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8日晚8点,【洞见讲堂】直播系列公开课第一讲如约与大家见面,在王勇博士(清华经管学院院长助理、中国企业发展与并购重组研究中心执行委员会主任)的主持下,三位嘉宾——TCL创始人李东生、光伏巨头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振国、全球最大手机摄像头模组制造商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蔡荣军,针对“疫情下,全球供应链的新变局”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以下为直播内容精彩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欢迎参加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企业发展与并购重组中心举办的“洞见讲堂”系列活动。洞见讲堂是我们推出的一个高端研讨活动,我们将就大家关心的一些急迫而重要的企业经营问题,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一起进行深入研讨。我们会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重点关注行业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具体问题,每次邀请几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研讨。

今天我们研讨的主题是疫情下全球产业链的新变局。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正逐步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日益凸显,成就实在来之不易。然而近期一场肆虐全国、正在全球蔓延的疫情对我国制造业造成重大影响。这将会带来哪些挑战?如何应对?以及未来全球供应链如何演变?今晚我们将共同研讨。

参加今晚研讨的嘉宾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我国最大的消费电子企业之一,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先生;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商和光伏发电方案提供商,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先生;全球最大手机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和数显模组制造商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蔡荣军先生。我是清华经管学院的王勇。

东生董事长我们知道TCL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行者,应该是在1999年开始在海外布局,至今走过早期的探索、跨国并购、稳步成长、全球化再出发的四个阶段。您首先给我们讲讲如何评价当下全球产业链发展的格局,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又叠加疫情的爆发,全球供应链现在发生什么变化?

【李东生】这两年逆全球化的倾向,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加增关税对中国产业链造成很大的影响疫情的影响还是短暂的,当然未来怎么发展还有不确定性。首先报告一下TCL自身第一季度的情况。我们业务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终端产品,包括我们的彩电、家电、手机,这部分受疫情的影响最大的是在国内,国内由于我们疫情发生比较早,所以从春节前开始,武汉封城,国内经济活动基本上就半停滞,一直到现在没有完全恢复。所以国内这块我们的终端产品的销售受到很大的影响,一季度下降主要来自国内市场。

从市场端来看,海外市场我们一季度有增长,这是因为海外疫情严重,是最近这两周的事,1月份、2月份海外业务表现都非常强劲。3月下旬开始,欧美业务受到影响比较大,我估计很快会波及到其他市场。从供给端来看,我们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受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我们有一部分材料来自国外,包括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在3月中旬之前,这些供应基本上是有保障的。日本、韩国虽然有段时间疫情,特别在韩国比较严重,但是它对大企业的生产基本上没有构成太大的影响。

疫情影响主要是物流这块,海外的这些物料要进来,不像原来那么顺畅,就让整个生产节奏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我们有一部分的生产技术是和国外合作的,一直到现在,疫情的影响,国外的专家来不了中国,我们的人又出不去国外,人员来往的影响对我们第一季度经营造成比较大的冲击。

另外一块业务是半导体显示业务,这是一个中间产品,它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这块业务受影响不大,第一季度我们销售增长了25%,这不是因为疫情生意特别好,而是说我们产能在提高,基本上达到我们生产的预期,比我们预算只下跌了不到5%。因为这一块是中间产品,供应全球。

我们有一个工厂在武汉,生产低温多晶硅显示屏的,这个工厂在武汉面对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当时在春节放假之前,我们的高管团队决定留守不离开。我们的工厂像半导体芯片厂一样,365天不停产,我们武汉一共有13000人,春节期间留守工厂生产的大概有将近7000人。在武汉封城之前我们高管决定不放假留守,后来武汉封城了,当时我们就面临一个选择,到底是停工还是继续生产,我们基于两个理由决定继续生产。第一,从防疫的效果来说,如果这些人停工的话,他们散落在武汉市里受感染的机会更大。我留在厂区内,无论是生活区还是厂区,比较容易管理和保护。第二,全球供应链的关系。我们武汉工厂所生产的低温多晶硅占全球供应量的20%,如果停产的话会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很大的冲击。对当地政府请示之后,感谢武汉市政府和我们所在的东湖开发区政府,支持我们继续生产。我们进行严格的疫情管理,在整个疫情期间,我们7000人没有发生一例在厂区内感染的病例,这是在一个企业的管理系统做的比较好,另外也带有一定运气的因素。

