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民日报近日的报道,日常饮食消费早已不是多数中国人消费中的“大头”。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作恩格尔系数,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经济学指标“越高越好”,恩格尔系数是“低些更好”。在国际上,这一指标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比较通行的国际标准认为,当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十三五”期间,中国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从2016年的30.1%降至2019年的28.2%。“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把刻度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说,“作为发展中国家,‘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辉煌,在消费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不起的突破,百姓受益良多。”

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以2015年的价格计算,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增加到3万元。事实上,这一目标已在2019年达成。今年尽管有疫情影响,但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781元,仍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3.9%。

恩格尔系数实际上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世界上向来都是用恩格尔系数来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看到中国恩格尔系数的持续下降,不如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衡量中国经济的重要指标。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些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人其实已经彻底走出了那个吃不饱饭,填不饱肚子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实际上已经逐渐实现了大多数人都能够吃饱饭的目标,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会有消费上面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的不断减少,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越富有,实际上食品消费的占比也就越少,我们看到这些年来中国人食品消费的占比,实际上已经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我们吃得起饭,而且还能够吃的越来越好,这实际上就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显着的一个成果。

其次,当然这个指标也有一定的小问题,为什么我们我们说他有小问题呢?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我们一直有一种说法叫做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在吃上面可以说是非常在意,而且也非常擅长吃,我们有中国八大菜系,几乎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在有钱了之后,特别是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地区,比如说四川地区,比如说广东地区,大家有钱了之后可能在食品支出上面,支出的更多是是因为我们更加在意吃得更好,愿意在更好的食品上支出更多的收入,所以这也导致了一定程度上恩格尔系数有会出现一定的偏离。

第三,从长期来看,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下降是必然的结果,这是因为随着中国人日益富有,当基数已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大家在食品上面的支出占比一定会下降,虽然会有从吃饱到吃好中的一定程度的转移或者偏向增长,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恩格尔系数下降将会是大势所趋。

可以说中国人当前已经不仅能吃得饱饭了,而且还能够生活得越来越好,我们相信在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带动之下,中国经济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潜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