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晚,美联储突发降息50BP,当人们还在盘算美联储手上的牌还能分几次打出,结果两周之后就一次性下调了100 BP,来到零利率的悬崖边。

去年12月初,“新债王”冈拉克在接受雅虎财经采访时表示,如果要给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打分,他会打“C-”,之所以没给更低分数是因为美联储没有实行负利率。他认为,如果美联储像日本、欧洲央行一样采取负利率的话,这对全球银行体系将是致命的,因为资金将无处可去。

如今来到零利率边缘,是否意味着负利率将近?鲍威尔周日表示,虽然降息至零,但不太可能接受负利率作为下一步帮助经济的措施。

历史上,上一次联邦利率趋近于零还是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一直维持到2015年12月才缓慢上升,其间的7年都没有跌破零。


不过,零利率也非吉兆。达里奥表达了担忧:长期利率下限触及零意味着几乎所有的资产类别都会下跌,因为利率下跌的积极效应将不复存在(至少不会有太大影响)。还意味着,几乎所有央行的利率刺激工具(包括降息和收益率曲线指引)都将不起作用

市场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他的观点。面对各种“王炸”,美股依然闪崩。当黄金和美债都失去避险功能,一场流动性危机正在上演

我们看到各国再次进入降息潮,投放资金大举回购,购买ETF和国债,补充市场流动性。但与08年不同的是,霍华德认为,这是一场医疗危机,并非金融危机。金融行动只能试图减轻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解决办法必须是来自公共卫生领域的成功举措。

所以,在疫情好转之前,金融行动可能只是缓解市场巨幅震荡,但治标不治本。根治药方,还是在于“抗疫”本身。

我们在上一篇“环球同此凉热”中,提到了三种典型的应对模式:

中国:人民战争+财政货币温和对冲

英国:社会达尔文主义+经济凯恩斯主义

美国:全国紧急状态+大水漫灌

无论哪种模式,都有相应的代价。对于决策者而言,国民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都需要权衡,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答案。但殊途同归,疫情终将过去,拐点到来时人们会重拾信心。

黑天鹅降临,大佬也未能幸免。

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3月12日当天,全球排名前500的富豪财富共蒸发了3310亿美元;而巴菲特更是因为重仓银行股,个人财富在一夜之间被抹去68亿美元,截至3月14日,今年巴菲特的财富已经合计损失了133亿美元。

不过,巴菲特自2017年以来就持有大量现金,约占净资产比例三分之一。之所以囤现金,理由是“想做一笔大的交易,但是估值太高,下不去手。”

市场暴跌后,巴菲特终于舍得出手。2月27日,巴菲特增持达美航空公司约4530万美元。3月3日,增持纽约梅隆银行3.59亿美元。数据显示,在这一轮美股的暴跌中,纽约梅隆银行今年以来跌幅超过30%

看来,“别人恐惧我贪婪”不是一句空话。其实这句话出自2008年10月他发表的《我在买入美国》(Buy American. I AM.)。当时市场一片恐慌,巴菲特却接连大量买入星座能源、Tungaloy、高盛、比亚迪、通用电器等公司的股份。5个月后,美股开始反弹,进入十年牛市,金融危机时期的这些投资为巴菲特赚取了超过 100 亿美元的回报。

在最新的备忘录中,霍华德写道,“所有伟大的投资都始于令人不安的环境。” 这时他也承受着净值的大幅回撤,“我们现在的股价比最高点下跌了30%”。他坚持,明智的投资必须一如既往地基于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不是问“暴跌会继续下去吗”,而是“在经历了迄今为止的暴跌后,证券定价是否回归合理水平;或者考虑到当前的基本面后,估值是太高还是变得便宜了”?

换句话说,价值投资是做“生意型投资者”,而不是“交易型投资者”。疫情短期影响供需,中长期会否改变优质公司的基本面?优质公司能否渡过难关,甚至得益于“剩者为王”?如果有信心,那么你是否介意眼下的波动,愿意付出多长的时间等待?

即使是大佬,此刻进场也要再扛几个大起大落,也有短期套牢的风险。所以,凡人如我们,大可放过自己,不求买在最低点,尽可能多一份耐心。况且,A股率先走出疫情,有着基本面扎实的标的、更低的估值和更充裕的政策空间,此刻不失为一个买点,至少不必惊慌离场

注:本文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仅作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户服务事项之一。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