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健

春节后,科技主题领衔市场,银行股回温缓慢。对此否极泰基金总经理董宝珍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因为市场风险偏好偏高,导致银行股被重视程度不够,但其投资的确定性显著高于其他个股。

《红周刊》:在疫情影响下,银行对现金流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施予了援手,这会给银行的不良率带来怎样的影响?

董宝珍:我认为,银行给疫情中出现短暂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放贷,不仅不会推高不良率,而且可以说大部分贷款都是优质贷款。

我们做一个假设,有一家公司刚刚设立,它们需要购买生产设备、建设厂房、招聘员工,于是向银行申请1亿元贷款。同时还有一家经营很长时间的公司,他们有稳定的客户、有成熟的产品和完善的制度,在疫情期间需要1亿元渡过难关。那么,面对这两个客户,银行在风险评估时,谁的风险更小?显然是后者更小,它们在短期内的现金流周转不开,但商业模式经过验证,长期现金流有保障。例如西贝集团获得了浦发银行4.3亿元的授信,小米和美团的贷款也在审核过程中。而且,据报道,在为西贝集团提供贷款的时候,多家银行都向西贝抛出了橄榄枝,就是因为,在疫情影响下,银行也希望为更多优质企业贷款。

image/20200227/75af5205fcc97813d382a211e84fbd6e.jpeg

那么资产不太好的公司会不会得到银行贷款?也可能会得到,但必须指出的是,银行对贷款对象的标准比以前是高很多的。  

《红周刊》:对比过去几年金融去杠杆,当前是否正走入货币政策宽松周期?

董宝珍:我不敢说银行的黄金上涨周期到来了,但市场始终对银行的态度很悲观。但我认为,政策已经进入了扩张周期,因为在严重的疫情影响下,经济活动几乎全部暂停,想要重启经济,需要央行发布强有力的政策才行。此外,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也比较多,想要克服这些困难,也需要政策进入扩张周期。

比如,近期央行一直强调,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以及定向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等。

《红周刊》:总体来看,银行业的净息差方面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董宝珍:先说结论,我认为息差会保持平稳,甚至可能小幅上升。

具体来看,预测未来很难,为了使讨论的价值更高,我们回到已经发生的事实上。2019年9月,中国监管层率先搞了LPR利率形成机制改革,LPR改革前后,中国资本市场形成的一致预期无论是从意图还是手段来看,银行息差都会下降。 

这是当时市场的普遍预测,以至于很多大行的核心高管提出,要加强管理来应对LPR改革所带来的息差下降。但在2月20日,银监会公布了2019年四季度的息差水平,数据显示,息差上升了1个BP。这个事实证明,当年9月的悲观预期是错误的。

当然从数据来看,息差上升的速度下降了,2018年银行业息差开始回升,但现在息差上升幅度下降了。 

对于2020年息差可能下降10-15BP的判断,我不太认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从2月3日至今下降了20个BP,因为2月3日央行为战“疫”马上向社会投放货币,采取了宽松政策。

到2月20日,同业拆借利率有的下降了40个BP,平均各周期比1月23日下降了10%(30BP)左右。这就是金融市场对疫情做出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到债券市场的利息都大幅下跌了,因为市场知道货币宽松已经释放了。

在股份制银行的负债中,有1/3来自非存款,就是同业拆借、金融票据这些渠道,银行的息差是一个“差”,现在我们就知道存款利率没降,存款是银行的资金零售来源,同业拆借是银行获取资金的批发渠道,已经下降了30BP左右。所以我判断,2020年息差不会有大变化,保持稳定的可能性最高,同时也不排除息差小幅上升的可能。

《红周刊》低估值要遇到好公司,好行业的时候才会出现戴维斯双击的,对于糟糕的公司来说,不存在这种说法。有人认为,银行股的低估是真实存在的,但未来的不确定性,是让人不会投资银行股份主要原因,因为银行业太不确定了,政策性太强,受到各种影响太大。

董宝珍:伯克希尔在过去50年相当一部分持仓是银行,在这个事实面前,大部分中国人说银行这个产业没有产业优势、本身这个产业就不值得投资,这种观点是很可笑的。证据在哪里?巴菲特就是靠持有银行,巴菲特是靠重仓持有金融,一个是保险,一个是银行,他获得了长期回报率,长期有30%左右的资产是银行。伯克希尔长期重仓银行,还不能证明银行是一种生意模式可以长期获利的优秀的公司,优秀的产业吗?巴菲特投资的公司不多,巴菲特在两个行业里投资是失败的,一个就是那种劳动密集型行业,巴菲特买过一个制鞋的企业,买过伯克希尔纺织也是这样,这些产业都失败了,还有一个巴菲特买过制药,很多制药股巴菲特都亏损了,没赚钱,所以巴菲特后来在时间的沉淀下,它就是金融加消费。在金融加消费上,伯克希尔的成功就证明这个生意模式是非常好的。

第二个,所谓银行业的行业不太好,我请你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银行、燕京啤酒、还有乳业。你就分析这三个行业哪个行业的天花板高?我原来买过燕京啤酒,也赚点钱,但是你回头看一下,燕京啤酒的股价一直是不行的,啤酒饱和了,中国人人均量不可能无限制的提升。

第三个就是乳业,其实乳业也逐渐饱和了,所以啤酒和乳业历来是消费股中的主要角色。而消费股历来是所有行业中最值得投资的。但是消费股中的啤酒和乳业,当他们饱和了之后,基本上成长性就趋于终结了。但是银行业务量没有饱和的那一天,货币总是在超发的,这些钱都在银行搁着。

国际财团的重仓投资都是银行,一般他也投资保险,但是他们投资选择都是金融银行业还是多的,虽然银行有时候也破产,但是他都是很值得投资的。

接着投资者说太不确定,在现象层面有不确定,在本质层面没有不确定,因为银行就几个指标,信贷量、息差、不良率,这三个指标的变化都有深刻的规律性和节奏性。我刚才讲为什么我强调息差会上升?因为它固有的节奏性和规则性一旦确立和展开的过程中,外部因素只能干扰不能改变。

它的可把握性也是比较高的,银行是万业之母,各行各业发生的任何变化都与银行有关系,投资研究是要抓本质要素,3~5个本质要素,只要吃透,就基本上通了。你只有追踪本质要素,并且从逻辑推演,特别知道投资研究不是说知道的越多越准确,要抓住它的核心逻辑。

《红周刊》:银行现在的机会是确定性机会吗?

董宝珍:可以很有底气地说银行股的确定性机会是100%。因为在中国,如果银行业都没有投资价值了,那整体的经济怎么可能好起来呢?做投资我们看重的就是,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永远是人性的一部分,不会改变。

中国社会融资80%左右来自银行贷款,说银行不行了,熬不过去这个坎了,这不符合银行的经营规律,也不符合社会现实。说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谁家有孩子到银行工作了家人都很高兴,如果安排去工厂家人就会有担心,但现在很多制造型企业的估值都高于银行。这种现象说明,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很难统一。 

不要把关注点放在非本质,本质是它的安全边际足够大,而且它的基本面慢慢就好转了,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于无声处听惊雷。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没有一个春天是不会到来的!我们坚信,天道轮回,银行估值亦将回!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