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一早,国内多家媒体推送了一则关于巴菲特的大“新闻”——“重磅!巴菲特宣布退休!”。原来,一份落款为巴菲特本人的信件,煞有其事地宣布了伯克希尔公司董事会主席一职将交给DDTG的David Scott Portnoy。

有意思的是,这封信在美国各大主流财经媒体和Twitter几乎没有掀起水花,在国内却霸屏多个门户网站的财经头版。

乍看之下,这封信是那么回事,不仅看上去就是巴菲特语气,落款还有签名笔迹。可如果多想一分钟,多一次网络搜索,就不难发现这是场闹剧——因为截至这封信的发出当天,伯克希尔哈撒韦官网的最新新闻发布,还停留在2020年5月2日。

如果再多一点存疑,搜索一下信中提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会主席接任者,也就是DDTG的David Scott Portnoy,就能确定闹剧无疑。因为这位所谓继任者经常在各种社交网站上发言,声称巴菲特的那一套价值投资已经过时。所以,就算股神心生退意,也断不会将他选为继任者。

多一步存疑,大概率就不会成为谣言的帮凶。回到投资中,多一步存疑,也就不会对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银行理财产品会亏损大惊小怪。

买理财产品之前如果多问一句,收益率远高于国债的银行理财产品,如何做到不亏钱?就会发现,理财产品会亏损的原因,早就已经写在了产品说明书中。

上图来自某银行理财的产品说明书,从品种上看,该产品的绝大部分仓位都需要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也就是各类债券。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理财就是一揽子债券的集合。而债券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资产,采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这种情况下价格产生浮动本身就是很正常的。相应的,如果某一阶段各类债券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传导到理财产品上,自然表现为产品的净值亏损。

数据来源:Wind,统计时间:2020年5月6日-2020年6月12日。

那么,为什么过去就没听说过银行理财会亏损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2018年4月27日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这份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理财产品要进行净值化转型的要求,这也意味着理财产品所投资资产的估值方法由此发生了变化。

事实上,债市波动一直有,券还是那些券,唯一不同的,就是度量收益的尺子。过去的摊余成本法估值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其净值表现较为平稳。而当前的市值法估值,则是对买入的债券完全按照市场价格入账,净值表现为随市场变化而波动的曲线。因此,采用市值法的理财产品净值会随着所投资产价值的变化而波动,以本轮债市调整行情为例,许多投资债券的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下跌,正是因为所投资产价格出现了波动。

过去你没意识到银行理财同样风险,一是因为没人主动告诉你,二是因为你没有存疑、也从未追问。但恰恰这第二步,是我们在投资中必不可少一步。

以赚钱为目的的金融投资必须要去承担风险。投资的关键不是规避风险,而是了解风险之源,主动管理风险——选择承担有价值的风险。

你也许还会追问,该如何以存疑为起点来管理好风险?

这是一个好问题,投资中的存疑,不该止步于意识,还得有具体的方法。事实上,在上个月的“中泰资管天团”中,我们曾请中泰开阳价值优选混合(007549)的基金经理田瑀和我们聊过这个问题。

以基金投资为例,从风险的来源来看,持有人的风险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来自于管理人本身为了获得回报承担的合理风险(投资获利的过程就是选择承受合理划算的风险后获得回报的过程,无论哪种投资风格,莫不如是)。另一层次的风险,则来自于选择管理人管理过程中的不慎,因而造成委托责任风险。

作为投资者,要管理好风险,就要仔细甄别风险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比如,如果购买的基金产品管理人以价值投资为投资框架,存疑的起点、也就是管理风险的重点考察点,不该是短期业绩表现(因为企业的价值回归需要时间,盈利体现也非立竿见影),而是应该是观察:

基金管理人历史上买过的个股,收益实现路径如何,正确率如何?

对于十分看好的品种是不是越跌越买?

有没有因为净值的波动去做一些他不擅长的事情,是否保持言行一致。

无存疑,不投资。不止步于收益,仔细探究收益背后的风险来源,才不会对亏损(即使是小概率事件)毫无准备;也只有对风险管理设置合理的观察指标,才能在市场动荡或基金净值下跌之际,做出更为理性的加仓或离场决定。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