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就疫情而言,我认为是短暂的,长远的影响还是全球贸易重构。这一次大家很关注的就是和防疫有关的物资生产的供应链,这一块确实引发大家的热议,也是各国在国家利益博弈上的一个焦点。因为以前像这种防疫的物资,像口罩、防护服欧美国家生产很少,因为它附加价值很低。现在全球都有疫情,能生产的国家,他们首先要满足自己的要求,像中国,出口的国外希望能够多出一点,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美国就在抱怨,他要把医疗的产业供应链要回到美国,这个说法不科学。最核心的医疗资源美国都有,口罩、防护服这些产品供应的短缺是短暂的。未来如果是有一定的国家的防灾储备,是不至于那么被动的。

【主持人】你们是电视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这个行业的供应链,中国在全球的表现是什么样的状况?

【李东生】这部分我们的材料基本上国内都能够生产,有一部分芯片是需要进口的。我们能生产,但是我们中国也基本上是没有垄断,其实在海外的很多国家,他们也有生产,形成目前的格局,是全球产业分工的一个原因。从供应链(供给侧)来讲,消费电子包括手机,受到的影响是不大的。

【主持人】荣军,东生董事长说手机这块影响不是特别大,你是手机供应链上重要的参与者,包括苹果、华为,你们都是他们的供应商,你怎么评价李东生董事长对你们这个行业供应链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蔡荣军】第一季度,因为中国的疫情发生比较早。手机供应链实际上全球手机供应链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国,不管是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美国有一些主要在芯片上,由于欧美疫情发生比较晚,目前一季度从芯片上对手机的供应链没有影响。

一些传感器类的产品中国的供应链主要在后面。其实大部分的屏,包括很多的芯片、模组生产都在中国。比如说影像,主要的芯片在三大家:索尼、三星加上中国国内的OV,是影像芯片。光学系统有台湾,包括国内。屏类基本上都是国内为主。剩下就是有一些芯片,包括射频,有很多美国的供应商。一季度没有影响,因为很多芯片的流片,也分布在台湾、新加坡、国内。整个供应链手机因为疫情的影响目前看不是很大,主要的供应商都在国内,中国控制疫情又是最好的,很快就过去了。

整个手机产业链基本上2月10号纷纷复工了。我们是2月10号,也是跟东生大哥说的差不多,我们春节前就有一部分人留在厂区,我们有8000多人在厂区没有回去过年的,我们制造基地在南昌,这部分人年初三就上班了,而且是封闭式管理,我们8000人上班打底。另外,江西省内的工人还有一万多人,针对这些人复工,我们成立防疫小组,新回来的人百分百做核酸检测,规划了三四千个宿舍进行隔离。其实我们产业应链,大家都差不多是这个方法,中国的企业韧劲和弹性非常大。到2月中下旬,基本上90%的复工。

【主持人】消费电子两个企业第一供应链比较完整,规模比较大,同时我们应对比较得当,没受太大的冲击,振国董事长你们光伏太阳能供应链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情况?

