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试图探讨这个话题:如果只能选择一只指数来定投,那最佳选择是什么?如何选出真正的值得长期定投的好资产?

希望能用这个话题填补我的专栏对「极简投资」的空缺。本文主要面向新读者亦或是坚持「极简主义定投」的老读者,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快的了解我的原则和体系。

00. 前言——「定投」的场景


定投是基金投资者很常用的一种买入方式,定期定额的方法让投资变得更简单,隐约附带了了一层「储蓄」的含义。此外,资管机构常常宣传定投还有摊低成本等多种好处,使得定投这个概念变得流行而又模煳。

不过,投资这种大事,从来都得多看一步。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定投策略存在许多问题,我已有文章总结,摘录总结如下:

1)大多数定投策略往往不考虑资产配置,满仓股票,细分品种也很集中;

2)大多数定投者不考虑自身财务计划,并未意识到不是人人都有无限现金流;

3)大多数定投者定投期限太短,普遍认知三年即为长期投资;

4)「低估值定投」容易陷入低估值陷阱中,导致后期账户里全是红利类指数,收益差;

5)一说定投就只想到指数基金,彷佛只有被动型基金才可以定投……

以上若干问题是现有定投策略的致命缺陷,此前我也已经粗略的讨论过:

1)定投也要考虑资产配置,需根据自身情况设计投资组合;

2)定投前需做好自己的财务规划;

3)五年甚至十年以上才叫长期投资,定投尤其如此;

4)不是只有低估的资产才能定投,应当持续定投自己的投资组合;

5)至少在A股市场上,主动管理的超额收益会持续存在。

这些观点我在《投资最重要的事》系列文章中有详细描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历史文章中浏览。

上面说这么多只是为了说明定投不是随随便便的,防止新读者误将本文当作参考,再次声明,本文仅仅只是讨论一种特殊情形:只能定投一只指数,该选谁?我会通过给出这个问题给出我的最重要的投资原则。

01. 什么值得定投?


如果只能选择一只指数,那自然得选择长期收益最佳的指数,选择最赚钱的资产。

问题至此变成:什么是最赚钱的资产?

当然是股票,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股票是上市公司的所有权,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是股票最主要的长期收益来源,而近年来低利率环境下的各种刺激措施也使得大量的便宜资金涌入股票市场。综合起来,股票是获得经济增长红利、覆盖通胀的最佳品种。

既然确定了股票为最佳选择,那么,什么样的股票指数是优质选择呢?

这个问题可以按投资地区作出不同的解答,我从一名普通的中国基民的视角开始:

01.1 中国股票是优质选择吗?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极速增长,被誉为一个奇迹,虽说近来增速有所放缓,但考虑到我国的发展潜力,其未来增速仍然值得期待。

要知道,GDP能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一国的资本回报率。而上市公司,尤其是在境内沪深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都通过了监管部门对其体量和盈利的众多严苛要求,是我国千万公司中的优等生。

以下是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Vanguard对A股和其他海外股票未来十年收益率的预测:

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A股与美股未来的收益水平有着接近3个点的差异,日积月累可能会变成巨大的鸿沟。

出于交易便利性与高回报的双重目标,A股是很好的选择。

01.2 A股可以全面代表中国经济吗?

在科创板和新版创业板出世之前,想在A股上市可非常困难,因为监管层对盈利情况、行业类别和股权结构等许多方面都有要求,使得只有处于成熟阶段的优质公司才能上市。等到好不容易上市后,这些成熟公司往往已错过了自身的高成长阶段,二级市场投资者自然难以吃到大肉。

互联网正是在注册制推出之前无法在A股上市的那批公司,因为互联网公司的烧钱扩张模式决定了这类公司不可能很快盈利,为此它们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前往美股或港股寻求融资。

回顾黑天鹅满天飞的2020年,许多人猛然发现外卖、网约车和短视频已经成为了一种电子版「基础设施」,使用频率极高。这些无法在A股上市的优质公司却成为了优质的回报来源,中证指数公司官网显示,中国互联网50指数近五年年化收益超过20%,而沪深300只有7%

除互联网之外,还有许多的公司选择在海外上市,以下是Vanguard统计的各中国公司股票类别的年度排名变化:

图2

中国公司根据注册地和上市地的不同可分为A股、H股、N股(中概股)等。从图中可见,没有哪一种类别可持续跑赢,且A股的排名波动很大(这意味着A股的波动率高于其他类别),因此不如打包配置各类中国上市公司,全面覆盖中国各行各业。

出于覆盖新经济行业、提高收益和平滑波动等三重目标,全球视角配置中国公司是不错的选择。

01.3 有必要投资其他国家吗?

