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英才杂志

阅读所需约13分钟

2000-2020年,是21世纪的第一个20年,也是《英才》杂志举办《中国年度管理大会》的第一个20年,英才见证了太多领袖企业的成长。

20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迅勐发展,在科技、能源、医疗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5G、空间探索、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倡议“一带一路”,促进全球货物在陆路和海路上的流通。

中国的成长离不开中国领袖企业的助力,企业强则中国强,中国兴则企业兴,国运昌盛,中国企业既是分享者、受益者又是贡献者。

20年来,无数优秀企业涌现。中国航天科技商业运载火箭顺利升空,打开我国商业航天大门;中国移动推动我国4G标准与国际接轨、5G标准在国际引领;阿里巴巴构建互联网生态新面貌,助力建设数字中国;民生银行与民共生,成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

《英才》杂志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时间节点上,希望以史为鉴,通过复盘领袖企业成长、企业领袖的管理和决策,尤其在命运转折点上的选择,以寻找优秀企业成长路径的共性与特性,从而运用到未来的商业环境中。

国企篇

中国航天科技 打开商业航天大门

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搭载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到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三号卫星送入预订轨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共计执行350次飞行。

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拓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也从1956年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历经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一路走来。

航天科技从研究院所到企业改制、从军工航天到商用航天,国企改革的成果在企业的发展中得以彰显。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辖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11家专业公司、14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以及若干直属单位。

去年8月17日,捷龙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中国“龙”系列商业运载火箭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燕生表示:“我们既立足中国航天60余年的积累,又打开大门办商业航天。”据了解,航天科技集团已发布了商业系列火箭的型谱,发布了从捷龙系列的捷龙一号、二号到三号的火箭型谱和未来的发展计划。

吴燕生认为,未来世界航天发展呈现出四方面大的趋势。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渐近,航天核心技术创新和能力水平加速提升;二是航天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多元化航天发展模式成为趋势;三是空间轨道革命酝酿发酵,带来拥挤、竞争、合作的新常态;四是加速推进重大航天工程与计划,不断巩固和扩大航天领域优势地位。“航天科技集团作为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将自觉肩负起建设航天强国的神圣使命,力争到2030年推动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拥有较大国际话语权。到2045年推动我国在航天领域率先实现强国目标,重点领域实现超越,占据全球太空经济产业链高端,成为世界航天发展的领跑者之一。”他表示。

中国移动 从分享者到贡献者

2000年4月20日,是中国通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是巨轮开启远航新篇的一天,中国移动(0941.HK)正式成立。

2020年,中国移动迎来成立20周年。从1987年中国内地第一个模拟移动电话网开通,到现在的4G网络广泛应用,再到5G演进的提前研究部署,中国移动凭借敏锐的趋势感知,把握电信收入中语音业务下滑、流量业务迅勐发展、数字化服务蓄势待发的三条曲线更替发展的时代脉络,积极实施战略转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3G时代,中国移动扛起我国通信史上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TD-SCDMA的建设运营重任,推动我国首次形成了覆盖芯片、终端、系统设备、仪器仪表、大型应用软件、网络建设与运营等各环节完整的移动通信产业体系。

4G时代,中国移动成功推动我国主导的TD-LTE成为全球主流4G标准,实现了和国际标准的同步。推动TDD技术成为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使得我国从世界高科技的分享者、受益者,变身为贡献者。

5G时代,中国移动充分发挥在全球通信领域的产业影响力,积极参与并推动全面支持5G场景的R16国际标准及时发布,加快推进SA标准成熟,牵头5G国际标准关键项目61个,位居全球运营商首位。

如今,中国移动已成为全球网络和客户规模最大、盈利能力领先、市值排名位居前列的世界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连续19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19年列第56位。

20年来,中国移动技术在变、管理在变、业务在变,唯有初心不变,始终秉持“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文化,面向未来,精益求精,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中远海运 并购式进化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显示,中远海运两年内飙升71名,从2018年的第335位跃升至264位,以446.5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超过马士基391.98亿美元、第320位的排名。

航运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在全球运力过剩的背景下,整合推动了行业联盟化发展。2016年2月18日,原中远集团与原中海集团重组,在上海成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家“巨无霸”企业完成合并,交易背后涉及内地和香港8家上市公司,包含74项资产交易、600多亿元资产以及3.8万名员工,被财务顾问称为“史上最复杂交易”。

2020年,中远海运董事长许立荣接受了《英才》记者专访。据他介绍,成立以来,集团业绩逆势增长。按年度计算,至2018年底,集团收入年均增长8.3%,2018年收入达2800亿元;集团总资产从2016年的5900亿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8100亿元,增长了37%;三年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54.91亿元。

这一成绩背后,显示了中远海运强劲的增长势头以及逆周期抗风险的竞争力。

重组整合不仅是近些年来国企改革的核心关键词,同时也是世界航运业的大势所趋。中远海运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多笔收购。

历经多次并购式进化,中远海运正努力打造“更规模化、更全球化、更有竞争力、更具价值”的优秀企业,布局了航运、物流、航运金融、装备制造、航运服务、社会化产业和“互联网+”相关服务“6+1”产业集群。

未来,中远海运的航运金融平台将以航运为核心,发挥航运物流产业优势,降低主业投融资成本,平抑航运波动的同时,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成为中国领先、国际一流、具有航运物流特色的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商。

