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当他拿黄金做赌注时,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的定义是“凡外重者内拙”,由于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糟了。现代医学称之为“目的颤抖”。第一次看到这则小故事时,大概是2003年,看完后深有感触,心理素质是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构成,大体则有,具体则无,这对于自己日后投资体系的形成非常有启发。

投资是一场修行。所谓的修行,无非是用一生,来与人性和解。人性很难改变,我们也无法控制人性的弱点,投资面对的市场,从来都是情绪化的,失败和犯错是常态。我们能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科学的投资体系克服人性弱点,知止,坚持长跑,独立思考,学会留白。

投资是一场修行

股票投资中投资心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股票投资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投资心理的历练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磨练,是随着投资实践而不断提升的,经历的多了,见识多了,自然而然对很多事情就淡定了,就理性了。一名研究员刚开始做投资,在他下第一单的时候,是提心吊胆的,反复看几遍,才会按确认键。第一次遇到熊市的时候,每天看着直线下跌的净值,内心是绝望的。而看到净值的上涨时是兴奋的,很难做到宠辱不惊。每天的净值涨跌都很关注,印象里有一位心思细腻的基金经理,每天收盘会逐一问周围的基金经理,你涨了多少啊?哇,好厉害。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经历了这个过程。

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广为流传,也激励着大家在年轻时力争上游,希望早日成名。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年少得志,早早出名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出名后对于自己的判断容易偏乐观,很容易对于常识性的问题出现错误,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有投资明星在的聚会,整个场子只听到明星在侃侃而谈,多数情况下,这个时候离明星的滑铁卢也很近了。捧得越高,摔得越重,在投资界见证了太多的“流星”,好可惜,年纪轻轻黯然离场,其中有不少自己的朋友。一名优秀的投资人员最好是有过痛苦的失败经历,才能真正的成熟,因为只有失败后的独立思考,才是真正化入骨髓的思想。当然前提是不能出局,所以非常欣赏杨天南的一句话“我还在”。写到这里,脑海里闪出一句话,“我思故我在”源自哲学家笛卡尔,属于典型的唯心主义,意思就是说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因为当我怀疑其他时,我无法同时怀疑我本身的思想。这里套用一下哲学家的这句话,在投资这个行业,只有不断独立思考,才能生存下去。就投资心理的锻炼而言,我想一名顶级的投资人员应该是看繁华落尽,许一世沧桑,风轻云淡,宠辱不惊。作为追求的境界吧,我现在肯定做不到的。

投资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建立信仰的过程,也是人性的修行的过程。没有投资信仰,很难在投资这条路上走很远。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会导致主体从客体中去寻求佐证。每一个人都希望有比较高的境界,年少时特别羡慕六祖慧能大师的顿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弘忍大师讲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顿悟。经历了人间世事,历经沧桑变化,始知你我皆凡人,要实现从有相到无相的境界,还是要踏踏实实的修炼,“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人性很难改变——索罗斯不是巴菲特

巴菲特和索罗斯是截然不同的两位投资大师,巴菲特买入并长期持有,索罗斯给人们的印象是投机。这两种风格可不可以互换,实际上人的性格是与从小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的,与他们的性格、阅历、知识结构、人生信仰是密不可分的。

巴菲特是幸运的,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应该说巴菲特出生在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刻 ,1929年到1933年的大萧条发源于美国,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现代社会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美国在那场战争中获得了战时繁荣。随后美国经济一路上行,在巴菲特的一生,美国本土没有发生过战争,美国在全球的地位逐步提升,打开道琼斯工业指数的走势图,可以看到在在1932年出现最低点40.6点后,一路上行,很少出现调整,1987年出现股灾,随后每十年左右出现一次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注定是人生赢家,他就是美国梦的代表,也基本决定了其长期坚定看好美国的信念。

索罗斯和巴菲特出生于同一年同一月,1930年8月12日,乔治索罗斯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44年,随着纳粹对布达佩斯的侵略,索罗斯的幸福童年就宣告结束了,随全家开始了逃亡生涯。后来索罗斯说,1944年是他生活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从生死危难中学会了生存的技巧,这其中的两条经验对他此后的投资生涯很有帮助,第一是不要害怕冒险,第二是冒险时不要押上全部家当。

这种童年的经历基本决定了两位投资大师对于世界的看法,决定了他们的性格。索罗斯注定不会买入长期持有。人性是很难改变的。

人性的弱点,你是无法控制的

人性是有弱点的。这些弱点根植于每个人的人性之中,在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来,比如贪婪,比如懒惰,比如懦弱,比如自私等。这些弱点如果不加以控制,显然不利于德行的修养。因此,修行的过程就变成了控制人性弱点的过程。

但是有些情绪你是无法控制的,比如在高空的绳索上行走,你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恐惧情绪的,恐惧的形成有着自己的神经机制。科学家发现,血清素这种神经传递物质似乎支配着我们大部分的行为,它会形成一种正反馈,但如果随机产生的外部作用力出现,则可能引发反方向的运动,造成恶性循环。

所以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不必奢望去对抗自己的情绪反应。贪婪和恐惧是人的本性,是人类几千年进化的产物,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写道:“从古至今,人类的本性几乎从来没有改变过,从来没有!” ,阿德勒也说过“每个人的宿敌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自己”。

