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既是充斥挑战之年,也是潜藏机遇之年。开局遭逢疫情突袭,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加之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大国博弈愈发突出,顺势推动了一轮大型科技中概股回归潮。
与此同时,港股市场相对A股而言,整体估值偏低、流动性较差等因素凸显,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另外,随着国企战略方向与KPI的调整,国企大股东、母公司或管理层可能较此前更看重股价、股东回报等指标,从而使得具备条件的国企更有动力采取私有化退市等方式来优化股东回报。在这种大背景下,港股国企私有化浪潮也得以延续。
今年下半年伊始,华融系旗下的华融金控(0993.HK)私有化华融投资股份(2277.HK)进程加速,再度吸引了市场目光。
一、私有化议案审议在即,要约价是否具备吸引力?
华融金控联合华融投资股份先后发布私有化公告、通函及计划文件,宣布将于2020年10月27日召开法院会议及股东特别大会,对相关决议案作出投票。
按私有化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市价计,以1:2.82换股比率计,隐含私有化价为0.42港元,相对于停牌前最后交易日的收盘价、前1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前30个交易日收盘均价、90个交易日收盘均价、前180个交易日收盘均价的溢价率分别为35.5%、52.2%、60.9%、53.8%、51.6%。
据公开资料统计,2017年以来港股私有化交易前1、10、30、90及18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溢价率均值分别为35.8%、41.0%、46.6%、55.8%和50.0%。经对比后可知,本次华融金控私有化华融投资股份的隐含交易价对应的溢价率整体处于均值水平以上。且对于华融金控股东而言,成本也处于合理范围。
与此同时,据公司文件所统计的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的股价曲线来看,其中,公司隐含注销价格已覆盖近两年以来(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绝大部分交易时间的收盘价,进一步表明该交易的要约价具备较强吸引力。
从流动性角度来看,相对于华融金控来看,华融投资股份的流动性更差,融资效率较低。据同花顺统计,截至到发稿日近两年内,华融投资股份的日均交易量约为63万股,远低于华融金控的日均交易量约为119万股,同时考虑双方总股本间存在的差异,华融金控的流动性依然相对更强。
二、彼此业务互补性较强,未来整合发展可期
华融金控与华融投资均属中国华融(2799.HK)旗下境外上市公司,且彼此在多个业务领域存在交集,为双方整合协同提供基础。特别是,华融金控覆盖资管及直投、证券及企业融资三大业务板块,以资管及直投业务为主导,拥有香港金融业务全牌照优势。
不难看出,华融金控与华融投资在业务规模以及组合上存在潜在的互补优势。一方面,双方投资主要涉及金融产品,整合将直接导致规模扩大,并可提高单位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促进规模经济兑现;另一方面,华融投资还涉及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这与华融金控的企业融资业务(向机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证券发行、包销及财务顾问服务)存在交叉协同效应。正如私有化文件表示,双方整合为单一平台后,施行"投资+投行"的发展战略,不仅可以提升中国华融的业务集中浓度,且能获得母公司更多支持。
不可否认,近几年,由于受宏观经济下行加速、全球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等多重不利局面影响,华融金控的经营业绩出现明显波动,不过在推进转型。而此次华融金控与华融投资股份的整合,显然是整个华融系大力重整的体现。所以,有理由相信,在华融系高管调整之后,正加速业务重组与融合进程,迈入新增长阶段。在此基础上,华融金控对华融投资的整合,想必也将顺势得到更大助力。
从发展策略来看,相比各自独立运营发展,双方成功整合之后,短期股价有预期支撑,长期业绩增长有空间,且弹性较大。
三、私有化局面明朗,"投资+投行"战略势在必行
目前私有化计划进行到眼下的关键阶段,华融投资的独立股东适宜主动参与到华融的"投资+投行"战略之中,努力达成多赢局面,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因为不论是从该私有化要约价的溢价率,还是从双方整合后的发展走向预期来看,成功私有化显然符合所有股东的长期一致利益。
- 华融金控(00993)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