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行业的质疑

image.png

上一篇专门聊银行的文章我有提到

有人说“买银行指数不如买银行股”

其实不然,因为...

也有人说“买银行股不如买银行指数”

其实

站“银行指数”的是侧重指数能规避个股风险

站“银行股”的则是因为每年优质个股的分红还是挺香的~

早在两个月前,我在星球征集过这样一个问题

image.png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当前的认知,金融地产作为传统行业强者恒强是肯定的,这一点在地产上时无需节食的,至于保险行业虽然大保险公司的产品又贵又一般,但名声摆在那儿,消费者就吃这一套,即便这几年有了互联网的渠道,强者恒强的局面也没啥大改观......

传统金融行业里未来变数最大的反而是银行业,当前为大家熟知的银行个股都是有自身优势的

招商银行股份行里的标杆,零售业务的护城河已经起来了,很难赶超~

宁波银行常熟银行城商行的标杆,聚焦本地业务,有自己清晰、独特的客群定位,差异化竞争的佼佼者~

平安银行光大银行综合性大行,稳就一个字!

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互联网新势力...

因此,未来的银行业既会延续强者恒强的局面,也会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

不仅如此,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银行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其本身是有很多积弊的

这一点不管是早先的《半泽直树》(最近刚出了《半泽直树2》,剧荒的我墙裂推荐),还是开年来爆出的银行员工各种悲催新闻,都能变向说明一些问题

另外,从内部来讲,大家应该多少有耳闻能进银行工作的人大多都不是一般人,要么自身足够优秀,要么有足够的资源背景,且在银行的老员工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公务员转变为银行职员的(被迫的),到年龄就涨工资,没啥奋斗需求,只求万事平安(这又跟另一种职业很像......)

说简单点

又希望牛挤奶(产生效益)

又不准牛吃草(福利政策要求向企业靠拢)

靠原有的那一套怎么能成事儿呢?

算了,这个说多了容易被404大家有银行从业的朋友可以聊聊,上知乎看看从业人员的生存现状也可见一斑~

结合当前银行业的底部估值和我对银行业“强者恒强、两极分化”的预判,单纯通过指数基金定投,是不够香的!

我大A上市的银行股一共就36支股票,而中证银行指数的样本空间是50支,也就是说该指数的beta策略没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image.png

上市银行当然比没上市的同行优秀,但是彼此之间的差距也很大,很难保证不会在未来的两级分化中掉队!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要补足中证银行指数的短板

贯彻我的投资理念

该怎么办呢?

金融地产哪家强

一个个去研究个股肯定是不值得的,交给主动基金算是一种解决办法,但是市场上并不存在专属银行业的主动基金,更多的是金融地产这个传统大类~

正好我对地产行业也有同样的考虑,现有的资产组合中保险行业也是空白的,除了券商以外,如果能找到一个优秀的金融地产主动基金去持有,把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会不会有意向不到的结果呢?

经过相关性、规模、收益率的筛选后

可比对的投资标的如下:

中银金融地产混合(004871)

工银金融地产混合(000251)

工银精选金融地产混合C(005938)

image.png

中银金融地产混合

近几年来表现最好的金融地产主动基金,基金经理刘腾,可了解的资料相对较少,但是从年报和季报来看

image.png

2019年度报

image.png

2020第一、第二季度都是这...

虽然收益最好,但这可能是今年行情导致的,并不见得其在金融地产上的表现很棒棒,要说成长科技,我自有安排,不够纯粹,我不是很喜欢~

工银金融地产混合

工银精选金融地产混合

老金融地产主动基金了,基金经理王君正是工银瑞信研究部金融地产研究组主管,和另一位研究员鄢耀是老搭档了,上述两支基金都由他们管理,唯一的异同点在于工银精选金融地产混合可以投资港股~

所以虽然前者名气更大,但我会偏向于规模更小的“精选”,理由如下:

1.规模更小,打新股的超额收益会更明显

2.当前港股的金融投资性价比甚至比A股更高

且看AH股溢价指数,我曾经说过AH股溢价指数不能拿来直接论断港股比A股更具投资性价比,因为这个指数的权重很大就在金融地产,但是当我们要投资金融地产时,他反而成了可参照的指标~

image.png

再看此图

image.png

事实上,可能正是规模小打新收益更明显,以及投资港股带来的优势,使得“精选”比“非精选”略胜一筹~

所以最终实盘纳入了“工银精选金融地产混合”!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