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太阳
自从成为网红城市以来,成都就突然加快了脚步。
疫情下半场,低调甩出“惊人谋划”。12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讨论疫情下稳定经济运行的各项措施,其中计划:成都2020年将推进1000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度投资达4686.87亿元。这是什么概念?
用大手笔投资,对冲疫情影响。对于各省市来说,用大手笔投资缓解疫情影响是“常规操作”,但成都似乎并不满足于此。
就现在能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成都的重点项目建设投资金额(4686.87亿),压过了北京市(2523亿)、山东省(3047.3亿)、河北省(2402亿)上海市(3100亿)。
江苏省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年度计划投资5410亿元,成都1.2万平方公里,年度计划投资4686.87亿元。
看出来了?成都一座城,愣是在重点项目建设投入上抵过一个省!
成都!

四个重点 弯道超车

中新社记者追问,套出了成都的下一步棋。
2月12日发布会的主要议题,实际上是解释疫情下成都将如何稳定经济,但中新社的记者在提问复工情况的同时,顺带追问了一句:“能否介绍今年重点项目的大体情况?”
成都发改委副主任回答:


投资4686.87亿,计划1000个重大项目;


涵盖四个方面:现代经济体系构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生态文明建设。


这4个方面有何玄机?我们下面来简单明了的解释下。
这四点分别代表着成都的未来、现在、今天和明天。

未来,成都要赚聪明钱。现代经济体系,基础是创业创新,核心是大健康产业,这代表着在人口红利逐渐消散的当下,成都一旦部署成功,将获得高效益的经济水平,以及明显高于其他省份的经济增速。
现在,要让条条大路通成都。机场、桥梁、通讯、水利、铁路基础建设,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当下的投资、就业,更能在未来发挥“乘数效应”,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
今天,成都要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医疗、教育、民生、安居、法治,这些重点一旦提升,成都就能在祖国西南筑起一片“人才高地”
明天,成都的可持续发展。工业时代的经济发展通常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成都身处西南盆地,并没有过早经历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进程,于是现在的青山绿水能不能留住,实际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以上,围绕这4点可以看出,成都正在借此次疫情带来的停滞,试图加大马力一举超车,不过对成都来说,政策“聚光灯”的突然照射,也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政策高光” 扶摇直上
中国经济“第四极” 身处西南内陆无敌手。
过去,成都的代名词是“闲适”。
成都的茶馆数量全国第一,酒吧数量全国第三,另外,崔永元曾说过:飞机还没在成都降落,就已经听到了麻将的哗哗声。
现在,成都的代名词是“奋进”。
年初,“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出台,成都被委以带动地区发展的重任。
疫情下半场,截止发稿,近半数的在建市重点项目共计338个项目已经复工,累计返岗人数48896人。
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84.1%,全市恢复生产工业企业10380户,员工68.9万人,复工企业净增779户,员工净增4.2万人。
全市超过八成的建筑工地已复工,共计4355个,在岗员工53642人。重点涉农企业复工437家, 31家屠宰企业全部复产,126家饲料企业复工复产121家,占比96.03%,48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全部复工复产。
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成都非但没有因为疫情落后于其他省市,反而复工率数据远远跑赢全国30%的平均数。
目前,四川省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响应,已从一级调为二级,成都连续5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累计出院81人。
以上,从“区”到“群”,再到“双城经济圈”,后疫情时代,成都正在猛踩油门用实际行动证明:
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 END --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