【李振国】光伏这个产品它的供应链无论从装备还是材料端,在中国的集中度还是十分高的,基本上供应链不依赖国外,疫情期间实际上受到冲击十分小。拿我们企业来讲,在春节期间,我们多数的工厂春节不放假,但是到2月上半个月,进行复工的过程当中,其实是受到了一些影响。主要是我们配套商,即供应链上的一些相对小的企业,他们复工不是十分理想。我们当时也想了很多办法,类似共享员工。我们自己的员工到位率比较高,配套商人不够的时候,我们在2月十几号派了几百个人分别到不同的缺人的配套商那里帮助他们进行复工,还会有一些其他的动作,帮着他们完善政府要求这些。这种状态持续到3月初,基本上全部改善了,整个光伏产业链就完全正常化了。

最近海外的疫情出来之后,导致的是市场方面在今后几个月,我们认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目前的受影响比较小,很多地方还在正常发货,包括欧美,后续的发展上我们认为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主持人】三位都分享了我们的供应链比较完整,产能比较强,前期有一些库存,核心的零部件,也是有足够的供应。再加上疫情控制比较好,企业组织应对得当,在2月中旬及以后,我们基本恢复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我们的挑战又来了,比如TCL在海外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欧菲光给苹果、小米,他们终端的产品在海外有很大的份额,光伏太阳能在海外也有很大的份额,在中东、欧洲,光伏电厂不建了,我们产能恢复了,但是订单可能下来了,这是第一。第二,李东生董事长说物流受影响,还有一些核心零部件存在一些断供的风险,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应对?

【李东生】刚刚我说受影响不大,主要是从供给侧的角度看。市场侧影响还是很大的,第一季度影响的是国内市场,第一季度大家估计GDP都是负增长。第二季度,海外的需求侧影响会很大,我们近期不断下修我们海外的生产计划。这个月的前半段,我们还在努力追回疫情期间我们欠客户的发货产品,现在不断收到客户要求延迟交付这样的要求。现在很多国家经济是停摆了,比如说我们在印度,印度有一个项目正在建设中,现在所有东西都停下来,政府要求不能外出;在欧洲、美国,很多店都关掉了,所以终端销售这一块就快速下来。

我们要分析的是,这些需求是短暂地停下来,以后会不会追回去?它不像有些需求过了就不再来了,顾客要买东西,最近没买到,迟一点还是要买的,中间还是有一部分订单没有了。所以我们现在就在密切关注这个情况,到底疫情过去之后,这个市场的需求恢复,它的程度怎么样。二季度,我们海外销售当期下降比较大。

【蔡荣军】目前看欧美比我们以前想象要更不乐观一些,理想的状况起码到下半年欧美的经济可能才会慢慢恢复。极有可能只有中国是在2020年GDP有增长的经济体。中国是做的非常好,疫情很快就控制。我们主要的生意还是在手机这个产业链里面。国内的话,中国的新基建5G建设,实际上是感受到了国内市场是比较猛的。国内几个厂家,在国内市场都是比较猛,几个国内厂家都在上调需求,包括华为,包括小米,苹果也在发布5G手机。所以在国内市场,我们认为增长比较确定。全球其他肯定是不乐观。

我们看产业链里面也有日韩的同行,从复工复产和市场恢复来看,因为除三星外,大部分厂商产业链都在中国,三星的产业链前两年已经逐渐移出中国,包括在越南这个市场容量很小。这样的话就变成我们可以看到特别是疫情期间,中国的竞争力是比日韩强一些,所以我们觉得今年有好的一面,有不好的一面,国内的市场是确定的,国外的市场应该会受一些影响。特别是美国除了疫情之外,又加上资本市场的暴跌,美国人的财富很多又在股市投资,财富大受损失,消费力会下降,疫情再加上金融两方面的危机下,欧美市场理想的状态下,七八月份会慢慢恢复。国内很好。

【主持人】振国你们光伏太阳能这个行业呢?

