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恐惧的信,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彼得林奇

2020年虽然只过了三个月,但全球资本市场经历的“波澜壮阔”是注定可以载入史册的。受新冠病毒和石油价格战组合拳的影响,两周内美股就发生了四次熔断,欧美主要股指下跌都超过了30%;原油也从60多美金一路下跌到20美金一桶;黄金大跌、比特币也在段时间内腰斩,一时间所有资产都被抛售。巴老活了89年,也是第一次有这种经历。霍华德马克斯说过:“在现实世界里,事情总是在‘不错’与‘不差’中来回摆动。但在投资世界里,人们的认知常常摇摆于‘完美无瑕’和‘糟糕透顶’”。

有人说我们正在经历至暗时刻。事实上,系统性危机很难预测和判断,没有人知道这次疫情会发展成什么样,也没有人知道短期内的上市公司会受到多大的冲击。但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来看,我们倾向于认为,对于大部分龙头企业,这次是一次性冲击。

就投资而言,一次性冲击对于投资者来说失去的只是时间,但永久性冲击则会显著下降投资价值。如果不是永久性冲击,考虑到目前A股股指处于历史相对较低位置,市场整体便宜就显得相对有价值。在此时去过度规避此类风险所“付出的代价”与“期望收益”是不匹配的。

“期望收益”来自于成功规避风险的“减少损失”,但当前判断对大部分企业造成永久性损失无充分依据、概率太小,因此规避风险获得的期望收益不高;“付出的代价”是“放弃收益”,然而当前权益资产风险收益较为理想,此时“放弃收益”,那我们“付出的代价”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偿。我们建议持续去平衡规避系统性危机的“收益”与“代价”。

把时钟调到一年后,当疫情的影响已经过去,如果好多个股依然还是现在的价格,那么我相信我们在做投资决策时会变得比较从容。疫情对短期市场的冲击很剧烈,但从长期维度看,不少股票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合宜的买点。

结合当前时点,哪几个行业的股票配置起来更具性价比呢?



一、疫情受损股

我们参考吕本富、佟仁城在2003年发表的《SARS的经济影响分析方法研究》中建立的经济模型分析,根据疫情等级高低,公众及政府会做出不同反应,影响范围从心理恐慌、行为模式、出游方式、消费方式到工作方式,影响顺序依次为:餐饮娱乐 ——旅游——零售。娱乐(电影、KTV、网吧)和餐饮决策周期短,受疫情影响最直接;旅游行业需求周期更长,疫情后期随着防控措施初见成效行业即开始恢复,疫情次年基本恢复到往年水平。从长期角度看,本轮疫情可能只影响半年甚至一年的业绩。考虑到市占率的提升,对龙头公司的长期影响可能偏正面。最近我们观察到,交运、旅游、商贸零售、酒店餐饮等都有比较大幅度的调整,后续大概率会出现不少长期布局的良机。

而在制造业领域,全球化趋势因这场健康危机而受到挑战,对全球制造业供应造成了极大影响。实际上,在被新冠病毒感染之前,世界经济已经面临着威胁到全球化进程的重重挑战。关税战争和英国脱欧等进程都表明,世界各地的保护主义正在日益升温。通过生产链、服务链和跨国企业建立的全球互联如今也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概率在此次疫情之后,这些公司会尝试缩短供应链,以期降低风险、提高质量控制并更快地响应消费者需求,而这同时体现在缩短地理距离和减少供应链环节之上,因此不排除对国内某些过度依赖海外订单的公司,影响可能是偏长期的。



二、长期视角下的疫情受益股

疫情造就了各种各样的受益概念,但我们选择把焦点放在长期视角上。

疫情危中有机,在此次疫情中,新零售、在线教育、视频会议、游戏、短视频、O2O买菜等互联网领域都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这类企业以极小的成本获取了大量的、非常有价值的目标客户,只要在后续过程中做好用户留存,对这些公司的长期前景都是极大的促进。

此外,疫情带来的最大改变是线下经济加速线上化。阿里预计,中国城市管理和公共管理经此一疫,效率会提升3%-5%。由此将推动互联网、数字技术与各行业的联动,产品巨大的联动性效应。为了实现中国服务业的线上化,预计在未来5-10年对城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5G基建、数字平台等领域也会催生出非常巨大的需求。因疫情带来的调整可能是这些长期龙头公司布局的长期机会。

借用彼得林奇的另一句话:“股市下跌就像科罗拉多一月的暴风雨一样平常,如果你有准备,它并不能伤害你,下跌正是好机会,去捡那些慌忙逃离风暴的投资者丢下的便宜货。”黎明前的夜最黑暗,但规律是本世界的意志,天总是要亮的。


作者简介

杜厚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和广告学双学士学位,美国Fordham University量化工程硕士,现任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助理、专户投资主办。

2012-2015年任职于华尔街卖方研究所Brean Capital,LLC任TMT高级研究员,对海外科技股由0到1和从1到10的发展路径有细致观察,七年来专注于国内外半导体、硬件、互联网研究与投资,曾前往数百家企业深度调研,形成对科技股投资完整的投资框架。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