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在问,为什么低估值,便宜到烂大街的跌的这么惨;为什么那些高估值的却屡创新高。拿着0.8PB的中建,今年还是亏钱的;拿着银行的朋友前阵子还默默关怀基建的朋友。然鹅,以五十步笑百步打脸太快,近几天拿着港股银行的朋友也心急如焚,这走势是要向破产走去啊~

坚信低估值投资者的朋友信念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为什么炒股总能炒反方向,就像当年上学做选择题4个答案,排除了两个错误答案,剩下二选一总能选到错的那个,一定是有人针对我~

低估和高估的争议,一直是我内心的一个矛盾点和挣扎点。所以在炒股前期我基本很少看估值,直接用“女人”的方法去炒股:逛街+八卦。逛街=草根调研,八卦=深挖逻辑。

低估值与高估值的争议,不亚于我去年写主动基金VS被动基金的争议,今天我把我从估值泥沼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一起讨论。

传统的估值指标:

市盈率 PE

市净率 PB

市销率 PS

市盈率(PE)=总市值净利润

总市值:总市值=股价X总股本。一个公司的股票数量(总股本)一般是不怎么变化的,每天变化的是股价。所以,股价主要反映了市场对公司的预期。市场预期越高,给予的估值越高。市场预期越低,给予的估值越低。

净利润:企业的价值在于它的赚钱速度快慢,也就是净利润增长,更重要的是公司未来创造利润的快慢(增长速度)。

但是计算过程中我们用的净利润是公司已经产生的,例如中宠股份过去4个季度的净利润为0.38亿+0.08亿+0.33亿+0.30亿=1.09亿,当前市值是79亿,当前的PE=72.3,也就是说按当前利润情况,公司照此经营下去,需要72.3年的时间赚到79亿元。

这里就产生了一对矛盾:投资是投企业未来的增长性,而计算市盈率(PE)使用的是过去的净利润。过去对公司未来有影响,但是环境会变化,基本每五年会有一个行业的大调整。这个五年我不是我毛估估的,我们看到国家的大规划基本是5年一次,每年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发展细则做出部分调整,但是大的纲领始终执行。所以,我也遵循这套法则,一些行业热了5年则要开始关注变化。

用后视镜的角度看基建,2012-2017年足足5年的时间基建是大幅跑赢沪深300,大幅跑赢消费的。

2017年5月后,消费强于基建,并且在2018年熊市中,消费龙头指数获取了正收益。

现在只是从上一个5年牛行业,切换到了下一个5年。这种行业之间的切换,引导估值中枢切换。基建步入低速增长时期;而随着,大众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的需求增加,相对来说,消费的增长性更高。

两个行业的增长性不一样,直接影响行业的估值高点和低点。基建增速放缓,一般给予10-15倍估值;消费增长正盛,行业增速20%~30%,普遍给予20倍以上的估值。

那什么时候可以用到市盈率呢?

市盈率用过去的净利润评估企业是高估还是低估,那么假设的前提是公司过去增速,未来几年也会保持这样的增速。

a.成熟企业,成熟的企业它占领很强的市场份额,商业模式贯彻得比较彻底,也没有其他竞争者可以比肩。比如各行业龙头,特别是一些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随口能说出的龙头。

说白酒,脑子第一个浮现茅台,说到空调浮现格力和美的,说到家电浮现小熊和美的,说到酱油海天和千禾,说到文具浮现晨光文具,说纸巾浮现洁柔,维达,说到互联网巨头浮现阿里,腾讯,美团。。。

美的集团平均净利润增长率16%~20%,净利润稳步向上。

晨光文具平均净利润增速在25%~30%,净利润稳步向上。

b.低增长但经营稳定的企业,例如中字头,银行这类。虽然业绩是低增长,但是经营非常稳定。

这些公司具有政策垄断优势,但大部分承担人民福祉和郭嘉发展的责任,牺牲股东的利益,为社会做贡献。譬如年初疫情爆发,为了降低疫情影响,尽快恢复生产而让利社会,高速公路免费,作为一个普通居民,会觉得这样的做法非常好,但作为一个普通股东,伤的是钱包。

因此,市场对这些公司的股价预期比较低,股价多横盘震荡,不过比较适合网格交易。

中国建筑平均净利润增速在10%~15%,净利润稳步向上

工商银行平均净利润增速在2%~5%,净利润基本持平。

市盈率不适合用到哪里呢?

