,未来5G场景中,按照3G对应游戏,4G对应视频行业,5G更多对应物联网行业,这是广义物联网的概念,这个数据也是可以交叉验证,就是当一个赛道硬件渗透率超过30%以上,对内容行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促进。这是我们对物联网板块的看法,这是今年拉长看,这一轮表现比较好的传媒和计算机公司调整幅度比较大的话,还是建议大家可以去关注的。

最终来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就是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在5G之后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确定的趋势。从这一点来讲,可以投卖铲子的人,就是去投更多服务于这些5G应用的公司,如云计算。传统IT数据的部署现在向云的迁移是一个大势所趋,整个春节到现在云产业链增长非常快。

从ICT设备的基础设施到IDC(数据中心的专业服务),再到上层专业了IaaS和PaaS的服务商,最后到应用,不管未来走出来的可能是哪些应用,但是我觉得给他们做基础设施服务的这些云生态的公司是确定性受益的过程。

云计算将是长期投资主线



从2015年到现在整个云产业链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相信很多人都关注过,但按照Gartner曲线里所谈的成长股的路径,其实云计算走到今天,应该是真正意义上走到了所谓的成熟期或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这时候每个细分赛道的龙头公司是看得更加清晰的,也就是说它的弹性可能没有前面讲的5G包括应用那么大,但本身它的确定性是更高的。所以拉长线看,今年看增速,我觉得云计算应该是一个重长期的投资主线,大家拉长去看里面很多公司,其实30倍左右的公司还是很多的,所以我觉得从一个长期角度,云计算也是比较好的。

当然这里强调一下,像安全服务,其实也是更多服务于未来5G项下的应用场景,最简单的一个逻辑,过去十年,像海康威视这样的牛股,受益于线下安防的需求增长,其实未来十年,当越来越多的行为和数据在线上,尤其是办公数据,包括企业的行为在上面以后,其实安全就会从过去一个比较窄的市场变成一个更大或更刚性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整个安全板块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这里也列了相关做SaaS和Paas的公司。

最后总结三个观点:

1.新一轮技术创新正在加速发展,从1993年的2G到2009年的3G,到2013年的4G,到2019年的5G,在投资时钟上,从5G的基建到5G的应用,到产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一定是一个长周期的影响,我今天反复在强调这件事情,也就是说这个板块肯定是可以持续去关注的,而且应该说确定性还是很高的,尤其今年疫情是一个用户习惯行为的催化剂。

2.中美之间科技竞争会进一步带来国产化自主可控,包括信息安全的一些需求,这对于我们本土公司是既有挑战也是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尤其提到芯片相关,包括半导体类的公司,当然不一定一上来就要做那么高大上的,比如一些做安全相关的公司,我们看到一些质地好的还是很多的。

3.为什么今天交流的题目叫5G新基建到新应用,从互联网 到产业 ,上一轮谈3G、4G时,最喜欢讲的一个观点就是互联网 ,那时候互联网更多是一个陌生人,或有人把它叫门口的野蛮人,传统行业对它的态度是视而不见或更多是排斥的态度,因为互联网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但是走到今天这一步,现在的创新,5G也好、AI也好、云计算也好、物联网也好,其实它并没有那么神秘,说这些词就代表什么高大上,其实我个人观点觉得技术本身开始变得越来越标准化,正是因为有了像华为这样的公司,把这些技术使用的门槛其实在迅速降低。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工具,就好像在十年前有了网络,在几十年前我们有了电力资源是一样的,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水和空气一样,变成一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不是像上一轮一样,只有少部分人去接触。

我个人观点,觉得接下来这种硬创新一定是复合的创新,而且本身产业怎么去叠加技术变得更加重要,而不是我要投一个技术本身的公司。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今天讲5G产业链或5G板块,接下来有可能所有的公司都是跟5G相关的,就像水和电一样,所有公司都可能跟网络、电有关系,所以它其实变成一种生产工具和生产要素,其实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找出来能够用好这些工具的公司,也就是说能够落地、能够做好场景的公司,而不仅仅是技术本身。

所以我自己觉得这是从互联网 到产业 。反而站在目前这个时点,传统行业里行业集中度比较高,又对新技术包容度比较高的一些行业会有更多公司走出来,比如能源行业、汽车行业(车联网)、家电行业,其实做智慧家居的不一定是互联网公司,做车做得最好的也不一定是造车新势力,所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来源于技术,但怎么能够把技术赋能于实业,最后能够跟产业结合起来,把这些场景落下来,可能才是未来真正比较好的公司。

面对今天的短期波动,我的观点是,目前看一定是短期事件,长期来看,科技板块一定是整个A股市场最值得参与的一个板块,没有之一。目前来看,本身这个板块基本面的变化,包括估值水平,比2015年真正泡沫化阶段,2015年我们板块动态估值,基本都在200倍,但看了一下今天创业板平均估值只有30倍。

我最熟悉的通信板块,今天调整完,动态估值40倍,我个人觉得远远没有到那种危险或泡沫化的阶段,我觉得有时候可能慢就是快,很多东西还是需要以时间来换空间,希望喜欢科技股的人可以更长期真正去看这个行业,用他们的产品,有可能才能在这个板块赚到更多的钱,走得更长。

谢谢大家!

本文内容根据武超则女士2月26日华夏基金春季线上策略会直播内容整理,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发布。免责声明:本公司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保证。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投资建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