中国诚通 国资改革突围

“大型的央企要发展,首先是一个企业,企业就要按照企业的规律来办事。”中国诚通控股集团董事长朱碧新,曾在参与《英才》杂志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时畅谈自己对于央企发展的感受。

中国诚通成立于1992年,由原国家物资部直属物资流通企业合并组建而成。在计划经济时期,公司担负着国家重要生产资料指令性计划的收购、调拨、仓储、配送任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流通主渠道和“蓄水池”作用。

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中国诚通作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企业,按照市场原则,搭建国有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的平台,探索中央企业非主业及不良资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处置的路径。自此至2015年,十年间中国诚通主持处置不良资产超千亿,安置经营不善企业十余万家。

2016年以来,中国诚通向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单位,又开启了新的征程。过去五年间,中国诚通建立了基金平台、股权平台,也建立了升级版的资产经营平台,同时还在构建金融服务平台。

中国诚通自国有资产经营改革以来,既要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实现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又要顺应市场规律开展运营,取得市场化的收益。虽然这15载征程中有苦有泪,但是也锻炼出来中国诚通勇挑千斤担,敢啃硬骨头的精神。

在国资国企改革关键时期,中国诚通将继续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功能,以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为导向,服务国家战略,遵循市场规律,打造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协同广大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适应国有资本运营功能要求的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国化学 创新方程式解题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工业工程领域的骨干建设力量和化工建设行业的龙头企业,作为最早开展境外工程承包业务的中央企业之一,中国化学(601117.SH)境外业务卓有成效。

虽然国内化工业务产能过剩、市场低迷,但在海外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化工行业市场空间仍然可观。因此,2019年中国化学工程境外新签合同额1562亿人民币,占公司年度新签合同额的52%;实现境外营业收入314亿元人民币,占公司年度营业收入的27%。

成立60多年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承建了我国90%的化工项目、70%的石油化工项目、30%的炼油项目,在国内外建成了7万多个工业装置,创造了多个“第一”,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卓越代表。

2018年,《英才》记者曾采访中国化学董事长戴和根,他表示,“企业的未来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化学作为一家知识密集型企业,拥有众多专业技术人才及国际化人才,要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要做的是科技创新。”

为了突破技术瓶颈,中国化学专门成立科学技术研究院,进行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领域的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以解决更多的“卡脖子”问题。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化学工程的研发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化学自主研发的己二腈技术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戴和根告诉《英才》记者,在2020年的经济大环境下,中国化学工程还将采取多重举措,继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而技术创新也成为激发中国化学不断成长的新动能,继续朝着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中交集团 启航“一带一路”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承包商之一,中交集团的脚步遍布国家战略落地的每一个角落。积极承担政府及区域经济发展急所的责任分担者、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在“走出去”和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中交集团坚持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打造,业务市场与形象市场同步建设,企业形象与中国形象同步传播,塑造中国企业负责任、有担当的海外品牌形象。目前,中交集团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建项目超过400个,累计修建公路13,000多公里,桥梁180余座,深水泊位121个,机场17个,提供集装箱桥吊760余台,规划运作园区23个,新建实施和在运营铁路超过10,000公里。

在区域经济发展深度、全球项目遍布广度的背后,中交的历史沉淀以及一系列成功的海外并购不可忽视。

中交集团旗下历史超过100年的企业有2家,超过50年的有22家,底蕴深厚。如1897年成立的海河工程局(中交天航局前身)就可以说是中交集团始终聚焦主业的文化源头,也是公司重要的文化内核之一;2005年,原中国港湾集团和原中国路桥集团以“强强联合、新设合并”方式成立了中交集团。百年间历史传承的旗帜随中交集团再次起航。

而中交集团近年来多次跨国收购的成功也令中国交建、中国港湾、中国路桥、振华重工、中交疏浚、绿城中国等享誉国内外的中国品牌,与约翰•霍兰德、F&G、康克马特等国外品牌一起,共同构成了中交集团品牌矩阵。

2020年,中国交建居《财富》世界500强第78位;在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15连A”。百年中交已经成长蜕变为“中国名片”。

中国黄金 数字化提纯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黄金行业唯一的中央企业和最大的黄金企业。其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中国黄金总公司,2003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组建中国黄金。

自组建以来,中国黄金经过摸索起步、快速发展,逐步完善产业链布局,成长为集地质勘探、矿山开采、选矿冶炼、产品精炼、加工销售、科研开发、工程设计与建设于一体的大型矿业公司。

回顾中国黄金成长历程,紧抓核心技术、聚焦科技创新是其发展的源动力。

中国黄金拥有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黄金研究院、设计院和自主创新的生物氧化提金、原矿焙烧提金等重大核心技术。

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中国黄金推动数字矿山建设,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管控能力和企业竞争优势。所属企业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申请专利41项,获得授权专利8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项,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6户,截至目前累计已有高新技术企业21户。

中国黄金先后完成了选矿自动化系统、无人驾驶系统、地质资源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生产经营分析系统、质检化验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保障了企业的安全运营,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企业管理流程,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目前,中国黄金下设中金黄金、中金香港、中金珠宝、中金建设、中金资源、中金辐照、中金贸易七大业务板块,并拥有中金黄金(600489.SH)和中金国际(02099.HK)两家上市公司,在黄金资源储量、精炼金产量、黄金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上海黄金交易所综合类会员实物黄金交易量方面均位居国内行业第一。

多年来,中国黄金始终坚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黄金精神,脚踏实地、求真求纯,不断打造“黄金品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