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某论坛的热帖,讨论主题是“今年你赚了多少”?

一眼望去,大家几乎都挣钱了,虽然跑赢创业板的(今年上涨21%)不多。

股民A:今年收益46%,现在只低于14年和15年,但是自己每年都会出现20%的回撤。

基民B:分散持有了10只主动基金,仓位九成,收益14%。(应该能跑赢七成基民了)

股民C:虽然加了杠杆,今年收益只有12%,2月3日一天就跌了26%。

股民D:满仓大蓝筹,才刚刚浮盈1.5%。

过去的三周,我们亲历了一场流动性造就的“结构牛”,创业板领跑全市场,科技主题脱颖于创业板。去年高喊的“核心资产”仍在耳畔回响,新的范式就迅速占领了高地。

但这段时间,踏空的和满仓的都不好受。踏空的自不必说,别人赚钱比自己亏钱还难受;满仓的活在一种不真实的幸福感中,如梦似幻,时有惶恐。

重仓动辄涨停的科技股,手是颤抖的。持有每日涨幅3%的科技主题基金,内心是忐忑的。“何时卖出”成了每天的灵魂拷问。

在外围市场普遍暴跌的背景下,A股周一走出独立行情,风险偏好仍在抬升。

周二的低开不意外,创业板反弹后又慌张跳水,下跌5%。就在所有人都准备接受审判的时候,第二个V型反转启动,最后收涨1%。这一天,两市成交额超1.4万亿,5G、通信ETF等基金成交额达到正常水平的5-10倍。短期风险偏好跨入极值区域,也意味着流动性对市场的推升已进入末期。

周三,科技股集体大跌,带动创业板指跌4.66%。不少科技主题基金净值跌去5%以上。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一天会来。

盈亏同源,既然是流动性推升的科技行情,那也会因为流动性的缺失而退潮。这波热钱中,有多少长情的资金?至少我们看到外资在撤退,产业资本在减持。游资和散户的热情能够维持多久?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旦停止,指数就会开始调整,主题机会降温,市场主导因素重新回归经济和产业的基本逻辑

如果你仔细观察,有些权益基金,在周一甚至上周就开始有减仓、调仓的迹象,每天净值波动不大,涨时1%左右,跌时也能控制在1%以内。不少基民在留言区吐槽,怎么落后别人家基金这么多。现在多少能理解基金经理的良苦用心了吧。

虽然我们都知道音乐总有一天会停止,但真的停了才会重新审视手里的资产组合,是否太过集中,是否超出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对大多数人而言,最好的产品不是预期收益最高的产品而是收益中上、确定性更强的产品。不押注某个行业、某个个股,适度均衡,收益更稳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朴素的真理,不同类别的资产配置能提高风险收益性价比,上周我们就专门介绍过:一个快速上手的资产配置方法

总之,无论是踏空的还是赚钱的,都别沮丧或得意,毕竟投资是一场长跑,账面的都是浮亏or浮盈,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1天赚10%的故事最常听说,1个月赚20%也经常有,但1年赚30%,并且10年下来年化30%的怎么寥寥无几?

来看看投资大师们的传奇记录:

1、本杰明格雷厄姆,30年,年化收益20%

2、沃伦巴菲特,46年,年化收益20.3%

3、约翰聂夫,31年,年化收益13.8%

4、彼得林奇,13年,年化收益29%

5、塞思卡拉曼,27年,年化收益19%

6、安东尼波顿,28年,年化收益20.3%

7、戴维斯家族,47年,年化收益23%

8、大卫史文森,24年,年化收益16.1%

9、詹姆斯西蒙斯,21年,年化收益35%

10、乔治索罗斯,29年,年化收益超过30%(续存基金年化约20%)

所以,比“一夜暴富”更难的是“持续盈利”

《思考,快与慢》一书中介绍,有限的大脑很难达到逻辑的一致性的理想状态。也即是,人类更多地考虑短期的得失,而忽略了长期的得失。在股票投资中,大部分人会给予短期的得失更大的决策权重。解决办法是,降低查收益的频率。

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些感悟:

1、 不用迷信冠军基,没有赚到冠军基的收益很正常。因为没有人拥有预测的能力,从而不可能孤注一掷满仓一只基金,即使真的这样做了,也需要巨大的勇气,承受更大的波动

2、 不用羡慕别人的短期涨幅,更不要追高,时刻谨记“树不会长到天上去”。珍惜你手中最近没怎么涨的基金,因为它在为你保留安全边际,等待更好的那颗球出现。

3、 凭运气赚的钱,别凭本事亏了回去。根据自己的长期收益目标,可适当配置一些更为稳健均衡的产品。

4、 与市场保持距离,保持理智,不要被情绪裹挟。按兵不动,守在原地也是一种智慧。


注:本文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仅作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户服务事项之一。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