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们说到,这个周末从定投收益率出发我忽然认识到了一些事情。。总结起来就是上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就应该去买长期收益最高的资产,宽基指数也好,主动基金也罢,不要去考虑左侧与右侧,在自己能理解的范畴下,就考虑未来的收益率就好。至于止盈也一样,结合估值来判断,止盈之后再重新寻找合适的资产。

这段话其实只有一个关键性概念'在自己能理解范畴下的,未来收益率最好的资产'。在昨天的这些思考之前,我依稀记得在哪里接受过这个概念,所以昨天才会在整理思绪之后找到了这个点。

很巧合的是,当晚我就发现了这个概念来源于何处。'唐书房'是我一直关注的,昨天书房实盘有了近两年来的第一次卖出记录,并且回顾了我记忆深处的这个概念,其实就是一张图。

按照老唐的原话:

这张图谈及了投资的两个秘诀:圈内+比较。

圈内,指永远只在自己能够理解的投资对象之间比较。

'自己能够理解的投资对象',这个概念非常非常重要。老唐的定义我不太清楚,但我估计是'自己能够白纸黑字,通过数据写出收益来源的资产'。我觉得可以更扩展一下,经过了两天的思考,终于想出了最符合我心意的定义。

什么叫'自己能够理解的投资对象'?那就是你不需要去问别人,什么时候该买,什么时候该卖,跌了怎么办,涨了又怎么办,自己知道到底能赚多少,又有可能赔多少的资产。

我想定义成这样就不用过多的展开说了,任何在你准备进行'比较'之前这几个问题都可以自己'门清'的资产,都可以上秤了。

接下来就是'比较'这个步骤。不同资产在'收益率'与'确定性'之间的比较,如果一边明显高于另一边,那就应该果断调仓。老唐在文章中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当我们完全没有任何能力圈的时候,这个天平的一头就是类现金资产,比如目前回报率约3.8%的货币基金。

而在我们理解本书前面谈到的股票回报的逻辑后,至少可以将当前市盈率约11倍(2018年10月初。11倍市盈率相当于投资回报率约9.1%)的沪深300指数基金纳入比较,于是沪深300指数基金就可以登上天平的一端。

期待三到五年内,沪深300指数里300家公司的盈利总额不断提升的同时,市场先生能推动沪深300指数投资回报率下降(投资回报率下降即市盈率上升,市盈率=1/投资回报率),两者叠加,给我们带来满意的回报。

比如未来三年时间里,假设GDP年增6%,CPI年增2%,则名义GDP为8%,保守假设沪深300成分股盈利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同步,则三年后沪深300成分股利润总额提升26%(1108%=126%)。

若同时投资回报率从9.1%下降到6%(即市盈率从11上升至16.7),投资者将产生91%的回报:(16.71.26)/(111)=191%。

很凑巧的是,文中算出的收益率,到现在已经成为了现实。但我们不能陷入'后视镜效应',更需要评判这是'错误的正确'还是'必然的正确'。从上述文字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

首先一项,资产最底层的回报逻辑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现金是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各类债券是叠加上久期之后的无风险收益率;黄金与原油都是商品,没有价值只有价格;股票的逻辑是企业盈利增长+股息收益+估值变化;这其中还可以分为指数基金、主动基金以及个股,指数基金相对简单,与股票基本逻辑一致,主动基金还涉及到对基金经理的理解与识别。个股的逻辑很简单,按照老唐估值法,那就是未来现金流到今天的折现,可难的是如何预测出未来的现金流是可靠的,是真实的。

其次,确定性问题。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只能想办法应对。在所有的资产回报逻辑之中,即使现金也存在着不确定性,更不要说其他资产了。能提升'确定性'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时间',一个是'认知'。

'时间'指的是,有些逻辑里的变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富有确定性。比如债券受利率波动影响,但长期来看利率中枢是下移的,关注长债因为票息收益肯定比短债高;比如股票的估值影响,短期会受较大影响,长期下来是相互抵消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盈利增长。

'认知'指的是,自己对这些逻辑到底有多大的确定性。黄金原油与哪些因素正相关,又与哪些因素最亲密;企业盈利的真实性以及未来的盈利如何预测;基金经理的理念与方法是否认可,敢不敢逆势投资。这些都对概率有很大的影响。