【李振国】供应链方面,供给端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现在已经全面恢复了。在市场端,国内开始明显的因为原来一季度被阻隔的需求,因为像这种电站安装,项目已经在了,一季度没来得及安装,二季度要进行安装,国内的需求上升十分快速。海外没有想象的那么差,甚至有时候我们还感觉到一些费解。到昨天为止,我们在欧洲分销的仓库,分销商还在正常提货,按理说那里已经是那么严重了。这反倒给我们一些担忧,证明他们的管控措施还不像国内当时2月份那么严厉。一分为二看,它如果管的十分严格,一定会对现实造成实质性的重大影响,也意味着疫情更容易快速过去;如果管的松,疫情拖的十分比较长,它的商业活动还能够正常进行。我们其实是有一些感觉到出货等各个方面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影响并不是十分大,再加上我们这个行业本身成长速度比较快,即使在受影响的情况下,我们比起去年同期,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增长在里面。

最近需要注意我们在海外的产能,如东南亚的工厂,因为疫情管控,反倒开始有些厂商受到影响,主要是人员由于隔离措施不能够复工等原因,导致我们在海外的制造工厂受到了一些影响。

【主持人】从你们三个刚才说的情况来看感觉还好。刚才李东生董事长和蔡荣军董事长说了,需求可能会下来,但是我们眼下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比如TCL现在有7万名员工在全球80多个国家有自己的网络,固定成本也是蛮高的。荣军这边有4万人,也是很大的固定成本,眼下怎么去做?第二,下一步我们都说中国好,海外有一些挑战,你们下一步要主攻国内的市场还是继续维持原来市场格局?

【蔡荣军】之前我们看到海外下调了一些,但是国内因为刚好今年是4G和5G的迭代,所以国内市场包括苹果要在国内市场发布手机,目前看起来至少二季度,客户还是比较激进的。我们有几大产品,比如摄像头,我们做中高端的多,海外影响的是欧美,目前还没有体现出来,但是欧美下滑的影响,我想国内5G的建设和5G换机潮,能够抵一部分。印度市场,李东生董事长说了,印度这个国家外国人不准进,由于印度消费主要是低端的手机,低端的产品我们没有做,主要是做主流的中高端的产品比较多,这块对我们来讲影响不是太大。国内5G基本上换机潮带来的机会会更好。

和日韩、台湾的竞争对手相比,反而能体现出目前疫情的情况下,国内高端制造的能力,我们还是有优势。不单是我,我们这个产业链里面的中国公司都非常优秀,很有优势,相对竞争日韩和台湾。最后品牌的市场比例会往国内供应商倾斜。

同时很多关键的部件本地化,疫情加快了替代。以前有一些零件是到武汉工厂,结果疫情期间武汉的供应商基本上停摆了,我们也是做替代,同时日韩的这些器件也是供应本地化,本地研发、本地制造,加快了本地化的进程。

【主持人】你的策略就是海外市场不放弃,国内抓住新基建5G发展的热潮,大概是这样一个思路。

【蔡荣军】我们不是卖终端产品,我们是卖给华为、小米、OPPO、vivo、苹果,要跟着他们走,整个市场在那里。

【主持人】李东生董事长你是什么策略?

【李东生】TCL有8万多人,分两大板块,我们是做核心部件产品,平面显示产品;另外一类做终端的。这种影响从负面来说,特别是终端产品,第二季度海外订单下降,给整个供应链、我们的生产带来压力,因为很多固定成本必须要发生,对我们来说如何积极扩大这个市场客户基础,尽量保持产能的稼动率更高一些。我们应对比较好的地方是布局的比较早,春节后海外还没有开始禁止中国人入镜的时候,我们的人就已经先出去。我们整个海外团队是在很多国家对中国入境限制之前,我们就派出去。2月份我们海外业务受到的影响很小,现在人在所在国,虽然面对各种各样的限制措施,对我们整个业务还是能够提供很大的支撑。中间产品我们做的核心显示器件受的影响很小,一季度我们是增长,二季度我们也是增长,因为它是卖给制造商的,所以我们的客户都是一些大企业,所以经营预算可预期。今年我们实际上原来接到的订单是超出我们的产能,现在这个订单减少了之后,正好和产能匹配,所以显示产品这块,我们受的影响不大。

