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综合来看,如何预判A股市场的未来趋势与结构性机会?

张东一:当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管控,各行各业开始陆续复工复产,各省市纷纷出台各项促消费政策拉动经济,叠加政策逆周期调节发力,未来经济有望迎来反弹。伴随着经济企稳向上,年初至今表现不佳的以沪深300为代表的权重指数中长期看会有不错的表现。结构性机会方面,年内需要重点关注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投资,以及扩内需、稳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如消费、新基建的支持力度等。

Q:中长期来看,A股的配置方向重点把握哪几条主线?

张东一:从中长期的视角看,我们要审视我们处于什么阶段。我们已经过了人口数量红利期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这意味着两点:第一,我们适于从事简单加工制造的低端劳动力优势下降;第二,快速城镇化过程带动的一些比如住房、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需求增速在下降。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的中长期投资机遇。首先,人均收入水平快速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由此带来了人均消费能力提升,消费升级相关领域的行业受益明显。其次,工程师红利凸显。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能力提升,我们在这个层次上的劳动力在全球极具性价比。相关的很多行业,比如一些外包服务、设备集成类的很多行业受益于此。第三,在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下,很多高研发、投资强度高、规模化效应的行业,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Q:近期对于投资的“低估值策略”,市场中有些争议。有观点认为,2018年以来,市场的低估值组合收益率显著跑输大盘,因为市场逻辑变了;也有观点认为,低估值买成长,中长期看仍然可以实现价值和成长性的平衡,你的观点是怎样的?怎么看这种争议?

张东一:首先,成长和价值是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一样的表现结果。成长性行业过了成长期就会成为稳定价值股或者进入衰退期。市场会根据预期成长性的不同,给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进行估值定价,例如,30倍估值的成长股和10倍估值不到的价值股。

通常而言,价值股所处行业的长期需求不增长,按年为周期的收入是增长还是下降,就对宏观总需求更敏感,表现出更多的周期性。这类行业和公司,在宏观景气度向上的周期会出现业绩和估值双击弹性。比如在2016-2017年,当时很多现在的低估值行业和公司,如化工、地产等龙头公司表现非常好。而2018年开始一直到目前,我们的宏观经济整体偏弱,这类标的表现比较低迷。再往前看2013-2015年,当时我们也觉得是新经济时代,“老经济”的标的都要抛弃掉。现在市场中统称的“核心资产”,如白酒、家电、医药行业的白马股,都是当年“老经济”的代表。更不要说2016-2017年的明星周期股。我们很难猜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因此也更难猜准市场的风格偏好。但我们可以看清哪些是周期带来的成长和估值幻觉,哪些是真的成长和估值合适,不被宏观经济和市场偏好的变化打乱节奏。

(文章来源:经济之声《基金观察》丨本资料仅作参考,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