最后,风险问题。教科书中总把风险总结为'波动性',所以才会有资产配置理论,会有夏普比率,标准差这些指标。对于'人性'而言,这无可厚非,甚至我也常常使用这套方法。

但霍华德马克思将风险定义为'本金的永久损失',老唐甚至提出了'低回报风险'这个概念。所以'风险'这两个字还是需要因人而异,甚至因'钱'而异的。

如果你根本没有投资经验,波动性几乎等同于本金的永久损失;如果你家庭资产配置不完善,动不动就需要将投资的钱拿出来急用,那么波动性风险是你最大的风险,因为你根本无法承受亏损;如果你的钱长期不用,又对投资有较深的认识,那么你面对的更可能是低回报风险,就像老唐比较的沪深300与现金一样。

那么现在我可以列举一下自己能理解的投资对象都有哪些:

一、现金

也就是货币基金或者银行理财,收益应该到不了3.8%,甚至平均能否到3%都是未知数。

二、债券

短债接近货币基金,中债长期在3%~5%,长债在5%~7%。随着利率中枢下移,这个数值还会相应下降。现在基本属于利率水平高点,长债具有一定性价比。

这里还要特别说一下可转债,这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资产。我暂时还未深入研究过,现在只知道'股市下跌,可转债指数到底,股性消失,这就是一份'看涨期权''。所以现在这个阶段可转债在我眼中属于半股半债的性质。

三、商品

黄金与美国债券收益率呈正相关,与实际利率呈负相关,'世界越乱,黄金越好'。那么未来我看不到黄金上涨的动力。

原油有太多太多的相关因素,而且国内没有好的投资品,不在我能力圈范围内。

四、股票

最简单的是宽基指数。国内的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中证500。这其中现在只有中证500具有配置价值,剩下的我还依然持有,等待牛市最后右侧止盈的机会。

这里还要特别提到恒生指数,之前我在'广'组合中用易方达金融行业替代了他,但这次我又选择用恒生指数替代了中债,结结实实的打了一次自己的脸。原因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确定性'三个字。

第一次替换是算资产配置中的超额配置,目的是博取额外收益。这次操作不追求那么高的确定性,只是按照周期认为银保券在牛市后期会有更好的表现,同时银保的低估值可以对冲一些券商的大波动。与恒生指数相比,我认为其有更好的弹性,所以选择了调仓。

而这次替换那就是纯粹的追求',波动性我能承受,但我不能过于集中,因为没有那么高的确定性,我的'认知'不够到位,或者再换个说法,那么集中我就吃不下睡不着了。。所以这次我就不可能将中债的仓位全部换为易方达金融行业,而是选择了恒生指数这种确定性更高的宽基指数。

其次是Smart beta指数,我能看懂的也就两支,'神奇公式'与'中证红利'。其中'神奇公式'我一直用每月工资定投,就因为他一直不涨。。所以我投的很安心啊~

中证红利在我看来就是一份'基础收益高于货币基金的看涨期权'。最新一次调仓之后,整个股息率为4.66%,而且整体氛围相当低估,几乎已经到了人人唾弃的地步。在核心资产抱团的今天,这一份'清净之地'变得弥足珍贵。这其中有两个相关标的,一个费率低,一个增强型,我基于对大A非有效的一向观点,选择了增强型(富国红利指数增强)。

最后就是主动基金了。既然自己建了主动基金的组合,那肯定是自己最相信的一批基金经理了。'润'组合中的钱不会再增加了,作为'应急的应急'这些肯定够用了。如果未来有长期不用的钱,我会'几乎不择时'的买入'锐'组合或者'广'组合。因为这两者是我能力圈范围内未来收益率最高的资产了。

絮絮叨叨写了那么多,也算把最近这几天收获的东西总结表达了出来。或许有人会说在这么一个市场性价比不高的时间点,我会有这种转变纯粹就是被收益冲昏了头脑,到时候大幅下跌肯定有我好看的。不过我想说,既然踏上了这条类似于'闭眼死扛'的路,我就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就像那位不知名的同路人所说:

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一直做,然后等待时间的回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