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医保谈判靴子落地,此次医保谈判共计 704 种符合条件的目录外药品通过了申报环节,23 个品种(非独家)直接纳入,138 种(独家)药品被纳入谈判范围,外加目录内药品24 种,共对 162 种独家药品进行了谈判,最终 119 种谈判成功,其中目录外谈判成功 96 种,目录内谈判成功 23 种,平均降幅 50. 64%。

医保调整及医保谈判的常态化意味着创新药纳入医保的时间大大缩短,未来各大券商研究机构持续看好创新药及医药产业链。

看好医药行业不光是各大机构及广大投资者,还有鼎鼎大名的股神巴菲特。巴菲特和医药行业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在1999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有位股东问巴菲特:1993年医药股大跌,你却并没有趁机低价买入主要制药公司股票,是不是犯了一个大错误?

巴菲特回答说:我竟然没有那么做,简直太糟糕了。如果再出现这样的机会,我会在一秒钟内做出反应,以低于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的价格一篮子地买入一批大型制药股。

巴菲特如何投资医药股?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是什么?未来医药行业的重点投资在哪里?今天的研报翻译官将为大家仔细分享。

01

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

巴菲特的医药投资逻辑非常简单:主要制药公司业务竞争优势突出,而且具有长期可持续性。

巴菲特还说过:我不会试图选择出某一家单独的值得投资的制药公司股票,因为在医药行业要挑选出最后的胜利者实在太困难了,因此我宁愿同时买入一篮子主要制药公司的股票。(因此医药主题基金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医药行业投资逻辑


需求是医药行业最大的确定性

任何行业如果没有需求必将消亡,需求是医药行业最大的确定性,原因在于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生命的价值越来越得到尊重:

(1)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老龄化、收入提升消费升级、城市化、医保全覆盖及报销比例提升提供了需求快速增长的大背景;

(2)疾病谱的慢病化,慢病知晓率、治疗率提升,会使需求不断加速,以高血压为例,目前治疗率仅8%,等到器官受损、中风、脑溢血已无法挽回,加上糖尿病等慢性病,药物治疗已经成为大部分老年人的“刚需”;

(3)对于优势企业,在行业规范化过程中还能得到优胜劣汰的份额;

(4)如果能够打开国际市场,无异于打开了另外一片需求的蓝海。

当然,医药行业也不是每类产品需求都会快速成长,有些产品空间有限,需要瞪大眼睛,盯着老龄化、慢性病,才有源源不断而又快速增长的需求。

行业门槛铸就天然的护城河

没有护城河的行业是很悲催的,钢铁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你做我做大家都能做,一旦某个生意赚钱,国内就会一窝蜂而上,甚至比你产能做的更大,比你的成本更低。快速消费品行业就是因为门槛低,导致双汇、伊利、三全食品等净利率普遍在2~6%之间,完全靠规模、品牌竞争。

而医药业就不同了,即使拿出300个亿,也很难短时间内复制一个龙头医药企业。即使可以,那也是至少5~10年后的事情了。认证、注册、审查造就了天然的护城河;研发、销售、生产、管理同时理顺,才能协调发展。做药难,但是也决定了做药的高门槛,所以尽管研发、销售费用高企,但普遍有10~20%的净利率。

而目前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门槛太低,把关不严,导致出现17万多个文号的世界奇观,大量的药企靠拼刺刀生存,利润微薄、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看未来,相信药业的门槛只会越来越高,一个GMP、EHS认证、药品注册门槛就挡住了大批英雄汉,而且优势规范企业的护城河将会越来越宽,城堡也会越来越坚固。

行业竞争格局有利于优势规范企业脱颖而出


规范的优势企业在目前环境,会以较行业更快的速度发展。专利药企都是慢慢发展起来的,没有哪个一开始就有资格玩专利药,后发的只能追赶,不断的发展、积累向专利药企进化,是国内药企必走的历程。

