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年硅片等原材料价格出现波动,但光伏行业降本增效趋势不变,尤其是部分集中式光伏发电成本开始低于火电。随着平价时代的到来,预计明年起光伏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车道,未来空间巨大。

光伏行业资深人士廖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从2012年开始至今,光伏的成本已经下降9成。现在组件的成本已经降到1.6元/w,如果进一步降到1~1.2元就与火电差不多了,异质结电池在2021年或成为降成本的突破口。光伏未来增长逻辑在于,存在持续替代火电、水电的空间,主要依靠装机量增长提升规模,大概会有8-9倍的空间。

最新消息显示,今年年底,光伏发电将从规模上超过风电,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而可以预测的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十四五”的光伏发电需求将远高于“十三五”。

此外,廖薇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明年虽然进入平价上网时代,光伏补贴彻底退出,但是装机量并不会因此出现下滑,还将继续保持上涨的趋势。

今年新增装机量预计达35GW

在经历2019年装机量下滑之后,2020年初虽然有疫情冲击,但光伏新增装机量很快扭转颓势:据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透露,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达35GW。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为18.7GW,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在今年的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表示:“从目前测算情况看,‘十四五’时期的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将远高于‘十三五’时期。”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2030年实现不低于20%。而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在能源结构深化改革的趋势下,在“十四五”规划中这一比例很可能会做出重大调整,可再生能源比例大幅提高。

光伏行业专家吕锦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比重要提高是由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承诺期限倒推所致。现有可再生能源中,核能的成本是上升的;水电资源的利用是衰减的;风电比太阳能更早降低了成本,其降成本的路径基本上是装更大的风机;太阳能发电降本依靠提高光电转化效率,挖掘单位面积的发电量和降低发电设备成本。

此外,太阳能发电产业链条比风电能更长,产业放大效应更优。太阳能还因为适合就地自发自用的分布式特点,相较于集中大容量发电,远距离输送更经济,加上储能的配套发展,越来越显示其“智慧”。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对“十四五”时期的光伏市场表示看好,并进一步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在70GW左右,乐观情况下可以达到90GW。照此推算,这也意味着未来五年光伏新增总装机量可能在350GW~450GW之间。

扩产潮将延续至明年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竞争与市场需求,光伏企业在近年纷纷大幅扩产,光伏上下游掀起的扩产潮自2019年开始持续至今,其中又以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为多。

据统计,仅在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企业投资超2000亿元进行扩产。其中,电池片及组件的产能超过300GW,涉及硅片、电池片、组件以及材料等多个环节,如晶科能源启动“再倍增”项目,总投资145亿元,将建设10GW高效光伏组件、10GW金刚线切片、10GW高效电池片生产及研发总部;隆基股份(601012,SH)今年前三季度投资总额逾200亿,项目包括单晶硅棒、硅片、单晶电池等。

此外,东方日升(300118,SZ)、通威股份(600438,SH)等上半年投资也在200亿元以上。

对此,吕锦标认为,总体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各端看是升级扩产,新产线替代旧产能,包括自己的旧产能。从结果看,系统效率是提升的,成本是持续下降的,这就是良性的过剩,适当的过剩完成了产业升级换代。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产能扩张的背后,是面对更加市场化的竞争格局。2020年是补贴退坡、实现平价上网的关键一年,据任育之透露,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光伏发电已经具备平价上网条件,且在2020年我国光伏竞价项目的平均补贴强度降低了3.3分钱。

这也意味着,留给光伏企业补贴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在补贴退坡后,产业链企业也要开始面对新的竞争环境,甚至可能出现“补贴越冷,光伏越热”的趋势,制造端的降本让平价之后的光伏发电惠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伙伴,多赢带来良性循环。

吕锦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不需要补贴的项目只要落实好电源点和电力接入方案就能上,不需要受补贴规模的限制,这样就突破了并网总规模,而且不受季节性限制。市场总量扩大和不再有淡旺季的均衡供应会进一步吸引资本,催生行业巨头,专业化玩家更高效的运营进一步促进度电成本下降,反过来加速补贴退坡。

不过,吕锦标也认为,明年的光伏装机量并不会因补贴没有了而出现不利原因,还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各家企业纷纷加码产能也是最好的佐证。

异质结电池有望成降本突破口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光伏企业扩产的背后,是新技术迭代更新。在光伏行业全面实现平价上网的大趋势下,如何降低度电成本是行业内的主要增长逻辑,异质结电池效率提升与成本下降路径明确,拥有更高转换率的异质结电池在降本增效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光伏行业资深人士廖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异质结电池之前受制于高成本(用银量太高),规模一直没起来,也没达到完全商业化水平。据她了解,现在设备厂商有研究银包铜,目的都是为了减少用银量。此外,设备投资下降是仅次于银的部分。此外还有靶材的制约,主要涉及铟,但从专家处了解到铟的储存量很丰富,大规模开采后成本有望降低。

吕锦标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从效率提升的技术路线图看,PERC之后就是异质结发力,当然这也只能主导三至五年。新的高效电池在小容量投放时成本反而更高,随着资本集聚和主流企业升级放量,产业链协同和装备等配套跟进,成本已经下降。主流电池企业在升级中有新进旧退的迭代,考量的是综合效益。

行业相关分析认为,2020年为异质结电池元年,2021年开始大规模渗透 。从单GW的投资强度与建设进度测算,预计HJT电池设备投产高峰期年市场空间将比PERC高50%-100%,在2022- 2023年达到接近200亿。

对此,廖薇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异质结电池技术在明后年技术成熟后,光伏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对行业的刺激非常巨大,等于又是一次技术变革,所以光伏装机量增长趋势非常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财联社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