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淘”到“拼”,电商新旧转换

文:大侦探

来源:丽尔摩斯


当很多人认为电商已经进入沉闷的存量时代时,拼多多却如同“追风少年”,在流量和增量的轨道上一次一次刷新认识。

“目前拼多多每天发送的包裹数已超7000万个,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拼多多CEO陈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十一长假前后,受益于整体社会消费提速,新电商平台拼多多日订单量峰值成功过亿单。

订单量峰值过亿,简单理解就是对应全国13亿人口,平均每13人就有1个订单!包裹数则代表了下单且支付购买的人数,日均7000万包裹对应13亿人口,也就是平均每20个人里就有1个人购买了拼多多的商品!

电商有很多统计指标,但包裹数量是一个最直观的重要指标,消费者到底卖了多少东西一目了然。如果把2017年以来拼多多的日订单包裹数放进一张表里,你将看到最近几年电商行业最激动人心的一条增长曲线:


不仅如此,在此之前,拼多多还创造了最快突破1000亿美金市值、最快GMV过万亿的两项纪录。

在电商大时代里,最近这5年毫无疑问属于拼多多。从2015年成立到2020年,拼多多一路锐不可当,从零开始开创了一个新电商的新时代。那么,为什么是拼多多?

一个眼见得到的潮流是,传统的搜索式电商正在被根植于社交场景的拼单等新模式超越,而这背后有时代转换的深刻原因。在PC时代的流量逻辑下,是人找信息或者人找货;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或者货物找人才是王道,今日头条、快手、拼多多等新兴巨头,在底层逻辑上无一不是如此。

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来看,社交场景作为中国最大的流量生态,不可能长期不存在购物需求,因此,也必然会催生新的商品交易模式。拼多多的出现,催生了新的商品交易模式,抓住了被搜索时代忽视的用户群,通过“拼”模式,占据用户心智,并且通过社交场景中的多维度刺激而转化为购买力。

电商的新旧转换正在发生,全民“拼”时代已经来临。

1

7000万个日均包裹的背后

10月18日,国家邮政局实时监测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第600亿件快件正式诞生。据此计算,今年以来我国日均快件为2亿件左右,而日均7000万包裹的拼多多约占1/3。

7000万个日均包裹数意味着什么?如果加上8月实现了日均订单量1500万个的快手、日均千万单的京东,可以得出,非淘系的日均快递单量超过了1亿单。也就说,目前非淘系的快递包裹超过了50%。而2019年底,据统计淘系电商占比约为54%,现在已经首次下降到50%以下,这意味着淘系独大的格局已经被打破。

7000万日均包裹数量背后,是拼多多用户规模的高增长。在活跃买家这一数据上,拼多多已经开始“逼近”阿里巴巴。

根据拼多多2020年Q2财报,活跃买家数达6.832亿,较去年同期的4.832亿增长41%,一年净增2亿,单季新增5510万活跃买家,创上市以来最大单季增长。阿里巴巴Q2财报显示,年度活跃消费者达7.42亿。这意味着,拼多多和阿里巴巴的差距不到6000万,这比2019年底的1.258亿大幅缩小(2019年度阿里巴巴活跃消费者7.11亿,拼多多活跃买家数达5.852亿)。

再来对比两家公司最近5个季度的活跃买家数的增长情况:


拼多多比阿里巴巴每季度多增加的差额,分别是2020万、3410万、3090万、2790万、4000万。如果取平均数3000万,那么两者不到6000万的差额只需要两个季度就能拉平。也就是说,2020年第四季度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量将赶上阿里巴巴。

用户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拼多多的用户活跃度也保持强劲增长。二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跃用户达5.688亿,同比增长55%,单季劲增8140万,相当于两个淘宝特价版。

增速的差异证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商之间的竞争决定因素不再是价格,而是模式。关于模式下文会详谈,在此先谈拼多多在今年的一个突破性进展。

提到淘宝天猫,你会想到服饰美妆;提到京东,你会想到数码家电。每一个成功的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标签,那么,拼多多的标签是什么呢?

