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20年互联网行业最火的风口是直播带货,那么2021年必定是社区团购。

今年下半年开始,大半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社区团购领域。

7月美团上线美团优选,并专门组建了5000多人的团队成立优选事业部;

8月拼多多推出多多买菜,从武汉和南昌开始,疯狂的扩张;

随后,阿里巴巴组建了盒马优选事业部,选择在多方争夺的武汉正式入局……

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26日,国内社区团购类电商领域共发生26起投融资事件,共计融资超117亿元。有机构预测,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会超千亿元。

“社区团购”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关注?

首先我们要理解它的概念:社区团购通常的操作是居民通过社区里的“团长”预订生鲜食品、日用百货等商品,次日送达或者居民自提。

这种团购模式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

对于平台而言,采用先拼团后采购、送货的类预售模式,基本不占用周转资金,可以迅速扩张;

另一方面,通过招募社区“团长”,利用“团长”的人缘优势拉新人,加上拼团自带社交裂变属性,能够以较低的获客成本收割社区用户,缓解平台的流量焦虑;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社区团购在价格上要低于淘宝等线上电商平台售价,同时它的及时性要好于传统零售电商。

目前,社区团购主要活跃分布在国内的一至四线城市,以下沉市场为主。

但远景是美好的,可现实是一大堆商贩菜贩的生计没了。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以前中国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是是民众眼里的“先进分子”,无论是电商平台购物带来的方便,还是支付的方便,都在很大程度上为它们赢得了社会舆论的支持。

但现在呢?一边是蛋壳爆雷,一边是滴滴开始从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中抽佣,另一边是平台们巨额补贴去卖菜。再往前,蚂蚁IPO暂停、共享单车闹剧、P2P退出。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融资便利不在中国而在美国。VIE架构带来的美元资金成为了互联网平台补贴的前提,如果没有全球化下的美元融资便利,我们不知道互联网平台的“补贴->垄断->收租”游戏还能玩多久。

但现在,新兴的互联网资本携网络效应带来的巨量流动性和美元融资便利这两个优势,开始“入侵”各行各业。

这种“入侵”往往打着“改造”的旗号,先是通过大规模“补贴”挤出,再坐地“收租”。在美元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利润的些许提高,就带来估值的大幅提升。

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这种方便和先进,最后只会是坐地收租,那平台将要面临的舆论形势将急转直下。

如果垄断是结果,那为什么不让国企来做?

如果“补贴→垄断→收租→吃利差”就是固定搭配,要不交给国企来做?好歹利润还在大财政账上,以后还能用来填补养老基金缺口。

毕竟,垄断平台做不到像垄断国企那样利润归公、管理层收入控制、投资边界控制。

国企挣了最终归属于多数人,民企挣了最终归属于少数人。我们不是讲要国有化,而是讲一个事实。

基于这个事实,才能理解为什么欧美国家对垄断企业要进行诸多规制,甚至逼得它们把生产转移到国外,让海外避税成风,进而形成了今天的全球化局面。

对中国而言,如果严格的将线下监管要求贯彻于线上,无论是劳工保护、消费者保护还是融资便利,中国的平台企业根本做不到今天这样的规模。

换言之,平台企业是在监管跟不上形势的时候,跑到今天的。你闷声发了大财,想继续割韭菜,还要忘乎所以,就很难得到更多的支持了。

所以,一旦企业做大到可以垄断的程度,未来其实只有三种可能:

一是主动鱼肉海外,补贴母国福利,成为国民企业,比如华为;

二是继续搞补贴、收租,侵入百业、鱼肉乡里,被迫走上强监管甚至部分国有化的道路,比如蚂蚁;

三是把融资便利和制度优势给下一波企业家,让他们自然替代你们,比如阿里系和腾讯系的风投。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