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了许多和货币有关的大事。比如,美联储此前迅速降低利率,首次进入“零利率”时代。此外,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都在考虑无限量化宽松,也就是无限量印钞。

上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公布财政计划:“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3.6%以上的赤字率,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

危机是否必然意味着“放水”?长期低利率意味着什么?

全球放水,10年印3倍的钱

受疫情影响,全球性“放水”加速。德意志银行指出,目前G10央行资产规模已超20万亿美元,达到10年前的3倍,在应对疫情危机方面,全球央行出台的政策规模“前所未有”。

表:G10央行总资产超20万亿美元

可以看到,我国广义货币M2在抬升,4月同比增长11.1%。对我国来说,也难以避免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央行就曾表示,需要关注其他主要经济体高度宽松、非常规政策的“溢出效应”。

表: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年4月

略显奇怪的是,虽然那些发达国家10年印3倍的钱,却没有强烈影响到物价和工资水平,似乎无法明显看到钱去了哪里。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大举“印钞”?

百年危机,最重要的教训

要知道,在农业时代,大多数人经历着物资匮乏,连温饱都很难维持。18世纪,人们会承认:“人类十有其九都是在含辛茹苦中悲惨度日”

随着工业革命带来巨大变化,生产力已不成问题。直到1929年美国大萧条爆发,此时的危机反映出了另一种现代疾病。大量产品被生产出来,却无人购买,小麦与苹果烂在地里,牛奶被倒掉。商业不景气引发裁员,缺少收入的民众又只好节衣缩食。

有个段子可以说明这种怪相:

儿子:我们快要冻死了,为什么不生火?

母亲:因为没有煤。

儿子:不能买点煤吗?

母亲:我们没有钱。因为煤太多,卖不出去,爸爸失业了!

在危机中“放水”的做法并非自古有之。1929年大萧条爆发之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缩政策,其广义货币供应量M2直线下降。当时多数人认为,大萧条是对此前过度投机与资产泡沫的一种“清算”,也是必要的纠偏过程。

危机的根本问题是生产过剩,还是生产不足?1932年,面对三分之一陷入贫困的人口,美国总统依然给出“生产过剩”的答案。传统的经济学观点认为,无论是农业歉收、战争或是疫情,任何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失衡是短暂的,自由竞争必然会让供求均衡。

但是,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欧文费雪等人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紧缩的政策带来了萧条的严重后果。《推手:改变世界的经济学天才》一书回顾了历次危机之下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家 凯恩斯

其中,被誉为“宏观经济学之父”的凯恩斯有一个有趣的论述,他认为:古埃及是幸运的,其神话一般的财富是人们从事两种活动的结果——建造金字塔和寻找贵重的金属。令人羡慕的是,这两种活动创造了就业与财富,但不是以被人们消费的形式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凯恩斯指出:“驱使企业前进的发动机并非节俭,而是利润……世界七大奇迹中有哪一个是靠节约修建出来的吗?我看没有。

凯恩斯提出,需要通过赤字融资为公共项目支出筹集资金,特别是在利率已经跌至零的情况之下。但是直到二战前,这种有悖于传统的理论都没有被广泛采纳。

影响世界的“凯恩斯主义”

“应该有人挺身而出,带领我们去控制和减少所谓的‘经济周期’。”

——欧文费雪

现如今,应对危机的普遍观点,是施行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要求危机国家实行财政与货币政策紧缩,当时的韩国工人就抗议IMF导致了失业。

回到更早之前,“凯恩斯主义”是如何开始变得流行的?《推手》一书指出: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哈耶克一直将凯恩斯以宽松货币和赤字支出的政策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建议称为“替通货膨胀做宣传”。但是1939年,凯恩斯自己却转而反对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战之后的英国,几乎完全解散了陆军和空军部队,但又想在短期内在军事上赶超希特勒德国,英国政府就决定以发行政府债券的形式,大幅增加政府开支。1939年9月的第一份战争预算,赤字高达十亿英镑,相当于英国国民年总收入的25%!众多的港口和基地被扩展,经济迅速繁荣,失业率从1933年的15%下降到4%以内。这一切似乎在替凯恩斯的《通论》和经济刺激政策正名。

出人意料的是,凯恩斯本人并不高兴,他转而去关注“战时需求过度”的问题,并建议在战争时期增加所得税。因为英国政府在欠下巨额债务的同时,又通过印钞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将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这可能为未来的通货膨胀埋下种子。可以看到,凯恩斯的理论不是纯粹的刺激经济,更多体现了“逆周期”、随机应变的思路。

有趣的是,凯恩斯本人也堪称是出色的“基金经理”,了解更多:“股神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如何在大萧条中逆风翻盘?

通货膨胀,是否有益?

“所有人工操纵的通货膨胀都具有自我加速的机制。”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欧文费雪与凯恩斯都认为,应该通过积极的调控“熨平”经济波动。这听起来很美好,但是滞胀(失业及通胀同时存在)等问题让越来越多人日益关注诺奖得主哈耶克的观点。

经济学家 哈耶克

在哈耶克看来,恰恰是凯恩斯主义的干预,加剧了周期波动。“温和的通胀”并不是有益的,因为“为了维持温和通胀所创造的经济活跃程度,货币当局不得不加速通胀率,且增加幅度不得不一次比一次更大,以使通胀率能压过人们的预期。”

也就是说,如果用超常政策应对危机,那么如何才能退出这种超常状态,还是只能“自我加速”?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至今无法得到很好解决。

回到现在,有人认为,疫情影响下,全球许多国家很可能进入“现代货币理论”(MMT)的时代,简单来说是超常规的量化宽松、财政赤字的现象会长期持续下去。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成为未来经济关注的重点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风险提示: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基金投资需谨慎。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