答案也藏在拼多多峰值过亿的日订单中。据了解,拼多多增量需求中很大一部分与农产品相关,目前拼多多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线上平台。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上百位县长在拼多多直播间为农产品带货,成为2020年互联网行业最有冲击力的一道风景线。

拼多多CEO陈磊表示,未来数字农业是拼多多发展电商的战略重点。目前我国数字经济渗透率为36%,而农业仅占8.2%,拥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拼多多早在2019年就开始布局农业,探索创新了"农地云拼"模式,即利用其在大数据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优势,将消费端分散、不确定的需求,归集成集中、确定的需求,推动产地直发,将小农户与全国大市场直连,从而破解了农业"小散弱"难题。

在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的同时,拼多多也获得了很好的回报。数据显示,2019年拼多多农产品的成交额超过其年度成交总额的13%,为1364亿元。2020年疫情期间,拼多多农业更是获得了超高速增长,拼多多联合创始人孙沁透露,2020年第一季度农村网店在拼多多上卖出农产品订单数超过10亿,同比大增184%。

2

“拼”时代来临

在争议声中,拼多多快速崛起。从成立到上市只用了3年时间,而它出生的2015年,正是被认为市场红利殆尽,电商格局基本稳定之时。

如今,截至10月22日,拼多多市值为1051.16亿美元,电商排名第三,但是它带来的冲击力空前。在此之前,拼多多的市值一度超过京东。短短5年,拼多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改变了电商格局,至今改变依然未完待续。

要回答为什么是拼多多,上了热搜的“魔都名媛群”提供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切口。

抛开槽点,“魔都名媛群”体现了社交属性消费的日趋普及,不仅在线上也在线下。拼多多是社交电商的开创者,但如今线下“拼小圈”也成风潮,通过圈子分享实现购物决策,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消费动力,全民“拼”时代已经到来。

这个现象也折射了网购本身的变迁——受社交推荐影响的场景购物、随机购物、冲动购物、碎片化购物越来越多,而搜索购物占比越来越低,很多网购不再有明确目的。也就是说,人找物越来越少,而物找人才更有效率。

这是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非常深刻的改变,而抓住这种改变机会、有强大推荐机制的公司,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比如快速崛起的头条系、拼多多等。

去年4月,黄峥定义拼多多是“新时代的新电商。”他在致股东的信里这样写道:“拼多多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它摒弃了PC搜索购物年代的物为先,新电商不再把活生生的人当做流量,把商业模式变成流量批发,它试图理解每个点击背后人的温度,试图通过人和人的连接来汇聚同质需求”。

如果说上一代电商是物以类聚,消费者自己带着购物目的去搜;拼多多是人以群聚,通过分享拼团,互相刺激,将同气相求的人群和量产的折扣化商品对接起来。

纵观之前互联网行业,基本都是流量大战、烧钱大战确定行业格局,比如团购行业的千团大战、滴滴和快递补贴大战等。但拼多多在流量上的投入很少,正如黄峥所言“把商业模式变成流量批发”。

商业观察家、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认为,“拼多多是通过拼团的社交裂变来获取用户,通过用户来推荐商品,这是一个时间和场景的战争,再也不是一个流量的战争。”

当很多人都觉得互联网各大电商平台已经没有流量增长点,开始进入存量战争的时候,拼多多用增速向整个市场证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商之间的竞争决定因素不再是价格,而是模式。

阿里是中国电商行业的开创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王者已经遇到天花板。阿里2019年财报显示,淘宝增长了19%,但当时全国实物商品在网上各平台的零售额增长了25%,淘宝增长慢于大盘。峰瑞资本李丰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指出,2013年阿里系电商已经非常垄断,但今天阿里占比已经从80%降到了60%以下。而另一边,成立5年的拼多多用户达7亿,年成交额破万亿元。

从模式上看,拼多多和淘宝有本质不同。淘宝是流量逻辑,主体是搜索,核心是垄断商品以满足长尾需求;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推荐商品给消费者。所以,“淘”建立在源源不断的流量基础上,“拼”则依赖用户主动性。这得到了企鹅智库的数据验证——淘宝和京东的购物习惯,93.1%来自直接搜索,再按照销量和评价来选购;而用户选择在拼多多购物的原因中,有44%认为是跟熟人拼团更容易。


互联网行业资深人士梁宁认为,淘宝在做关键词关联,而拼多多在试图理解人。她举了一个例子,同时搜“无锡排骨”,淘宝的关联推荐是“无锡排骨”“三凤桥”,而拼多多除此之外,还会推荐“四喜丸子”。

