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底以来,关于“春季躁动”的研报和讨论就格外多。
作为日历效应的一种,春季躁动指的是股票市场1月至3月会有较大概率的阶段性上涨行情。
某种意义上说,春季躁动受到市场关注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其上涨概率较大,更重要的是,它被认为是全年行情的晴雨表。参考国信证券的统计,2000年以来一共出现过6次2月份下跌,仅2020年没有满足“上证综指2月如果下跌,全年则大概率下跌”这一规律。
在一个情绪高涨的市场中,谁都不希望今年的春季躁动会落空。
一段相对容易把握的行情?
在不少研报中,“春季躁动”被认为是一件相对容易把握的机会。
如天风证券在关于春季躁动的专题报告中提出了“高胜率区间”,即1)以月度划分,2月单月的胜率最高,指数涨幅全部超过 50%;2)以政策节点划分,从春节后到每年两会前这一阶段胜率最高,除上证50以外,其他主要指数上涨概率都超过70%。因此,即使在Q1全区间市场表现一般的年份,同样可以通过“高胜率区间”来把握春季行情。
另外,国信证券也在报告中提到,无论从总量还是结构上,春季躁动行情都相对容易把握。比如,行业表现上看,春季躁动行情中,中上游周期性板块以及汽车、纺服、商贸等消费板块上涨概率大幅居前。另外,从2000年至2020年各行业相对上证综指的超额收益来看,最大概率获得超额收益的几个行业包括建材、有色、化工等中上游周期行业以及汽车、纺服、商贸等消费板块,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均超过了80%。
关于“这次不一样”的提示
历史会押着相同的韵脚,却不会轻易重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规律可贵,但每一年的不同也许更加值得关注。
从新年的第一个交易周来看,虽有躁动,整体市场的赚钱效应却不强。以至于在广发证券将今年的春季躁动称为“非典型躁动”。
其在报告中指出,正常情况下,市场指数的表现与其中上市公司的上涨占比应该是正向相关关系,今年以来的“指数上涨+广度下降”的喇叭口并不常见,历史经验来看,这种背离的持续不会超过10周,当前持续8周的分化行情正接近历史上限。2014年、2015年以及2017年在分化演绎到极值后上证综指均出现短暂的调整来消化分歧,随着业绩预期与估值的匹配度阶段性失衡,其它赚钱效应的板块将分流资金,使背离得到修正。今年的A股春季躁动,震荡可能会加剧。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显“不同”的提示,如果市场和基于市场的“一致预期”本身进行博弈,早春的躁动就有可能会出错。
乍看之下,这个观点有点绕,其出自于开源证券的报告,具体的说法是,从跨年行情走向春季躁动正在变为市场共识,这种一致预期可能已被两类交易行为所定价:11月,由于至少1季度经济本身没有问题,伴随疫苗推出迈入经济复苏;12月,由于相信1季度市场没问题,因此利用年底和基本面的有限变化加仓新能源和白酒。对于远期观点的一旦形成共识,就会贴现到当下资产价格中,这构成了一致预期往往错误的原因。历史经验指示,在公募重仓股12月大幅跑赢市场后,在随后1季度的收益往往为负,公募基金业绩整体也不佳,而一旦市场赚钱效应减弱,机构负债端出现波动的可能性将上升,如此,一致预期就会出现较大的出错概率。
虽然说在众多春季躁动相关的报告中,这份关于一致预期会出错提示的声量显得有点弱,但它却给我们提了一个很好问题,如果市场已然高度预期在某个具体的时间段/某些行情会有机会,又有谁会愿意去守最后一棒?
从这个意义上,参与春季躁动投资的难点从来都不在何时介入,而在如何全身而退。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 中泰开阳价值优选混合(007549)
- 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006567)
- 中泰沪深300增强C(008239)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