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相较于美债和美股,国内债市和股市相对弱势。资金面的边际收紧是直接触发因素,与此同时,对于通胀和经济复苏的担忧也开始抬头。对此,直接的证据是M2和社融的走高。而回顾过去十年,M2和社融走高往往对应着一轮扩张周期的开始。货币的持续放松必然会影响到实体经济,为此我们需要持续观察宽松的持续性。在货币政策宽松到一定程度后,通胀一定会抬头。在国外,降息、量化宽松、负利率、直升机撒钱等释放流动性的措施已经开始并用,如果政策的步伐过快力度过猛,确实可能有超预期通胀发生。如果通胀没起来,说明以货币代表的实际购买力仍没有大过总供给水平,而并不是证伪了“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现阶段,非常规的流动性释放措施仍可看做是应对疫情的“非常举措”,而不是今后的常规措施,随着供给和需求的修复,政策应进入退坡期。对于国内亦是如此。长期看,在货币的信用发行机制下,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是难以避免的,但科技进步导致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会与之形成部分对冲,效率的变化虽然并非线性但也不会停滞。所谓的“逆全球化”可能会阶段性影响世界分工格局,但不大可能会构成根性影响。因此,民众对于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感知并不一定会有明显变化。决定利率水平的首要因素,可能仍然在于资金价格不敏感部门的融资需求的变化。如果类似于政府融资平台等融资主体再度大举借贷,则利率水平难以维持低位;相反,如果利率水平反映真实的借贷供需,则无需过度担忧。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货币政策中提出了“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和“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此举意在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结合近期市场上的各种讨论,债券市场的两个方向预计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一个是5月21日沪深交易所发布通知,明确开展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试点,这一举措不但填补了交易所的产品线,同时也迎合了目前的政策导向。参考银行间市场短融、超短融发行的火爆程度,预计公募短期公司债也会成为发行人和投资者青睐的品种。另一个是未来有可能引导国有背景融资担保公司加大债券担保力度,提升资质较弱发行人的债券信用,从而达到其债券的成功发行以及融资成本下降。在目前的经济情况和政策导向下,以上两种措施均是适时的选择,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提防后续债券发行人债务短期化加剧带来的集中兑付风险,同时也需要关注未来担保公司代偿风险上升的可能性。

中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基本上都已复工,本周海外各大指数涨幅较大。国内权益市场以震荡反弹为主,整体盘面变化不大,大部分指数表现较为平稳。政策环境整体有利,央行重启逆回购释放流动性,再度展现宽松姿态。不过近期中美关系问题使得市场心态整体较为纠结,领涨的仍然是内需相关板块,如旅游酒店、轻工、商贸零售等。在全球低利率、低增长环境下,有确定性成长的优质龙头享有了一定的市场溢价,因此消费相关的纯内需和进口替代主线的科技板块年初至今显著跑赢市场,估值也有所提升。

在周期式稳态慢慢消失后,真正具有内生盈利能力的公司得到了更多的关注。部分消费相关行业个股呈现缩量上涨,经历了疫情期间的剧烈震荡,这些标的中的存量资金较为稳定,少量资金入场即可带来股价的大幅上涨;赚钱效应的形成,又在不断强化已经形成的上涨趋势。短期内,“投票机”的作用发挥得非常明显,但现阶段需要警惕投票者的群体性非理性行为导致的局部泡沫累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