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媛媛 夏治斌 北京报道

近两个月内,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多次利好政策,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出炉,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机遇期。

在此背景下,11月25日,由中国社科院指导、《中国经营报》主办的“‘向上的力量’——2020中国汽车‘新营销’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多位汽车行业大咖就新能源汽车企业如何顺势突围、如何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安全、智能、科技 车企高管解码新能源汽车热潮背后的“长期主义”

其中,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作为传统车企的代表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领域,过去几年行业已经形成共识,那就是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分水岭。因此,新能源汽车要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市场的驱动,还需要给消费者带来价值和好的体验。

站在造车新势力的角度,小鹏汽车副总裁、品牌公关总经理李鹏程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但对于用户来说,安全、便捷、体验仍旧是最关键的。天际汽车车联网副总裁俞松耀同样认为,不管是传统的新能源汽车还是造车新势力,安全是最基本的属性,企业应该先把安全做好,再去规划智能网联、用户服务等方面。

再迎政策利好

在汽车“新四化”的大浪潮下,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不断地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风口。

最新数据显示,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车企产销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强劲。年初至今,新能源汽车指数涨幅达到66.59%。另据中汽协统计数据,2020年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6万辆,同比增长113%。今年1至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87万辆,同比下降8%,降幅收窄。

政策层面,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要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10月27日,由工信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其中提出,至203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节能汽车全面实现混合动力化,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不难看出,作为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华泰证券预测,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力的提升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2021至2023年销量分别为175万辆、231万辆和320万辆,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39%、33%和38%。

在论坛期间,不少参会嘉宾也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长期向好的赛道。天际汽车车联网副总裁俞松耀认为,一方面,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持续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受补贴政策调整及今年疫情双重影响,新能源市场销售份额持续上升。后疫情时代,汽车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整体乘用车市场迎来全面复苏。在这一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实现领跑,其所搭载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系统创造出革命性的出行体验,对年轻用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不过,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戚正刚指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仅5%左右,实际上仍旧是比较低的,按照规划,到2025年占比要实现20%,这个目标具有挑战性。

安全、智能、科技 车企高管解码新能源汽车热潮背后的“长期主义”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

可持续发展之道

面对新能源汽车长期向好的发展形势,各大车企如何形成共识,适时适度调整布局方向,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话题。

对此,杨学良认为,产业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强的共识,尤其是电动智能汽车的发展。在其看来,未来的10到15年可能要走一条纯电动和混动并重的技术路线。与此同时,还要对一些新技术,比如氢燃料、电池技术保持研发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杨学良表示,氢燃料电池技术更容易在商用车和公交车领域能够先行,但是个人乘用车达到充分的规模化和商业化,还有一定距离。

李鹏程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出观点。在其看来,如何让用户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是关键。李鹏程认为,新能源汽车需要插上智能的“翅膀”,在智能方面,中国具备着天时、地利和人和。“如果我们的车价不高,充电足够便利,车足够智能,足够静谧,消费者怎么会不选择这样的产品呢?如果选择了这样的产品,我们的行业怎么会不发展呢?我认为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可能更好回答一些。”

“一个新的技术从不成熟到成熟过程中,技术本身是不完美的,但因不完美技术产生问题的解决可以是完美的。快速响应、快速解决、及时担责,不仅要解决一时的问题,还要提供长期的解决方案,反而会让消费者更加信任企业。”威马汽车首席数据官梅松林从技术的角度如是说道。

“实际上,车的特性决定了场景化的应用,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合适的地点,在恰当的时机推出一些精准服务,这是我们需要发力的,这也是一个行业所要思考的问题。”戚正刚说道。

陆领科技联合创始人、CMO霍静则直言:“新能源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各个企业、各个厂商,包括整体供应链上下游 ,科技公司加大对于科技发展研发的投入,尤其是对于智能电动车安全性、可靠性,智能化科技研发的投入。”

高合汽车品牌与用户发展高级总监果铁夫认为:“对科技企业来说,只有引领需求、创造新的需求,才能活下去。如果一味地满足人民的需求,这就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我觉得做不出来国际性的一流的科技企业。”

新势力突围密匙

在新能源汽车阵营中,造车新势力是一个特殊且亮眼的存在。但在经历了一番野蛮生长后,伴随着补贴的退坡,一些造车新势力企业褪去华丽的“外衣”,昔日明星企业相继陨落。尤其今年更是造车新势力的大考之年,热潮退去之后,裸泳者相继出现,如何实现突围是摆在新造车企业面前的一大考题。

“因为大家都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所以几年前,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公司相继涌入,导致了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一样诞生,这个实际上也不符合整个行业发展的规律。”杨学良直言,如果企业达不到环保排放的标准,不进行技术研发,未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就很难生存。

不过,杨学良还认为,围绕节能技术的产业链是非常健全的。“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大家可以看到各个品牌拿出的核心产品,在安全、三电性能、驾驶、整车质量、一致性、智能化体验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飞跃,这也是全球汽车行业都认可中国是未来世界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核心主战场的原因,可以说,中国用户的需求和汽车厂商的努力会定义未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格局。”

李鹏程则表示:“过去几年,造车新势力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最早的几百家,到现在只剩下了头部几家,大浪淘沙一路走来,给了新势力很多启示。面向未来,整个行业要坚持做三件事情:第一,要对得起这个行业,对得起这个时代。现在不是木桶理论,是要把短板补齐,能把长板做到最长。第二,对企业和投资人负责。第三,对安全负责,要把产品品质做好。”

德勤中国汽车行业领导合伙人周令坤认为,新能源创业公司表象来说是资金的压力,没有交付就无法持续下去。实际上,对于一个新能源创业公司来说,必须具备科技公司的属性,如果没有科技公司的属性,仅仅可以造一款车,不可能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在果铁夫看来,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每一个热点行业都会涌入很多的投机者,只有坚定在行业里面做一些事情,以及有情怀的企业和品牌才能得以生存。“因为你只要有理想和情怀,才会努力使这家企业或者创始人不断去突破,踏踏实实做事情。”

(编辑:石英婧 校对:颜京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