您提到国内外市场的分别问题,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来讲是坚定不移,我始终认为疫情的影响是短暂的,三个月、六个月,总是会过去的。西班牙流感,那时候的医疗条件也就持续了两年,现在整个科技、医疗条件那么好,我估计整个疫情在全球6个月一定是能够控制的好。所以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企业的整个经营战略规划,应对疫情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但是总体来说,我觉得疫情对整个企业战略,对全球经济的长远发展影响是有限的,反而在疫情之前的贸易保护主义,美国的逆全球化,特别是把经济问题政治化,这样的一些做法对经济全球化,对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的影响比这次疫情还要更深远,这次疫情只是让这些矛盾更加明显的暴露出来

【主持人】东生董事长说的比较清晰,因为疫情是一个突发短期的事件,对我们经营的长期战略不会构成重大的影响。前面我们讨论了海外订单,疫情在海外蔓延给我们经营带来的冲击。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全球供应链,我们反思一下,包括海外的企业都在考虑一个问题,比如供应链过于集中,中国一停工,全球供应链就受到一些波动。中国也会有一些零部件依赖于进口,现在一停工对我们也有影响,原来看们分工协作非常稳定的供应链,现在也不是那么稳定,受到一些冲击,所以你们从整个的全球供应链管理来看,怎么看待供应链过于集中的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风险?

【李振国】我十分同意刚才东生大哥讲的,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和思考,它其实是十分短暂的。反倒是前期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方面的影响,包括本身供应链需要规避的布局过于集中,会产生一些地质、地理风险,这些应该是企业去考虑的长远的一个事情。作为我们公司,在十年前我们主要生产基地当时在宁夏,随着我们在全球占比越来越高,我们的客户,包括我们自己也开始担忧地域风险,地理上过于集中,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突发事件会对这个事情的影响。2008年一场大雪导致宁夏的交通和外界一下中断了一周,那时候规模比较小,我们用空运解决运输问题。随着规模变大,那种办法无法解决,我们在2013年、2014年开始规划我要选择一个跟宁夏我们原来这个基地能够形成地理互补的第二个生产基地,后期选到了云南,无论从气候、交通、地质构造环境,都不太一样。再后面其实因为我们为了应对欧盟、美国双反,开始把生产基地建设到海外,我们在马来西亚有设厂,最近我们又收购越南光伏,都是为了规避过度集中导致的长期的一些本质供应链的风险,包括贸易保护,这是比较深远的影响。

疫情确实像东生大哥讲的,我们认为它也是短暂的,不可预测的,咱们一个多月以前,2月份判断和今天的完全不一样,后面再发展两个月,它对供应链布局产生的影响也难以因为它的发展去做什么决策或者应对,反倒是供应链本身的特征,我们需要做一些布局,规避一下风险,要提前应对。

【主持人】荣军,你在南昌也建了一个园区,有很大笔的投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蔡荣军】我觉得东生董事长讲的很对,疫情影响是暂时的。美国这种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从去年就开始了,再加上这次疫情的影响,我觉得会对整个产业链的布局、供应都会有新的思考。以前整个产业链的分工是集中供应,比如中国是制造基地,美国是高科技芯片,日本是材料,包括新的芯片和传感器。这种集中供应、规模化是最有效率的,以前是全球化。

从中美一些冲突之后,有点逆全球化的方向。特别是加上这一次,我们会考虑整个供应链布局、地缘政治风险、用工环境、政策、自然环境这些因素。我们也在反思,如果你在一个基地很集中的时候,如果我们是整个基地都在武汉,今年疫情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未来趋势首先是从终端厂家贴近市场,在市场的就近端做生产,供应链也是围绕着终端周围布局这个供应链,供应链应该会分散化。以前是集中是最有效率、最有竞争力,将来有一个趋势应该是分散化。以前我们讲中国制造,我觉得未来几年可能是中国企业制造。我们看逆全球化,比如说印度,消费电子行业所有的部件从中国出口到印度,因为逆全球化,会收取非常高的关税,会迫使你到印度去做终端的制造,零部件要在印度做布局。未来的趋势应该讲也不是完全逆全球化,全球化也是方向,但是也要考虑地缘政治和政策的风险,会变成分工分散或者局部分散的趋势。

