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啤酒巨头”百威亚太发布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65.46亿美元,同比增长1.8%,计算汇率影响及范围变动后同比下滑2.9%;实现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8.98亿美元,同比下滑6.3%;总销量93.17亿公升,同比下滑3.0%。


百威亚太将下滑归结于夜生活渠道持续表现疲软、韩国市场消费者热情减弱等因素。该公司表示,亚太地区东部区域在2019年面对艰难的经营环境,销量、收入及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双双下跌。

受此影响,多家投行下调百威亚太的目标价。摩通下调其目标价3%,由32港元下调至31港元;瑞信下调百威亚太盈利预测2%-3%,目标价由26.2港元降至25.5港元,维持“中性”评级;大摩下调对百威亚太今明两年盈利预测分别23%及10%,降其股份目标价,由32港元降至30港元,维持“增持”评级。

2019年,百威顶着“亚洲最大啤酒公司”的头衔成功在港股上市。9月30日,百威亚太正式挂牌交易后,在10月9日创下上市新高32.65港元,总市值高达4310亿港元。之后,该公司股价震荡回落,截至2月28日收盘,股价为23.4港元/股,总市值3098.95亿港元,较最高位跌去1200多亿港元,相当于一个华润啤酒的市值。

资料显示,百威亚太是百威英博子公司。百威英博创立于1366年,总部位于比利时,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酿造企业,也是美国第二大铝制啤酒罐制造公司。百威亚太在全球30多个国家拥有工厂,其产品行销130多国。旗下品牌包括贝克啤酒、中国哈尔滨啤酒、百威啤酒、时代啤酒及科罗娜等500多个品牌。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时间财经表示,百威亚太主打高端,但整体产品布局其实能覆盖到80%的消费者。只是其渠道方面,市场广度和渠道深度的布局确实都还做得不到位,例如在长江以北地区,百威的覆盖还不够。但百威亚太略显疲态后并不会进一步下沉市场,与华润、青岛“近身肉搏”,因为百威亚太要急于还钱。


替母还债

百威亚太上市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19年7月5日,百威亚太宣布在港交所IPO,拟最多募集764.47亿港元,若按此计划,这将会是2019年全球最大手笔的IPO。但是7月14日,公司宣布基于考虑多项因素,搁置上市计划。

直到两个月后,9月18日百威亚太再度发出上市申请,此次目标融资至多379亿港元,较第一次计划缩减了一半,但仍然是今年全球第二大IPO。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上市,百威亚太剥离了相对成熟的澳洲业务,引入新加坡主权基金GIC作为基石投资者。

百威亚太两次赴港上市,主要看中了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其中中国地区更是主力。据国盛证券研报披露,按2018年数据测算,以消费量计,百威中国市场份额16.2%,位居23.2%的华润雪花和16.4%的青岛啤酒之后。

除了百威亚太看重亚太地区的市场外,招股说明书中也表示,百威亚太上市募资所得款项净额将全数用于偿还债务。

近几年来,百威英博因持续性收购已负债累累。2016年百威英博收购了世界第二大啤酒商南非米勒,这是全球啤酒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一举奠定百威英博的全球啤酒霸主地位。但巨大的收购成本,也是造成如今债台高筑的原因。

根据百威英博披露的企业财报数据,截至2018年6月30日,百威英博净债务高达1042亿美元。为了减轻负债压力,百威英博已经宣布2018财年的分红将减少50%,节约出来的40亿美元将用来偿还企业目前所负担的巨额债务。

据财经报道,百威英博还在国外市场先后收购了澳洲网上零售商、韩国精酿酒厂、蓝妹啤酒等;在中国市场,百威英博与哈尔滨牵手后,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尝到甜头,百威英博陆续收购了哈啤、雪津、双鹿、金陵、三泰、牡丹江等一些列国产啤酒品牌。

接连不断的巨资并购,使得百威元气大伤,债务攀升。在朱丹蓬看来,百威英博收购南非米勒后,现金流相对紧缺,短时间内弥补资金吃紧的问题很困难,所以百威英博将优质的亚太版块拆分进行单独上市,可以受到资本端的追捧以及青睐,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资金问题。从微观的角度,拆分后的股价、资金以及利润都有很好的支撑,在亚洲市场消费升级的红利中,百威英博的调性和产品结构能够很好地匹配整个亚洲版块的消费升级需求。


谁执牛耳?