a.亏损的企业,亏损的公司市盈率为负,指标会失真。

b.盈利不稳定的企业,账面利润变化大,甚至有明显的周期属性。

生物股份为例,2019年猪瘟使得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养殖户对猪疫苗的需求量减少,因此公司财报在2019年季度报和2020年一季度报净利润大幅下降的,相应的PE值在季度报公布的时候会有直线拉升的两段。

同时,市场预计猪瘟疫苗最终肯定会上市并且带来新的业务增长,另一个就是大企业养殖比散户养殖更重视疫苗接种,接种成本更低。猪肉价格始终关系民生,高价的猪肉会回到正常价格区间,那么就要增加猪肉供给→增栏生猪养殖→促进疫苗需求

股价提前反映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业绩,股价上涨,净利润反映滞后,带动估值上涨,远远高于估值区间。

这些周期行业在行业困境的时候低增长,甚至亏损也是很正常的,利润还未上涨,市场已经给予了反转预期。周期逆转,伴随市盈率飙涨的现象,如果只看市盈率高不敢下手就错过了。

周期股反转不能用市盈率(PE)指标判断,那用什么判断高低估,怎么判断能不能买呢?那就看PB!

市净率(PB)=总市值净资产

市净率估值则非常适合有明显起伏周期的行业,比如大宗商品型公司煤炭,钢铁这类,以及具有牛熊周期的券商行业,周期行业有惊人相似的轮回。

在行业高峰的时候投入更多资金购买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多,产能提高市场份额占有量就大幅增长,也可以创造更多的收益。但在行业景气度下降的时候,产品价格下跌,卖不到好价格,原先投入生产设备闲置,需要支付固定的维护费用,因此行业困境导致小企业破产,市场多余落后的产能被淘汰。

露天煤业为例,在2017年供给侧改革,煤炭价格上涨。PB最高到达2.32,假设一台机器投入1元,行业景气度提高,市场给予机器2.32的定价,资产的价值提高。

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PB跌破1,只有0.85。意味假设企业经营不下去,在公司当前所值基础上,把公司卖了,85折出售。

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朋友想,这么值得的买卖,怎么没人买,还在惨抛弃呢?有句老话:子凭母贵,一个行业一个公司的不赚钱直接影响使用设备的价值。特别一些不容易变现的固定资产,甚至会出现巨幅贬值。

市净率不适合用于一些轻资产的公司,例如一些互联网公司,教育公司。。。投入的设备,人力等资源只占利润的很小一部分。例如很多教育机构,聘请教师,租用场地,租用设备,投入不多,但创造非常大的利润。这时候要看市销率(PS)。

市销率(PS)=总市值主营业务收入,相比于市盈率(PE),市净率(PB)这些指标,市销率(PS)比较少见,市销率对标的是是公司的销售收入,公司都有产品,产品卖出去就会有收入,不管钱有没有收到,也不管这笔买卖是赚钱还是亏钱。所以,亏损的公司也可以用市销率。

以前市销率比较少用,因为以前只有盈利的公司才能在A股上市。一些互联网巨头的兴起,而我们的股市做过了互联网巨头的大发展阶段。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拼夕夕的百亿补贴,当年美团和饿了么疯狂折扣,瑞幸咖啡真香。。。这些巨头壮大的前期要扩大用户量,不断“烧钱”,“补贴”抢占市场,扩张时期的盈利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市销率适合那些新兴的行业:电商,云计算,云教育,云办公,游戏等等,例如美团点评看市盈率404倍,这是要上天啊~看美团的估值图,感觉这图走势这么不正常。

不正常就对了,前面看起来一条直线,是因为美团市场扩张,净利润为负,市盈率为负。2019年3季度美团首次正收益,市盈率直线拉低。今年一季度由于疫情影响,利润下降,估值又直线拉升。如果今年看市盈率和不断新高的股价,怎么都下不去手

美团的市净率变化虽然没有市盈率变化这么激烈,但是相比其他公司的市净率,美团14倍的市净率则非常高,横向对比会让我们瑟瑟发抖。

看市销率14.26倍,虽然现在也是属于高估,但最起码我买知道在5月18日之前它是低估的,尤其是在3月份,快接触到估值下限,建仓的安全空间更加充足。

总结一下:

每一种估值指标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估值本身也存在局限性,估值是个工具人。

当估值分化让你不适时,我们应该去看新的逻辑,而不是对着高估喊泡沫,对着低估喊价投。简单地估值对比只需5分钟,拉数据与排序,钱没有这么好赚。

归根结底,估值建立在基本面分析之后。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