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成立于1989年,早在1993年就在上交所上市,并且控股了在香港上市的海尔电器,2018年又去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上市。海尔旗下有众多品牌,如“海尔”、“卡萨帝”、“Candy”、“统帅”等等,但同为白色家电的巨头之一,海尔的报表和其他两家巨头(格力和美的)有着截然不同的呈现。
接下来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详细看看这三家巨头的2019年财务情况。
首先看收入端。海尔的收入规模和其他两家差不多,2019年海尔的增长率还比其他两家好一些。
其次看利润端。海尔的净利率明显低于其他两家公司。在2019年没有疫情情况下,海尔净利率仅为6.1%,格力最高达到12.4%,美的为9%;而归母净利润海尔就更低了,其他两家平分秋色,且都和净利润差不多。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由于海尔在两地上市,使得A股少数股东权益占比相对较高,后者大概会拉低归母净利润率2%左右。
但这仅仅只能解释归母净利润低的问题,而同样是白色家电,为什么净利率会差这么多呢?难道是毛利率的问题?
好,那我们再看下毛利率的情况。三家公司的毛利率好像大家都差不多,毕竟都是做同品类的产品。2019年,海尔的毛利率甚至还比其他两家要高一些。
那为何海尔的净利率会这么低呢?其实,很大原因是费用率比其他两家要高。那问题又来了,到底又是什么导致了海尔费用率会远高于同行呢?
通过调研和研究,我们发现导致这样的财务结果,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最主要是模式的差异。
海尔是相对典型的矩阵式架构。产销互为纵横,产业线以品类为依托,销售线以区域为标准。中国区日常运营模式为:产业线研发制造,成品留足产业毛利率之后,“卖给”中国区,由其进行深度分销;然后到达地县级经销商,实现产品出表,中国区在产业线与经销商间实现的进销价差为渠道业务毛利率。
而格力和美的更侧重于直线销售模式。其中美的的多品类直线职能最终演变成了市场所熟知的事业部制,事业部之间的良性竞争又成为了公司高效扩张的关键驱动力。
但相信很多兄弟姐妹会不太明白,为什么表内含了代理业务会导致费用率上升,我们来举个例子说明。
假设:公司产业口径收入为100元,营业成本70元,各项费用20元;代理级渠道收入11元,费用8.8元。我们来分别计算一下原来产业口径和代理业务并表后的毛利率、费用率及净利润率情况,具体如下表:
我们可以看到,渠道代理业务在表内同时提升了毛利率、费用率及净利润率,其中毛利率提升7%、费用率提升6%、净利润率提升1%。
其次,从产品角度来看,盈利的差异还有一部分是源于产品品类结构。
海尔空调占其收入比重过低,而空调又是白电子行业中盈利能力最强、市场规模最大的品类,且近几年国内空调规模增长及盈利提升总体都优于冰箱和洗衣机。
海尔空调业务占比2019年约为15%,而格力约70%,美的则超过40%,所以海尔因为品类结构所致的盈利能力是三者里最弱的。
最后,还有个因素就是海尔的海外收购,导致了财务费用的上升和海外资产盈利能力欠佳带来的压力。
2019年海尔海外业务税前利润率仅为2.8%。2016年开始,海尔的资产负债表有息负债规模大幅增长,相应的财务费用也由负转正;而另外两大白电龙头多数时间里仍保持较为明显的财务正收益,规模分布在几亿到几十亿之间。
当然,海尔还有自己独有的高端品牌,卡萨帝。卡萨帝也是经历了近15年经营发展后,才步入高增长阶段的。近三年品牌收入复合增速约37%,2019年收入达到74亿元,同比增长30%,虽然绝对额不高,但增速明显较快。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