【李东生】我很同意振国和荣军讲的意见,他们讲的和疫情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围绕一个合理的产业链布局。对于一个全球化的中国企业来讲,产业链的全球化是必然的选择,集中和分散,它都是相对的。比如说我们作为中国企业,我们在国内不会把所有的生产基地都集中在广东,所以在其他地方会有布局,比如在武汉和成都,这回武汉发生疫情,谁也没有能够预测到。在全球其他国家,我们也有相应的产业链布局,我之前讲了为什么说全球贸易政策的改变,特别是美国对中国产品加税,打击中国产业链的做法,对我们造成的深远影响很大。因为全球的市场目前美国是最开放,美国对大部分产品进口的关税都很低,像我们消费电子产品,能够整机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主要是美国,包括彩电、家电。手机到欧洲,到很多国家有一个IPA协议,基本上是不征收关税,其他的消费电子产品,除了美国这个比较大的市场,其他的市场就有限,像中东个别国家、智利、新加坡,这些是自由贸易的国家,基本上没有关税,但是大部分的国家都有关税。

在当地做业务要在当地建立你的产业链,美国这一次对中国影响特别大,是因为美国并不是提高对中国企业提高进口关税,中国又是它最大的供应国,迫使中国企业被迫把产业链外移。我们供美国的产品,像电视机,以前主要是从中国工厂供应,现在把墨西哥原料的工厂,在2018年开始我就扩产,去年美国再加增关税,我就决定再建一个新厂。现在我在墨西哥建第二个工厂,6月份可以投产,以后美国产品主要在墨西哥来供应。你要符合他产地的要求,你在当地要生产更多的或者采购更多的零部件。围绕我们的工厂,我们就得要支持一批零部件的供应商在我们周边建立起来,你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规模。墨西哥第二工厂我们设计的产能是400万台,400万台就可以围绕彩电工厂建一条供应链,整个中国供应链外移,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一次疫情唤醒了各国民众,特别是民粹主义对国家边界的概念。例如意大利有疫情,他希望欧盟帮他,但并没有达到他所需要的程度,他希望中国帮他,希望其他国家帮他。在疫情当中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要自保,为了推卸责任,会更多地把影响的责任推到其他国家去,就像美国,他把更多的责任推到中国。这个疫情下来,各个国家的保护主义,这种边界的意识,整个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更加趋于封闭管制这种趋势会对全球经济未来的增长造成很深远的影响。

【主持人】我们继续沿着这个思路,疫情会唤起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了解到国外一些企业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比如3M公司觉得他的口罩这些产能在中国过于集中了,考虑一些回撤美国,另外国外的政府也会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我们下一步因为疫情确实把这个问题暴露出来了,们研判一下,下一步全球供应链会继续延续成本优先、效率优先,我们集中投资的思路,还是会改变这个思路,我要考虑安全,要考虑稳定,进行分散布局,比如在中国分散,在全球也会分散,这将对中国的制造业、对全球供应链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李东生】对于不同的产业影响差异是很大的,像这一次疫情,是全世界几十年才发生一次。在发生这个疫情的时候,3M发现工厂在中国要给美国多供应口罩遇到一些困难,我相信这个问题早就解决了,这是个别的案例。应对特别的医疗事件的防疫物资生产,这种供应链国家、区域会自己建更完善,而不是单纯依靠效率、竞争力的保量。对大部分的产品,我相信还是效率和竞争力是优先要考虑的。未来很长时间都不会再发生一次那么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不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考虑,你怎么能够应对这种全球竞争。

