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中国资本市场迈入而立之年。历经30年风云激荡,中国股市从零开始,从“老八股”到上市企业家数突破4000,股民人数突破1.7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同时,基金、期货和债券等市场快速成长。 资本市场制度逐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资本市场全面制度性开放有序推进,市场活力与韧性正逐步增强。在全球疫情暴发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成为资金避风港。 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证券、基金、期货等行业的资深人士,请他们讲述中国资本市场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分享其中的得与失、苦与乐。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已经走过30年,刘立达的从业故事要从30年前说起。 刘立达曾在央行履职长达20年,后加入资管行业,先后担任银河基金总经理、董事长。作为兼具监管思维和行业经验的管理者,他以制度建设和流程规范为抓手,理顺决策机制和工作流程,引入市场化考核机制,使银河基金的风貌焕然一新:公司近6年所创造的规模增长、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纳税额等指标,均占到成立18年以来的70%左右。 近日,刘立达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资本市场30周年专访。在银河基金董事长办公室,刘立达一身整齐的西装搭配单色领带,目光睿智,话语铿锵,颇有温文儒雅的君子风范。刘立达从自身从业经历的视角,向记者回顾了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走向规范的过往,他用“波澜壮阔,成绩斐然”来形容这段发展历史。 Image

早期资本市场是个新鲜词汇 刘立达结缘金融行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初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工作的刘立达,曾在图书馆任助理馆员,这是他深入接触和学习金融市场知识的起点。“那时央行的图书资料领先很多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回忆起那段经历,刘立达感慨,那时候还没有提市场经济,金融市场、资本市场都是新名词,央行图书馆有不少外文期刊,也有一些专业译着,使人眼界大开,其中一本绿色封皮、由原央行领导翻译的《金融市场》令他印象深刻。此外,当时央行研究所研究生部开设的课程起到了启蒙和发端的作用,也出现了一批金融市场方面的专家,他们在中国金融市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建树颇丰。 此后,刘立达在央行研究所的工作岗位涉及商业银行改革与经营管理,据他回忆,当时商业银行是金融业的绝对主体,资本市场还是一个新鲜时髦的事物,真正关注的人并不多。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开业,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标志着已经搞了几年,出现过一些问题的股票市场,得到了要继续发展的肯定,并且走上了系统化建设、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此后也有更多投资者开始关注和投身股票市场。当然,“赚钱效应非常重要”,刘立达回忆,最开始有些股票要靠动员来让投资者购买,不少投资者仍然对股票市场持观望态度,“赚钱效应”快速唤起了更多投资者入场的参与热情。 刘立达感受到资本市场对投资者的影响: 其一,资本市场的出现对投资者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那时候“炒股”几乎是“股票投资”代名词,成为一些人追求财富的途径; 其二,投资者学习如何投资的热情被极大调动,一些人通过多种渠道自学金融知识,大大加快了金融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其三,有更多的人密切关注时事热点及国家的方针政策; 其四,股票投资者往往对经济社会稳定有更有强烈的企盼。

投资者风险意识大大提高 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成立给予了市场极大的信心,刘立达认为,这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培育发展和宏观管理指明方向。

起步阶段的股票市场,在各个方面都很不成熟。“投资热情像是一把双刃剑”,刘立达回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是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在制度、市场、投资能力等都很不成熟的情况下,投资者的热情和冲动也很容易带来一些问题,对当时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都会带来压力。但除了早期的科学设计之外,股票市场更多是个实践问题,只能在有了之后才能谈到完善,规范当然重要,但也要在市场的运行过程中去不断完善。这对早期的改革者、管理者都是很大的考验,更离不开领导层的决心、勇气和英明决策。 弹指一挥30年,刘立达感慨,资本市场从无到有,规模由小到大,监管体系逐渐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大幅优化,投资者和企业逐渐变得更加成熟,尤其是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大大提高。 但现在仍然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中国是发展加转型经济体,这意味着市场制度环境变化比较大,导致投资更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快速发展和变革中的经济体又充满了机会。投资者既要安全稳定,又要获取更高收益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是矛盾的。”刘立达说。 发展至今,中国资本市场先后推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等二级市场,这实际上是为了细分风险等级,更便利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去选择投资标的。 回首资本市场发展30年的成就,刘立达最深刻的认识是投资者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的大幅增强。目前,理性的投资者在增加,盲目的投资者在减少,“投资者整体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增加。”近两年,包括公募基金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已经用业绩证明了专业投资的优势,也得到更多投资者的认可和支持。 制度在碰撞中完善 刘立达在央行研究局金融市场处工作时,金融市场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那时主要是以研究者、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市场,更关注资本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对货币银行体系会带来什么影响。”刘立达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资本市场规模太小,对货币银行体系带来的影响不明显,更多可能是对社会舆论等方面的冲击。

90年代中后期,刘立达发现,资本市场的规模在经历快速增长后,情况就不同了。所以开始有相关人士研究,资本市场的变化及问题对货币政策究竟会有什么影响;股市或者股价因素应否纳入货币政策的分析工作;宏观调控应否考虑股市因素等。 刘立达说,资本市场规模的壮大,已经成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去考虑宏观调控和资本市场中间存在的联系。 不仅仅是金融体系需要接纳资本市场这个“新生儿”,法律法规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这只能在解决改革与发展中碰撞出的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完善。 相关法律制度在逐渐完善,但执行之中是否能够真正贯彻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刘立达认为,其实资本市场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人性的弱点,追求财富的热情、进取心都不仅没有问题,而且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性力量,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收益而不承担相应的风险,要权力而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就是人性弱点中最常见的贪婪,是不可能的,而且危害巨大。 市场理念逐渐成熟 资本市场为什么能够一直发展?

