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股太难了,不如买基金。如果有人用这句话来“忽悠”你买基金,请记得先给他一个白眼。
那是因为,别看A股已经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数量众多,可是公募基金的数量早已突破6000。从数量上说,选基一点也不比选股简单。
当然,这个市场从不缺选基方法论,实际操作起来,这些方法真的香吗?
以颇为流行的“4433选基法为例,我们试着从数据中找答案。
“4433选基法”精选出的基金,表现如何?
所谓“4433选基法”,是指选出同时符合以下这四个条件的基金
4:近1年排名在同类前1/4;
4:近2年、3年和今年以来排名在同类前1/4;
3:近6个月排名在同类前1/3;
3:近3个月排名在同类前1/3。
为了验证这个选基方法的效果,我们需要先穿越到过去。假设现在是2019年7月22日,新基民小王严格遵照“4433”选基法的要求,一顿筛选之后,在全市场2000多只偏股混合基金中,精选出了54只基金。
那么,一年之后,也就是截至2020年7月22日,这54只基金表现如何?
数据来源:Wind,中泰资管
很遗憾,通过这个“4433选基法”选出的54只基金,其后一年的表现还是出现了分化,每个期限都只剩下一半左右的基金仍然可以排进同类前1/3。所以,如果带着较高的期许买入,你很有可能会失望,甚至一不小心买到下一阶段全市场排名倒数的基金(参考不同阶段的最低排名)。
当然,你也许会反驳,小编选的时间点不对,换个时间,结果一定不一样。的确只选择一个时间点来测试这个方法,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但换个角度,大多数的投资者,不就是在非特定时间看到这个方法,然后付之于行动的吗?
这里,再转一篇有趣的论文结论:2008年,金融学教授Amit Goyal和Sunil Wahal曾写过一篇题为《The Selection and Termination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 Firms by Plan Sponsors》的论文,追踪了3400个美国机构投资者——包括企业退休账户、大学基金、工会基金等在1994-2003年间选择和更换专业管理人的行为。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机构投资者通常因为管理人过去三年的超额收益优秀而决定雇佣一些管理人。但雇佣后三年间这些管理人的年化超额收益迅速缩水,甚至不及业绩比较基准;可当这些管理人因为各种原因被解雇(主要是业绩表现差),被解雇后的回报却又会优于机构投资者新雇佣的管理人。
投资中有一句话,当前的好公司容易识别,但未来的好公司难以挖掘。放在基金投资中,也一样,至少如果只关注短期业绩表现,要找到未来的好基金,很难。
另辟蹊径,
一个中庸但确定性更强的方法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小编在点拾投资(雪球号)中看到这样一张图,颇为感慨。
图片来源:点拾投资投资雪球号
参考这张图的统计,1926年到2016年间,美国股市合集有25332家公司先后上市,并创造了接近35万亿美元的巨额财富。然而,其中的2.4万家上市公司的合计财富创造几乎为零,1092家(占比不到百分之五)企业负责撑起了美国的牛市,而其中最卓越的90家公司(占比千分之三),则创造了接近一半的财富。
美国股市是少数赢家的游戏。普通基民想要赚钱,要么你所持有的主动管理基金,基金经理得从2.5万家上市公司中找到那创造财富的这1092家(当然如果能找到那90家卓越公司更好);要么,你买入了覆盖上述卓越公司的指数基金,同样也会收获不菲。
借鉴美股的这一悠长历史,我们可以为选基找出另一条路径:如果不苛求找到最好的基金,又希望通过股市分享长期经济增长的收益,一个中庸但确定性更强的方法是,选择覆盖优秀企业的指数。这也是我们近期反复建议您关注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的原因所在。其中,沪深300指数代表经典,历久弥新见证大国崛起;后者代表成长的中坚力量,集合了A股新经济新科技的500强。
中泰资管旗下的中泰沪深300指数增强和中泰中证500指数增强,就是跟踪以上两个宽基指数的指数增强基金。上述两只指数基金,在跟踪对应指数的同时,以低估值、有业绩增长和低波动为核心指标,寻找能创造长期超额收益的股票,力求在获得指数增长收益的同时,再通过增强策略获取超额收益。
锚定好指数 淡定看轮动
分享长期经济增长的收益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 中泰中证500指数增强A(008112)
- 中泰沪深300增强A(008238)
- 中泰中证可转债及可交债指数A(008402)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