过去11年已经出现了4个全球首发新药,需要的仅仅是时间和积累。专利药企如果不大量投入研发也会产生危机,专利集中到期也会导致专利药企的利润受到较大影响,而这为追赶者提供了难得的弯道超车的机遇。

02

2020年医药行业市场回顾

年初以来各行业板块整体上涨,医药生物涨幅第四

截止到2020年12月25日,申万28个行业两极分化,上证指数上涨11.36%。2020年,新冠疫情对于各行各业而言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市场不确定增加,医药板块相对优势明显,性价比突出,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医药生物指数2020年年初以来涨幅50.06%,涨幅排在申万28个子行业中4位,相对大盘涨涨幅为39.25%。

医药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中高水平,未来有望通过持续业绩增长消化估值

从2016年至今,A股医药生物指数(申万)呈现波动上行的态势,从估值水平上来看,目前估值为45.23倍,处在较高水平。今年年初以来的疫情影响,医药相对A股溢价大幅提升,后又从8月初的高点开始回落,基于医药行业的成长性,未来有望通过业绩增长陆续消化估值。

截止至截至12月25日,全部A股估值为15.76倍,医药生物估值为45.23倍,相对A股溢价率为187%。各子行业分板块具体表现为:医疗服务149.4倍,生物制品57.8倍,化学制药47.9倍,中药35.0倍,医疗器械33.6倍,医药商业17.5倍。

03

医药行业重点投资机会

医改新周期: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和投资主线

(1)创新药有望成为10年10倍赛道

相较于欧美日发达国家,我国创新药占比较低,提升空间较大。2015年美国药品市场规模为4390亿美元,其中创新药占比67%;欧洲市场1440亿美元,创新药占比60%,日本市场规模为790亿美元,创新药占比 68%;而中国,市场规模约1150亿美元,创新药几无占比。

保守估计我国创新药行业存在10年10倍的空间,有望成长出巨头与新贵。

我国创新药行业空间推演:据米内数据,2019年我国药品终端市场整体规模约2万亿,其中创新药占比仅约5%,约1000亿元。保守假设我国药品整体市场未来10年保持4.14%左右相对低速复合增长,则10年后我国药品整体市场扩大至1.5倍,至3万亿规模。再保守估计假设我国创新药占比提升至约33%(保守估计假设低于欧美日),至1万亿规模。则我国创新药存在10年10倍的空间,有望诞生一批成长型优质企业。若未来我国创新药占比提升至约50%,则我国创新药存在10年15倍的空间。

(2)医疗器械进入黄金发展期

医疗器械行业景气度高,未来十年将保持10%以上的增速增长。人口老龄化阶段处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2017年中国65岁以上人群占比约为11%,处于美国1980-1985年阶段,老龄化的加剧,将刺激对于健康产品的需求,而在这个阶段,美国也出现了医疗支出捉襟见肘的状况,而商业保险、MHO等也是在此阶段快速发展。我们认为目前我国从需求阶段处于美国90年代的阶段,2017年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增速约为20%,参考海外的数据,未来10年保持10%以上的行业增速具有合理性。

国产替代进口持续进行,新冠疫情或降价政策将加速进程。国产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部分领域的产品性能已经能够与进口品牌所抗衡,在不断的学术推广、销售培训、终端应用的过程中,客户对于国产品牌的认知将逐步提升,结合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以及产业链集群优势,国产替代进口持续进行。通过事件催化,例如新冠疫情或降价政策,我们认为将会加速替代的进程,头部公司优势进一步凸显。

创新医疗器械更新迭代,中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中国品牌逐步从模仿到创新,部分领域已现端倪,例如乐普医疗的可降解支架、心脉医疗的Castor分支支架、启明医疗的介入瓣膜等,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创新产品产出,目前中国已踏入创新医疗器械时代。

