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配置基金的时候,无论是一次性买入还是分批定投,投资到最后都要考虑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赎回?

常言道,“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基金的赎回对一笔投资的最终收益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关于基金赎回的问题吧。

关于基金赎回的一些误区

关于基金赎回的操作,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些思想上的误区,在赎回时点的选择上,投资者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共性:

根据净值高低来选择赎回时点

比如,通过基金净值的高低来选择赎回时点。不少投资人会通过基金净值来判断基金是贵还是便宜。对于一些净值涨到2元、3元的基金,投资人惯性会有“恐高”的心理,会偏向赎回净值较高的基金,买入净值为1元的新发基金。

实际上,基金持有的是一篮子股票/债券组合,在同一时间段内,如果一个基金的净值涨幅比同类型基金好,说明基金经理的投资选股能力比较强,基金反而更值得长期持有。

同时,基金经理也会根据宏观基本面情况、持仓股的安全边际等因素,对整体仓位、持仓个股进行动态的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帮基金持有人做止盈了。

所以,基金净值涨得高并不是我们赎回的充分条件,它更多的是反映了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短期投机,过于频繁交易

另外,追涨杀跌、频繁交易也是不少投资人面临的问题。近两年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显现,吸引了不少投资人的关注,但由于对基金的认知不足,很多人会把原本适合长期投资的基金作为短期投机的工具。

在市场表现好时大举买入、一旦出现回撤就匆匆卖出,追涨杀跌、频繁交易等行为特征明显。

然而,即使是最优秀的基金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盈利,买入两三个月看不见盈利马上赎回,这其实无法体现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的实力。

有业内人士统计过,持有人在持仓收益10%这个区间赎回是最多的,过于频繁的操作,会让投资者即使买到了一只长期绩优的好基,也难以获得“长”且“久”的收益。

先赎回有正收益的基金

在行为金融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处置效应。它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偏向于卖出盈利的股票、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也就是“出赢保亏”效应。

这是资本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普通投资者比专业投资者更容易受到处置效应的影响。

实际上,在同一个时间段内,收益表现更好的基金,从长期来看有可能是更优质、未来更有潜力的基金。如果考虑赎回,我们反而应该选择净值表现较差、未来潜力较低的基金。

赎回基金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那么,如果我们赎回基金,应该结合哪些因素来思考呢?

第一,考虑市场趋势的变化

我们在赎回基金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宏观环境是否发生变化,比如:外部环境、内部政策面、经济数据、市场估值水平、行业景气度等因素。

并根据这些因素的合力,来判断市场的趋势、以及驱动我们买入这只基金时的逻辑是否发生变化。s

第二,考虑自身的资产配置情况以及风险承受能力

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坚持合理的资产配置都是投资中很重要的一环。固收类和权益类产品作为我们资产配置中的核心部分,如果占比过高或过低,跟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都可能会导致配置失衡。

因此,投资者需要关注自己整体账户的资产比例,随时进行调整,比如在权益类基金占比过高的时候,就得考虑是否要赎回部分基金,来降低仓位。

第三,考虑赎回后的再投资方向

我们赎回基金之后,需要面临资金再投资方向的选择。如果资金有明确用途、或者有更好的投资方向,赎回是无可厚非的。

但也有部分人赎回只是为了短期避险,想等市场企稳、各方面因素趋于有利时再买入,不过这类操作往往存在跌下去时不敢买,涨回来时才追高的问题,让减仓变得毫无意义。

实际上,大多数投资者循环买入-卖出-再买入的操作,可能会导致持仓成本被抬高,长期下来,效果可能还不如一开始就一直持有。

经历过今年3月份市场的剧烈回调,相信大家都意识到短期市场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短期的波动放到历史长河里也不过是一朵小浪花。

在国内资本市场中长期向好的趋势下,如果投资的资金是闲钱,大家不妨钝化短期盈亏的感受,把基金作为一种中长期配置的工具,用时间换空间,长期持有下来获得好收益的概率更大。

(文章来源:广发基金财富学院丨本资料仅作参考,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养老目标基金为非保本产品,可能发生亏损,“养老”的名称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相关话题:#新手上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