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

近期双循环战战略的提出,就是最高层给我们划出的重点。

通过研究,我们会清晰发现受益的行业,挖掘出内在的逻辑,让我们的投资做到有依有据实现价值。

双循环战略提出过程

2020年5月14日:召开的会议指出了双循环概念;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月23日:逐渐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月:会议继续定调: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1月:《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提出,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大自我循环,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行。

双循环提出的背景是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主要有三点:中美对抗升级、外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的中长期存在可能。

我国一直在降低外需占比,提升内需需求,双循环战略是在今年全球局势剧变的前提下,进行主动调整、主动谋划的大战略。

双循环模式是旧模式的进化。

我国最初是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全球的分工和国际循环,并在过程中不断进行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效率,完成世界工厂的地位。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是循环体系内的消费中心,科技中心和金融中心,中东、澳大利亚等国是全球资源输出中心,中国为首的则是制造中心,这是旧的国际大循环模式。

而现在和未来,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产业链和消费市场的优势,畅通各个经济环节,实现自我循环,在实现自我循环的前提下,保持产业竞争力,从而在外循环竞争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促进外循环的健康。

发展背景

1、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要求内需发挥更大作用

国内大循环的突出特征是,充分发挥国内超大市场的优势——即国内消费和投资在总需求中承担更大占比。

由于之前的几十年处于发展初期,我国GDP的分配方式更多的向投资等倾斜,助力工业化等过程,而消费则被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也是大多数国家发展的共同规律,但跨越中等收入并进入到发达阶段,消费的潜力会逐步释放。

中等收入国家的消费占比较低,与牺牲当期消费进行储蓄和投资可能有关;我国储蓄水平远高于同阶段国家,未来国内消费占比的上升是必然过程。现阶段,中国家庭支出占GDP的份儿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均值,而整体储蓄率则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均值,从这个角度,随着人均收入不断上升,消费占比提高、内需发挥优势的阶段迟早要到来,并且国内的空间要高于同类国家。

2、经济结构的改善,对应国内循环体系的建立

为了可持续发展,国内经济结构预期需要进一步优化与改善,包括资源与市场两头在外的格局不利于经济稳定、供给层面短板明显,国内大循环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化解上述矛盾。 3、外部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建立国内循环的紧迫性提升

全球经济可能受到疫情的持久性影响,外需面临长期不确定性。 在疫情爆发前,全球经济就已经呈现出乏力的迹象,集中体现在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等特征上。按照权威组织预测,未来1-2年全球经济可能很难恢复正常。另外,中美在贸易和科技等领域的摩擦,更加提升了国内大循环体系构建的紧迫性。

竞争格局

实现“双循环”的核心任务是加快改革、创新、开放、促进经济双循环,对内改革创新,打通经济运行四大环节,对外开放,高水平多领域开放,助推内部循环。

1、内循环 经济循环一般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

对内改革的目的在于推动需求引领、供给创新的格局,打通经济运行环节。

一方面,生产激发循环动力。通过改革创新的手段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高质量供给体系。

另一方面,也要持续疏通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在分配领域注重居民收入初次分配及再分配安排,缩小贫富差距,加强社会保障功能,增加居民收入,激活居民消费潜力。

在流通流域,通过,互联网+物流"提升循环效率,拓宽消费应用场景。

在消费领域,坚持房住不炒,推动产品供给提质升级,顺应消费结构向高级化、服务化演进的趋势。最终才能够实现供给与需求升级协调共进的高效循环。 

生产:科技创新+产业链升级,激发循环动力

我国制造业整体大而不强,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表现在低端产    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供给无法精准匹配需求。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等差距明显。

无论是参与国际竞争,还是适应国内消费升级,都要求制造业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一是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我国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过80%,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具有巨大潜力和市场空间。二是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如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

当前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推进有望带来制造业的二次升级,将科技创新融入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根据《2019年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达到4.73万亿美元,与美国数字经济规模的12.34万亿美元相比仍有差距。未来随着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链有望实现深度融合。 