现在影响这块还是在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对经济全球化所采取的政策。这几年逆全球化最大的影响,大家都希望制造在自己的国家来做,特朗普总统上任之后大力推动制造业回归,实际上效果并没有太明显,因为很多制造业回到美国完全没有竞争力。美国的企业要把账算过来才行,除非美国对一些重大的政策做改变,比如消费电子加税对全世界的供应加税,加进口关税25%,你算一个账,就必须要搬到美国或者北美自由贸易区生产,才有竞争力。就像欧洲,我们的生产工厂放在波兰,因为中国出去的彩电要收14%的关税。你一定是要有相应的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各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对贸易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到你的实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更多是受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这一次疫情,我认为是加快了国家经济、区域经济的概念,以后中国企业你要全球化经营,要积极考虑全球化布局,这也是企业未来长久发展之道。你不可能在中国做产品卖到全世界,这条路早就走不通,这次疫情使得我们加快全球产业链的布局。

【蔡荣军】每个行业也有每个行业的特点,比如说手机这个产业链,本身目前主要的产业链配套还是在中国,分工要把它割裂开是很难的。比如说之前特朗普也是逼苹果搬回美国,也是做不到,如果搬回美国,自己的竞争力就没有了。基于这么多年,过去十几年形成的手机产业链完整的配套在中国,中国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但是中国又缺哪些东西呢?第一缺芯片,很多芯片。华为还好,他有海思,其他的还是要依赖高通或者是MTK(联发科)。芯片,包括一些射频,小的芯片,还是要依赖于美国,完全脱钩,目前还是做不到的。第二是一些元件都在日本,比如说去年一直在涨价的电容器,供应非常紧张。还有一些核心材料也都在日本。

去全球化目前是做不到的。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冲突,加收关税,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往东南亚转移的企业,但是你会发现,特别是东南亚转移,很快这个地方就饱和了,劳动力包括人力资源紧缺,马上就暴露出来。由于容量有限,要把整个产业链搬出去,是不容易的。

现在看起来对中国手机产业链会有些长远的威胁可能会在印度。因为印度它是一个继中国之外的新兴市场,它是刚兴起的市场。印度提高关税,印度销售的手机,不管是苹果还是安卓品牌的手机,要加收很高的关税。在印度市场销售就要在印度生产,同时他对零部件要征收非常高的关税,在印度生产的手机,零部件也要逐渐到印度去生产。他的目的就是逐渐培养技术和管理人员,这是个长远影响。过去几年大家看东南亚特别是讲越南,过去几年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太大,对手机产业链来讲,毕竟容量很小,过去一个企业马上工业园人才短缺的问题就非常突出,马上就满了,容量很小。印度这个影响也不是很快发生,很长远,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主持人】振国你觉得呢?

【李振国】我还是十分同意李东生大哥他的观点,一定是资源还是以成本效率优先的原则进行全球配置,这个原则不会变。同时,可能涉及到国际民生的产品,它有可能会逐步本地化。像我们这种通过运输能解决的,其实是应该还是一个效率优先和成本优先的原则来布局。但是它对供应链的管理上来说,我相信通过这次疫情还是会有一些大家想法上的改变。比如说早期我们是制造业,准时制造,现在是不是还是要遵循准时制造的原则。供应链大部分的物料、原材料还会这样做,但是对于供应链相对比较薄弱的品种,就需要考虑有一些适度的安全储备。一些原料库存增加产生的负面作用相对比较小,但是一旦出现风险,又比较薄弱,可能通过适当的库存降低风险。这种战略上的储备,就要加在里面。我们不仅仅要研究我们直接的供应链,供应链他的原材料的供应链的安全性,可能大家会逐步深度的对这些事情做的思考会多一些,这是疫情产生的影响,我大概是这个理解。

【主持人】今天我们这个讨论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一个小时,还有点时间回答一下网友的问题。我们要未雨绸缪,通过这次供应链暴露的问题,我想请问三位,每个人简要回答一下,全球供应链你们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们如果选择一条应对的措施,你们选择什么?