很多基民都倾向于只投资本土A股市场,这种普遍现象称作「本土偏好」,虽然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比如,中国齐全的工业类别使得投资者可在A股可找到大多数行业),但仍然存在一个问题:

中国经济增速高且质量好,但再高的增速也仍存在经济周期,比如今年为了疫情,许多国家还在货币政策大放水,但我国已经开始正(shou)常(jin)化。这种周期的不同步意味着,即使A股预期收益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但并非每年都能领跑全球。

图3

这张由摩根大通统计的美国和亚洲各股市年度排名图即可说明问题,过去十年美股总收益领跑,但没有哪个市场能年年排名第一。

此外,从上文中的图1也可发现,A股的波动率相较别国股票更高一点,下面这张近十年A股PB变动图就是证明:

图4

A股作为新兴市场,对资产的定价效率还不够高,估值仍是个变量,从市净率的角度看非常明显。所以,明明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但A股却多次震荡。

因此,相对于一个全本地投资组合而言,全球分散有助于平滑波动,且不一定会损失收益。

正因如此,香港特区的养老金管理部门(预设投资策略)把全球股票而不是只投港股作为标的,简单好用、风险降低、收益也还不错。

01.4 为什么说要谨慎对待Smart Beta和行业指数?

读到这里,不知读者有没有发现:上述三种指数都是「宽基指数」,用专业术语是「市值加权指数」,再精确一点是「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指数」,把市场上大部分股票全部纳入进来,谁的规模(市值)大,在指数中占比越高,用这一揽子股票作为投资标的。

这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指数编制方法,我们所熟知的大部分指数(如沪深300)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此,标普解释道,市值加权是最简单、最容易跟踪(便宜)且最能反应经济发展的编制方法。

那为何不定投行业指数和Smart Beta指数呢?比如红利指数?

因为窄基指数无法全面代表经济发展,是「押注一部分、放弃一部分」的策略,本质上和主动管理的性质类似。既然只能投资一个指数,而且要十年如一日的投入,那就不要融入太多「主动管理风险」。

02. 全面覆盖A股


A股现有接近3900家上市公司,全部投资这上千家公司显然不是个好选择。覆盖所有公司不仅成本太高,且A股存在明显的「厚尾现象」,两者综合使得超小盘股的投资价值不大。

仅沪深300(A股流通市值前300家)就占据了A股56%的总市值以及81%的净利润,从指数投资的角度来说,只要这部分股票足以,毕竟几乎所有的利润都是它们创造的。

但沪深300显然存在一些问题——金融股比例太高,或者说传统行业占比太大,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在这一指数中的存在感太低,于是我们有必要扩大选择范围。

一个简单的选择是MSCI 中国A股国际指数,这一指数涵盖500多只股票,覆盖了A股前50%的自由流通市值。当然,更广泛的中证800也很不错,其相当于80%沪深300再加20%中证500,这一指数覆盖了A股前85%的自由流通市值。

读者可以选择 上投摩根MSCIA股国际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嘉实中证500ETF 等0.2%低费率指数基金实现投资目标。

03. 全面覆盖中国股票


如果按自由流通市值来给所有中国上市公司排个指数,那占比最大的成分股是腾讯和阿里巴巴,而不是贵州茅台中国平安

按照这种思路构建的中国指数有很多,我之前写过《再谈外资编制的中国股票指数》,其中以MSCI、标普和FTSE三家最为出名,考虑到三家国际指数公司仍在缓慢的纳入A股,和我们中国基民的投资目标不符,所以我选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FTSE Total China Connect Index(富时全球中国股票指数)来演示:

图5

以富时编制的海外中国指数和A股指数为范围,按市值加权分配后,上图就是一个覆盖全球绝大部分中国公司的被动指数,可以简单的归结为 45%的A股、40%的港股以及15%的中概股。这一指数能更好的代表中国公司的优质回报,相比只投A股还能有效降低波动率。

国内暂时没有很好的指数基金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所以读者可以借用上一节的A股指数基金,再加上 易方达H股ETF易方达中概互联50ETF 等指数基金拼合成上面的指数。

04. 全面覆盖全球股票


我在之前写过一篇《普通基民投资全球的正确姿势之海外股票篇》,文中提到了最热门的全球股票指数是MSCI ACWI 指数,这一指数覆盖23个发达国家和27个新兴国家,覆盖超过3000只股票,相当于全球股票自由流动市值的85%,极具代表性,可以很好的反应全世界的经济发展。这一指数近五年年化收益率为10.8%,波动率仅15%。