刘立达认为,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逻辑和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看作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 “资本来自剩余。”刘立达说,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是资本形成。现代金融体系能加快资本形成,如通过资本市场的小额聚集功能,或者通过解决流动性问题来使更多暂时闲置资金得以发挥资本功能。 支撑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多剩余”,一个温饱型社会没有多少剩余;二是随着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金融业的发展,能够更高效地促进资本的形成。但这绝对不可过度,刘立达强调,过度就是杠杆,从很大程度上讲,杠杆就是低资本属性的资金用于高资本属性的投资。而且,投资是更复杂的事情,包括也要考虑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等因素。 “资本市场要解决资本问题,解决资本形成问题。”刘立达认为,目前资本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就资本形成和流动性提供而言,资本形成能力明显不足。尤其在资本市场中,交易心理和交易型的资金偏多,稳定的长期投资不足。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监管部门也十分清楚,近些年来采取一系列措施都在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已见成效。 当前,资本的体量仍在大幅增加,市场的产品供给逐渐丰富,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机制正在逐渐完善。 2019年6月,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落地。2020年8月,深交所举行创业板试点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在刘立达看来,这是市场自然发展的逻辑,也是更加成熟的标志。注册制意味着市场相对更公平,效率相对更高。“公司是否可以上市,更多交由投资者选择。”参照国外市场,政府重点抓好信息披露,专业机构帮助企业做好信息披露和帮助投资人解读披露的信息,投资者则自行决策、自担风险。 投身资管执掌公募基金 刘立达聚焦财富管理专业始于一本专业书籍。2005年,刘立达结束留学时带回来了一本英文书稿,并很快翻译并在国内出版了这本《全球私人银行业务管理》,“这类书当时在国内应该是没有的,就是想引入这一领域的理念及专业。”刘立达也明确了离开央行后的发展方向。

入职银河基金近5年来,刘立达从总经理转任董事长,对公募基金行业也感触颇深,“公募基金对从业者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尤其是职业操守都要求很高,也需要一定的忘我精神。要始终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也要把股东及员工放在自己的前面,担当和奉献决不是一句空话。” 受人之托,创造收益,公募基金才能募集更多资金。刘立达认为,除规模和业绩外,要进一步提高对投资适当性的重视,这一点也是监管部门多次强调的。 公募基金公司的成长需要各方面均衡协同发展,在刘立达看来,“公司除了精细化管理,更应强调协同发展,协同的前提是领导班子团结,以及在公司上下形成协同的理念和文化”。 银河基金是一家比较典型的央企,近些年来在股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大力推进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改革,着力进行体制机制完善,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公司更加注重抓好考核工作、投资决策和精细化管理。一年多前,银河基金就早于监管要求,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忠信、专业、阳光”的企业文化,并通过自身践行,逐步夯实公司的文化理念和氛围。 近几年来,银河基金的管理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公募基金规模稳定在一千亿以上;业务结构大大改善,目前权益类资产规模占总规模达到四成左右,个人投资者占比大幅提升,电商业务快速发展;投资业务连年取得显着成效;公司管理资产的回报率以及公司的财务成果都十分喜人,公司再次受到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的表彰,荣获“2019年度浦东新区经济突出贡献奖”。 公募需要创新和特色化 纵览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如何发挥专业优势?

“要突出专业性。一群专业的人以专业的方式,做专业的工作。”刘立达说,先要有专业理念和专业意识,其次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包括专业形象。 刘立达认为,目前公募基金要加快发展专业的主动权益投资,而不是一味地注重总规模的排名,这一点在监管方面是十分明确的,公司股东在各个方面也逐渐形成共识。 “我们要继续发挥优势,加快主动权益类投资业务发展。”刘立达提出,公司要继续遵循“平稳发展,蓄势突破”的主基调,产品类型的布局会更加注重均衡发展,产品的投资风格会更加鲜明。在投资决策上,在继续发挥好自下而上选择投资标的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宏观周期的研究。“夯基础、固优势、补短板、拓新途”,未来的长期发展目标一定是全产品线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但目前阶段会有所为,有所不为。 站在资本市场30周年的节点憧憬未来,刘立达给出了期待:“第一,资管行业未来整体发展空间非常大,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居民理财的需求会大大提升;第二,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第三,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会继续加快,这意味着同时会带来新的机遇和商机;第四,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还远远不足,一些优秀的公司更应该去做研究和开拓。” “希望公司尽快实现权益类资产规模翻倍,达到千亿元级别。”刘立达说,下一步会加快公司权益类基金业务的发展,同时也会继续大力发展固收业务以及一些新业务新产品。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1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共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行业竞争在加剧,刘立达认为,这更应该突出基金公司的专业性,形成特色专业化公司,如果都去抢规模排名,同质化竞争过强,可能会导致公司没有太多时间去研究创新和积累专业能力。 用一句话总结资本市场过去的成绩,刘立达眼神中透着坚定的光芒,“波澜壮阔,成绩斐然,困难不少,前途光明!”他接着说,中国资本市场的存在是重要的,也必须大力发展,这需要一批人的奉献和担当。 Image

银河舰队等你来“撩”

风险提示: 本公司投资观点的内容是公司对当时的证券市场情况进行研究的结果,并不构成对任何机构和个人投资的建议。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此类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净值高低并不能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基金的历史基金业绩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