【李东生】对我们来说挑战和机遇都有,要完善一个全球的产业链布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过去的20年经济全球化到这几年逆全球化的过程,实际上它核心反映是全球经济利益再分配。在这种格局之下,作为中国企业,你想长期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获得利益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在发展全球业务的时候,企业一定要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贡献,并不是只把产品卖出去,你要在当地建立自己的产业基地,在当地开发产品,在当地服务客户。所以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一定是中国产业链的全球化,供应链的全球化。

【主持人】当别人有可能逆全球化的时候,我们要逆向而行,我们要推进全球化的发展。振国对你们这个行业有什么影响,如果你选择一条应对措施,你会选择什么?

【李振国】我相信这次疫情可能会让各个国家更深入的思考他本地的能源安全问题,恰恰我们光伏行业它的特性就是就地发电,它在能源实现过程中没有运输,不像煤炭石油,我相信这次疫情可能对这个行业的一个未来中长期的发展是有利的。这种背景下来说,我们还是应该像李东生大哥讲的,全球的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上面的布局,我们的业务布局,还是要更为完善,更为积极。我觉得这是我们可能应对整个产业链今后发展,特别是疫情之后,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荣军你有什么观点?

【蔡荣军】因为面对全球产业链新的变革,最大的风险还是中美之间的竞争。我们手机产业链带来的一些挑战和机会。带来的最大机会是在整个半导体产业会发生改变。之前是全球化,芯片肯定是美国最领先,材料是日本。目前这种逆全球化的挑战,芯片由美国垄断,完全绝对主导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我觉得整个产业链最大的挑战和机会应该是在整个半导体的芯片,包括材料、制造、晶圆厂、包括传感器,补足我们供应链上的短板。

目前手机产业链,你看每年中国外汇最大支出的是购买芯片,芯片是最大的进口,也是对这个产业链是一个安全的挑战。将来要做到技术不依赖,供应不依赖,要有多种的备选方案,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会迎来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和机会。

【主持人】有几个网友提的问题,先问一下李振国董事长,有网友问,最近油价暴跌,光伏太阳能还有它的优势吗?会对光伏未来太阳能发展有什么冲击?

【李振国】油价的涨跌对光伏影响非常小,光伏主要针对电力市场,油用在发电上面本身就是极其奢侈的一种做法,它的成本是极高的。油降到20美元的价格,用在发电上仍然不经济,油价的下跌不会直接冲击电力市场。

第二,它也无法冲击到甚至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发展上,烧油和用电,用电的成本大概是用油成本的1/6到1/10,油价下跌导致成品油下降的幅度没有原油下降的幅度大,对这个也不会产生十分致命的影响,有可能会对煤化工这些产生比较重大的影响。对光伏不会产生影响。

【主持人】荣军,你刚才说新基建5G,这些替代能够弥补海外终端消费品下降带来的订单的损失吗?

【蔡荣军】我们看整个行业,中国5G今年肯定是加快的,正向增长是非常明显的。海外的5G应该是比原来计划要落后,整个市场来讲,我觉得全球比如说欧美市场损失要靠中国市场弥补,应该是做不到的。

我们的客户群体来看,我们集中的机型还是中高端为主。中国的市场中高端为主,像海外的话,印度这些属于中低端,影响有限。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问一下李东生董事长,也是比较挑战性的问题,估计是一个湖北武汉的网友问的。刚才听了供应链集中度有风险,我们TCL在武汉有投资,会不会以后影响对武汉TCL在那边的投资?

【李东生】疫情是突发的意外事件,它的影响是短暂的,不会影响我们在武汉的长远投资策略。在这里我想补充一个意见给大家分享,这一次疫情的影响,有可能引发全球经济的衰退,如果说我们第一两个季度下降,这种影响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未来直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在增加。对企业来说,在这种动荡的经济环境下,头部企业也会面临这个挑战,但有一些机会,通过行业的兼并、重组,形成一些更加有竞争力的规模。这种经营环境的严峻,会迫使一些竞争者退出这个产业和市场,所以这是一轮洗牌。

注:本文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仅作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户服务事项之一。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