图6

就像中证800由沪深300和中证500组成那样,MSCI ACWI指数也是由 MSCI成熟市场指数 和 MSCI新兴市场 组成的,相当于85%的前者再加15%的后者。

因为其绝对的多元分散,几乎囊括了整个地球,所以这一指数是全世界众多机构的基准,特别是养老金的投资机构(例如香港养老金)往往会选择MSCI ACWI指数作为主要的跟踪标的。

虽然还没有相关指数基金可用,但仍可通过各类现有的指数基金拼凑而成,除上一节中国股票指数基金外,还可以利用 博时标普500ETF易方达日经225ETF建信富时100华安德国Dax30ETF华安法国CAC40ETF 配合完成,中日美英法德足以代表世界,比例可参考如下:

图7

如果可以接受主动基金,那么这只 上投摩根全球多元配置FOF 可一步到位实现目标。

05. 策略升级——极简定投2.0


机械的定投上面的某一只指数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存在一些问题:市场时冷时热,过热时再买入没有意义;定投一只股票指数意味着采用100%股票的资产配置,波动率会很大,定投体验不佳;高点不止盈可能会坐过山车;指数收益不佳……这一节就来简单讨论一下对策。

05.1 估值定投

由于A股尚属新兴市场,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随着投资者情绪等因素的变动,A股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即上文中提到的「估值是个变量」。如果能在每次定投时根据不同的估值水平投入不同金额,长期收益会明显变好。大多数基金APP都有类似的功能,即低估时加倍定投;正常时正常定投;高估时提醒清仓,虽判断标准有所不同但效果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成熟市场(例如美股和港股等)而言,其估值水位一向较为稳定,不适用于根据估值来定投,因为据回测数据显示这种方法的优化效果并不明显。

05.2 组合定投

全投一只股票基金,长久之后投资组合就变成全仓股票的高风险资产配置了,根据我之前写的若干篇文章,这样的风险等级并不适合所有人,应当根据年龄、收入和消费计划等设计最适合自身的投资组合。

简单的方法包括在定投股票指数时纳入一部分对应的债券,中国股票指数与中债基金(例如易方达纯债)一起定投,全球股票指数与全球债券基金(例如摩根国际债对冲)一起定投。

香港养老金中的预设投资计划设定股债比例为60/40,即不论投资者有多高的风险承受能力,每月定投时股票最高投资比例就是60%,并非全仓股票,我相信这是一个经过反复论证的比例。

05.3 再平衡

除了根据估值低买高卖之外,更简单好用的方法就是再平衡。例如原计划按股债80/20的组合来投资,但一段时间后由于股票上涨,投资组合变成了85/15,那么在未来继续定投时可以加大债券的比例,亦或者在每季度末手动再平衡,尽快把组合恢复到原本的80/20的比例。

再平衡同时适用于一次性配置和定投,这种机械化的操作可保证组合的风险等级不超过预定的计划。

05.4 主动基金增强

在A股中主动管理可以带来明显的超额收益,国内许多优质公募基金可以连续多年大幅跑赢指数。为此,在定投A股指数时,可以同时定投少量优质主动基金(按80/20的比例来分)。换句话说,即采用「核心-卫星」策略来优化定投A股的效果,者既不会偏离指数太远,又能提高收益。

06. 最后


本文讨论了在只能定投一只指数的前提下,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指数。虽说这个话题看上特别简单,但其实这也是一种极简的投资策略,适用于有长期现金流,同时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考虑。

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我还要再次作出文章开头的提醒:

网上很多「低估值指数计划」业绩优劣不一,业绩不佳的大多犯了一个的错误:低估值指数可以配置,但不适用于定投,因为低估值仅代表安全垫厚,大市崩盘市低估值指数跌的没那么狠,但并不意味着未来一定能跑赢市场,所以低估值指数的作用在于市场整体高位时降低投资组合的总体估值水平,减少未来的震荡幅度

在长期定投时,更应该考虑什么是「好资产」,这种「好资产」既要能体现经济发展的回报,又不能过于集中(回顾历史,有哪个行业/公司能十年二十年的高速发展?),所以押注一个国家(或全世界),挑选代表整个经济体的宽基指数(包括均衡型主动基金)是长期定投的更好选择。


作者:RTHR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人会持续分享一些QDII基金研究和海外资产多元配置的知识和经验,欢迎关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