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央行公布的4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然强劲。

M2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2.6个百分点。

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

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同比多增1.42万亿元。

M2增速创新高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2.6个百分点,同时这一增速也创下2017年以来的新高;狭义货币(M1)余额57.02万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当月净回笼现金1537亿元。

5月10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是央行首次使用“基本匹配并略高”的表述,并首次没有提及“货币供给总闸门”和“不搞大水漫灌”,足以体现当前货币政策的基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蔡浩表示,自2月以来,M2增速飞快,4月更是高达11.1%,这一方面是因为新增贷款较高、存款创造相应增加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存量贷款有很多还不上,而因为疫情原因,银行又不好收回贷款,只能进行展期,于是使得存量概念的M2增速快速上升。

新增贷款超预期

从贷款的需求可以看出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新增贷款远超市场预期。

分部门看,企业中长期贷款表现强劲,居民贷款总量处于较高位置。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66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8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38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56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6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4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91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04亿元。

针对企业短期贷款的下降,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好于短期贷款,说明在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引导下,银行信贷加速流向基础设施、制造业、抗疫相关企业等中长期借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但同时,尽管多地出台了刺激消费政策,消费贷、信用卡信贷仍出现明显下滑,证明疫情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

另一方面,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7万亿元,同比多增1.0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799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17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2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8571亿元。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02.26万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1.4个百分点。

社融规模持续增长

初步统计,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5.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0.45万亿元,同比增长13.1%。企业债券余额为26.07万亿元,同比增长19.4%,成为推动4月社融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即源于监管部门提速企业ABS改革,也反映出资金利率下降速度快于信贷利率。”温彬说。

同比来看,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亦高于预期值2.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2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7506亿元。

面对实体经济总需求不足,4月17日政治局会议明确,拟发行特别国债,加大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发放,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同时,央行实施专项再贷款、再贴现、实施定向降准,全力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要。

“政府投资拉动、信贷供给增加、融资成本降低,共同推动了本月新增社融持续回升。”温彬说。同时,他预计5月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将成为推动社融增长的又一动力。

稳健货币政策更灵活适度

对于下一阶段,温彬称,可以预见,央行将采取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

因此,温彬提出三点建议:

建议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结构性信贷供给的基础上,实施降准、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助力我国内需市场潜力挖掘,刺激国内总需求恢复性增长。

建议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引导LPR有序下调,推动贷款实际利率下降,助力有效需求的修复与提振。

建议货币政策要与财政政策打好组合拳,面对未来可能的财政赤字化,要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要在助力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的基础上,保持国内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来源:国际金融报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货币基金投资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