(3)疫苗行业景气度高,开启创新新周期

三代疫苗技术赋能国内自主创新,奠定行业十年长期增长。在新冠疫情之前我国二代疫苗佐剂技术仍停留在铝剂水平,新型佐剂的开发使用依然任重道远。而在mRNA疫苗等三代疫苗上国内领先企业已经和国际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冠疫情的快速审批更是缩短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审批流程的空前良机。一旦以mRNA疫苗为代表的三代疫苗技术能应用成功,则标志着国内疫苗行业在新一代疫苗技术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医药大消费,潜力大,景气高,相对优势明显


(1)连锁药店未来十年加速走向集中化

在连锁药店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至少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行业增长红利阶段,期间单体药店、连锁药店均呈现增长趋势;

第二阶段(2011~2015年):行业监管趋严、准入门槛不断提升,连锁药店迎来快速发展;

第三阶段(2016~至今):社会资本介入,一些公司上市带来更加丰厚的融资渠道,龙头效应愈加明显。

行业发展历经三阶段之后,我们认为行业的第四个发展阶段即将来临——商业化竞争红利+政策红利

大型连锁的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规模化优势凸显;

医保政策的趋严,“4+7”带量采购政策的推行等,处方外流,更加利好连锁药店的发展。

(2)医疗服务是最璀璨的明珠,最长情的赛道

医疗服务行业政策免疫性强,而且在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提升并丰富医疗服务资源的背景下,是政策的受益者。

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的提升,带来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释放: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保健支出从1985年的16.7元增长至2015年达1443.4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6%,从2013年开始处于稳步上行的阶段。

在此背景下医疗服务行业的需求依旧较高,具有长期稳定成长的基础,能支持一定的估值溢价,投资回报率依旧较为可观。

受疫情影响,部分医疗服务公司客流量有所下滑,但随着疫情的防控逐步推进,相关医疗服务的客流量逐步回升,预计有望迎来快速恢复。

04

汇名家观点——各大机构投资策略

平安证券:控费仍为医药政策主旋律,中长期建议关注消费型医疗领域及创新型企业。

华金证券:医保谈判落地,政策确定性释放,市场对于创新药悲观预期得到修复,医药板块迎来较好的配置机会,建议关注前期受政策压制的创新药公司。

天风证券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居民的医疗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医疗消费支出预计将持续增长,同时消费者对于更高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也将逐渐增长,有望推动医药消费升级。

信达证券:创新药品种谈判常态化开展,继续看好创新药赛道,看好兼具研发实力和准入能力的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05

研报大白话

2020年已经落下了帷幕,受新冠疫情影响,毋庸置疑医药行业成为战略价值最高的行业之一。短期来看,相关病毒防治领域的需求激增,尤其是海外疫情的蔓延给国内医药企业带来出口的第二波机会。长期来看,医药也是“新基建”的重要一环,包括医疗器械设备的补充升级和医疗信息化等在内的多个领域未来有望重点投入。医药行业兼具“消费+科技”属性和长期的成长性将能持续为投资者带来稳定收益。

内容来源

1. 东兴证券——《5G+可穿戴引领消费电子持续创新,供不应求加速半导体实现国产替代》

2. 华安证券——《2021年度电子行业投资策略:芯片百花齐放,电子创新不止》

3. 国盛证券——《电子行业:消费电子核心创新逻辑不改,龙头产业地位提升》

4. 国开证券——《2021年电子行业策略报告:景气与政策共振,半导体国产化空间广阔》

5. 银河证券——《电子行业深度报告:新时代、新格局,电子投资新机遇》

6. 方正证券——《电子行业专题报告:消费电子走向何处?》

7. 新时代证券——《消费电子持续升级,半导体供给依旧紧张》

8. 开源证券——《年度投资策略系列之六:消费电子:手机竞争格局演绎,新终端空间拓展》

风险提示本文中所有投资观点、投资标的均来源于上述证券公司研报,不代表本号的投资意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