分配上,促就业与增收入,支撑循环基础

流通上,发展互联网+物流,提高循环效率

物流业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减轻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循环效率。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2018年统计,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约为14.8%,而发达国家成本端占比在10%左右,相比之下我国物流业成本控制还有提升的空间。下一步智能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有效促进供应链的不断优化。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预计2020年国内智能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亿元,增速将保持在15%以上。 

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带动线上消费持续扩容,培养新零售模式。随着互联网普及率和5G基站建设的铺开,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线上消费成为零售的新增长点。截止2020年二季度,我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在社零中的占比接近30%,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左右。 

跨境电商有望带动海外消费市场回流。至2019年跨境电商行业交易规模超10万亿元,过去5年间的复合增速超过20%。今年年初商务部等六部委新纳入50个城市地区及海南岛作为跨境电商零售的进口试点城市,未来有望带动海外消费市场回流。 

消费上,房住不炒+供给升级,引领循环发展

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未来仍有较大扩容空间。我国居民消费在GDP占比偏低, 2019年中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38.8%,与发达国家相差显着。这一方面与居民储蓄率偏高有关,2019年我国居民储蓄率达44.4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6.55%,巨大的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另一方面,从收入角度来看,新型城镇化发展仍在进程中2019年城镇化率为60.6%,仍不及发达国家的水平。随着农业人口向城市的逐步转移,中西部都市群的发展,居民的消费基础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坚持房住不炒,减少高房价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一方面,我国房价收入比过高,挤压消费空间。房地产占家庭总资产过高,也会影响整体消费的平稳性。

另一方面,对于大量无房家庭,住房价格的上涨会传导到住房租金,不断挤压非居住支出。在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基调之下,通过稳房价稳预期、加快建设租售并举的住房体系,将有望释放居民在教科文娱、医疗保健等新型服务消费需求。顺应消费结构向高级化、服务化演进的趋势,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升级。

 

今年3月,发改委等23部门出台《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政策,引领消费扩容提质是未来的大趋势。

目前来看,消费市场仍处在升级阶段,作为发达市场的美国服务型消费占个人消费均高于60%,今年二季度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仅为45.1%,较 2019年底回落5.1%。近年来,我国服务类消费增速逐步加快,未来消费向高级化、服务化演进是主要趋势。2019年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增速在各类消费中位居前列,分别为12.86%、12.91%;传统消费中衣着与食品烟酒类的增速为3.81%和8.04%。 

2、外循环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出口层面要转向高附加值以价换量,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利用好国际市场;进口层面仍要利用好国际资源,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带动世界经济复苏、提升国际话语权;产业资本的外循环水平进一步提高。 

未来受益方向:

在内循环方面:

内需体系、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将是未来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路径和结果。这一过程中: 

 1、从消费端扩内需看,多途径提促进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是必然发展方向,因此消费板块整体将受益于消费总量扩容。此外,结构上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也将不算增长,如能实现替代进口的高端消费品民族品牌、促进海外消费回流的高端消费品民族品牌、拉动消费的新兴消费业态将受益; 

2、从投资端扩内需看,“新基建”和部分“旧基建”领域既是形成短期的需求,又是可以在长期培育有效供给和拉动需求的具备乘数效应的投资,将是未来政府应当主导或引导投资发力的领域。

 “新基建”投资的加大将直接带动相关产业受益,如5G基站产业链中主设备、射频、基站天线、光模块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换电站领域。新型基础设施搭建好后还将催化一批新兴的高端产业快速发展,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数字产业将蓬勃发展。 

“旧基建”中的新型城镇化、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也是即带动当前投资,又有利于未来的投资、消费、生产,因此工程机械、工程建材板块仍将受益;

3、从完善产业链层面看,需要核心科技的如芯片创新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短板产业将属于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列,

在外循环方面:

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在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五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这一过程中,扩大进口将推动免税消费品产业、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各领域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将促进各领域自身及相关产业在国内快速发展。就例如2018年的特斯拉引入,很好的拉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从电池到零部件,到充电桩,由概念到实际快速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为我个人投资日记写作,无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据此买卖,盈亏自负。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