随着百威亚太登陆港股,中国市场的前三大啤酒品牌——华润、青岛、百威终在港股聚齐,将会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较高下。部分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赴港上市的成功,百威亚太也将根植中国市场,此举将促使国内高端啤酒格局不断变化。

如今,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以及百威啤酒逐渐形成“四足鼎立”的格局,华润雪花已通过并购扩张的外延式战略成长为全国性品牌企业;青岛啤酒也突破区域助力全国化不断推进;燕京啤酒根植北京和内蒙古两大主要市场;百威啤酒在高端啤酒细分市场表现不凡,2018年其高端市场已占据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中国市场在2018年喝掉的488亿升啤酒中,百威占据16.2%,位居第三,前两位分别是华润雪花和青岛啤酒,市场份额分别为23.3%和16.4%。招股书显示,百威亚太旗下50多个啤酒品牌中,有近60%是高端及超高端品牌。2018年中国市场消费的80亿升高端及超高端啤酒中,百威占比为46.6%,远超青岛啤酒和华润雪花的14.4%和11.0%。

酒类分析师蔡学飞对时间财经表示,国内之前的主流啤酒是淡啤,近几年的原浆、精酿等属于高端啤酒,现在国内啤酒的高端化主要是“新概念”的高端化。随着消费小众化、多元化,伴随着整个食品行业的消费升级,高端啤酒市场也在快速扩容。

蔡学飞还称,啤酒品牌品质化、品牌化的回归也促进了高端品牌的发展,“从2016年开始,虽然啤酒行业处于徘徊状态,高端啤酒总量却一直在增长,主要是通过年轻群体消费的场景化,夜场增长幅度很大”。他认为,体育营销也是带动高端啤酒扩容的原因之一。

GlobalData数据显示,高端化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啤酒市场的结构性趋势。在2013年至2018年,亚太地区的高端及超高端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9%,远高于特价以及主流啤酒的增速。预计未来五年(2019年-2023年)高端及超高端啤酒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6%。

融资咨询刘晓威对时间财经表示,青岛啤酒等国产品牌与百威啤酒的高端化相比,在规模、价值体系塑造、品牌三个方面仍然有差距。在规模上,百威是规模化高端,国内品牌是力求高端规模化。在价值体系塑造方面,百威是价值竞争,国内品牌仍然处于价格竞争。再从品牌上来看,百威的品牌塑造更能贴近和引领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形态,更贴合高端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生活形态和消费调性,这也是百威常年从事高端啤酒运营方面积累的结果。

百威、华润、青岛均在加码高端啤酒。其中,青岛啤酒方面曾公开表示,公司近几年持续发力高端,将继续推进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结构。据了解,青岛啤酒一直都主打国产品牌的自主高端化,先后研发出“经典1903、全麦白啤、原浆、皮尔森、青岛啤酒IPA”等产品。招商证券发布的研报提到,高端化进程是核心逻辑,中高端持续放量使得青岛啤酒利润增速中枢有望加快。

华润啤酒在收购喜力之后,中高档啤酒给其利润提升贡献了很多力量。该公司还对勇闯天涯系列进行升级,推出中档以上的SuperX提高售价,之后又推出匠心营造高端啤酒。华润啤酒在2019年上半年报中也提到,华润啤酒的中高档啤酒销量同比增长7%,使整体平均售价较去年同期上升4.5%。

“我们习惯称之为五大啤酒巨头,但是从市场占有率上来说,燕京和嘉士伯已经落后很多了。”朱丹蓬表示,未来啤酒巨头之间的竞争,一定是高端化产品之间的竞夺。从当下来看,华润、青岛和百威在这一领域已经觅得先机,未来它们市场占有率的优势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并不排除行业演变成“3+2”的市场格局。

内容来源:北京时间财经

作者:李洪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