“这说明什么?说明拼多多在做用户理解,它试图理解我的搜索动机和偏好。”梁宁说,而这意味着拼多多要收集并处理比淘宝更多的用户数据,产生比淘宝更强的用户理解。

此外,淘宝在C端没有网络效应,淘宝的用户对用户没价值。但是拼多多有网络效应,拼多多的用户对用户有价值,你帮我拼个团,我帮你砍一刀,你再给我提供一个购物灵感。梁宁认为,网络效应是拼多多过去几年增长奇迹的核心原因。

在线下时代,一个人的社交动员能力再强,大概率也只能找到数十个消费者;但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只要能有机会把同好聚集在一起,人群效应和规模效应就能实现数量级的提升。这正是移动互联网给零售带来的新机会:以人为本、人来找人。

拼单不仅仅意味着消费端的价格降低,同样也意味着整个流通环节的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因此,在全民拼单的背后,是电商正在从“搜索时代”迈入“社交时代”,从而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偏爱。

3

“飞轮效应”是怎样形成的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形容高增长的名词叫“飞轮效应”,是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后来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5年来,一年一个台阶的拼多多,就是典型的“飞轮效应”。那么,拼多多的增长飞轮是怎么形成的呢?

李善友认为,拼多多的组合创新,也就是新需求、新供给、新连接的创新,最终形成了“飞轮效应”。

目前几乎所有的文章都说了微信社交流量对于拼多多的意义,但是不是只要抱了腾讯爸爸的腿,就能成拼多多?显然不是,腾讯系电商里只有一个拼多多。拼多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做了其他平台没有做的事情。

拼多多是什么?限时秒杀、品牌清仓、天天领现金、现金签到、砍价免费拿。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即便消费者没有任何需求,不想买任何东西,但突然打开拼多多,也还是可以干点事情。比如现金签到,第一天签给了消费者4.5元,第二天又给了1元,第三天又给了几毛钱。连签三天,得到的钱就可以买抽纸拿回家,消费者很开心,对拼多多评价很高,不知不觉间,一个没有明确消费需求的人转化成了拼多多的消费者。

根据企鹅智库的报告,24.8%的拼多多用户买了他们以前从来没用过、没见过的东西。与其说拼多多“拼”走了淘系用户,倒不如说它扩大了整个电商的用户盘子。过去两年淘宝、京东的新增买家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被拼多多教育起来的。

提到拼多多,很多人会想到“下沉市场”、“五环外”。但是在李善友看来,拼多多从来都不是为了所谓下沉人群开发的,“而是用一个普适的产品覆盖了更广泛的人群,很多过去不在传统视野中的人群”。但在一、二线城市智能手机出货量到达极限时,拼多多确实率先抓住了农村和四、五线城市的巨大增长机会,因此成为“下沉市场”四大天王之一。

在供给层面,拼多多的很多供应商都是当地的工厂,他们采用C2M或者是C2B的方式,厂家直接生产,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为什么拼多多上很多商品的价格低得让人怀疑,原因就在供应链的改造上。


在连接消费者的创新上,拼多多焦单品购物流程,把在微信群里面看到并参加拼团的流程做到了极致简单。

微信拼团对应的新需求、供应链改造对应的新供给、智能匹配对应的新连接,如果这三者全部打通,会是什么效果?“更多的需求就会有更多的供给,更多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就会产生更聪明的智能匹配,然后让这个轮转起来,这将成为拼多多的增长飞轮”,李善友说。

一路开挂、如同“飞轮”的拼多多,曾被人形容为中国电商行业的Facebook,虽然拼多多是社交电商的开创者,但这个对标与黄峥的期待不符。

黄峥的愿景是把拼多多打造成“Costco”和“迪士尼”。而这两家企业,都是线下企业的不老松,他们的用户即便面临亚马逊这样的电商巨头,依然保持很高的忠诚度。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Costco物美价廉和迪士尼充满乐趣的互动式购物体验,这为拼多多新电商提供了新思路。

正如拼多多董事长黄峥所言,拼多多的定位是“Costco+Disney”的结合体,用户在其中不仅可用最划算的价钱买到想要的东西,也会在里面收获很多快乐。

这就是拼多多新电商飞速成长的秘诀。

— End —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