即使再优秀的投资人员,也难以避免人性的弱点。彼得林奇说;“投资的窍门不是要学会相信自己内心的感觉,而是要约束自己不去理会内心的感觉”。斯宾塞约翰逊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也写道:“(小矮人)唧唧知道,某些恐惧是有益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人们避开真正的危险,但是,唧唧意识到,自己的大多数恐惧是不理性的,会妨碍自己在必要的时候做出改变。”。

所以了解自己很重要,一个投资人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类型,制定相应的操作策略,这包括组合的激进还是谨慎。组合集中还是分散。

市场先生的情绪向来不稳

股票市场是一个恐惧与贪婪交替发作的市场,人们的情绪受到股票市场暴涨暴跌的影响会出现大起大落。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寓言故事说的是:“市场先生的情绪很不稳定,。。。。,在有些日子市场先生很快活,只看到眼前美好的日子,这时市场先生就会报出很高的价格,其他日子,市场先生却相当懊丧只看到眼前的困难,报出的价格很低”。

有两个理论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股票市场整体的非理性行为,一个是经济学的,一个是社会心理学的。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开篇就用一个生动的案例诠释了个体理性与群体非理性之间的关系,大致意思是,一群人在看电影(大概是类似于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露天电影),为了看得清楚些,每个人都伸长脖子踮起脚尖,结果效果和原来没啥区别。他称之为“合成谬误”,合成谬误是缺乏创造性和开拓性的表现,在公共选择理论中有三个经典理论模型都揭示了这个问题,即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动的逻辑。奥尔森在1963年出版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提出:“个人理性行为往往无法产生集体理性的结果”,简称“奥尔森困境”。这个理论模型用来分析股票市场是很有效的,每个市场参与主体的有限理性行为,最后造成了整个市场的不理性。

另外一个分析模型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这里对股票市场的情绪化波动用了两个理论去解读,是为了告诉大家市场先生是不理性的,千万不要被他左右情绪,而是要做个理性的旁观者,冷静地观看他表演。“市场先生对我们有用的是他口袋中的报价,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市场先生看起来不太正常你就可以忽视他或者利用他这个弱点。但是如果你完全被他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市场先生是高度情绪化的,保持理性是应对市场的最有效方法,不为所动,在剧烈波动的市场中寻找机会。

早期的股票市场以散户为主体,参与主体数量巨大,完全符合上述模型。现代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参与主体的机构化,散户通过申购赎回产品来影响股票市场,但机构投资者的短期排名考核机制又进一步强化了从众行为。机构投资者时代ETF的大规模扩张,强化了羊群效应,所以,机构投资者主导的股票市场,不仅没有减弱市场先生的非理性程度,反而是强化了这种趋势。

上述分析模型,对于股票市场、某个行业、某只个股的分析同样适用。所以有投资者做出了行业、个股的市场反应模式曲线,我想作为一名市场参与主体适当研究这种曲线应该是有帮助的,但是我们本来又是局中人,必然会导致这种曲线的变化与不可测性。没有所谓的逆向投资,一定要坚守自己内心的信仰和认知,不要为了逆向而逆向。

失败和犯错是常态

投资的过程就是做大量决策的过程,不犯错不可能。大家实际上非常担心出现失败,出现错误,实际上出现失败和错误非常正常,应该说是一定会出现错误和失败的!大量的投资决策怎么能保证不出现错误。主要是出现错误以后,如何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保证尽可能不要再出同样的错误。要去检视中间出现错误的原因,避免出现重复的错误,尤其是不要出现大的错,不可挽回的错误,把自己一下子立于死地了,出局了就没法玩,没法改,这个机会就没有了,这个是要避免的。

几乎每一个优秀的投资者都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艰难的时光,这段时光可能会面临着业绩不佳的压力,面临周围的种种怀疑,甚至是发自内心的放弃的愿望,周围全是漆黑,看不到一点点光亮。放弃是容易的,坚持是艰难的。做投资也必然要经历艰难的煎熬,懂得这一点,面对困难就会坦然些。挺过去了,认知上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人生会有一个升华。

运气是暂时的,拉长看,好运和坏运是可以抵消的,当面对运气带来的成功时务必清醒,切不可得意忘形;同样当坏运气降临时,也不要妄自菲薄。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大局观的人。这是我们在投资这场修行中,最重要的事。

知善行善。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场,要怀有一颗善良之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股票市场有各种各样的机会,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自己赚哪种钱,要赚有利于社会的钱,与优秀的公司为伍,明白了这一点,就能面对各种诱惑不心动,坦荡如砥。

格局要大,心胸要开阔。以善为出发点,我们就容易找到我们所坚守的原则,做一个长期主义者,虽然这个词已经被用滥了。彼得彼得森在《黑石的起点,我的顶点》一书中,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为:“回望过去,我遇到的机会最后都成了二选一的题目——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而我的选择都是——长远利益”。你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心理学家查尔斯麦基《可怕的错觉》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相信的力量的背后,是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只有我们相信的东西,才可能反过来选中我们。叔本华也说,“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所以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很多情况下投资人员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最终的选择结果是自己内心的信仰。王阳明“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笛卡尔“无法做出决策的人,或欲望过大,或觉悟不足”。

短线交易就是斤斤计较,试图抄在底部、卖在顶部也是斤斤计较。要么是得失心过重,要么是认知不足。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你不可能永远买在底部、卖在顶部。频繁交易经常会演化为情绪驱动型交易,引发焦虑的重要原因是过急,急于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做个长期主义者。犹豫的人、优柔寡断,常常是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没有信仰,继而缺乏判断问题的标准。不要频繁交易,不要尝试用资金优势去影响股价,不要利用内幕信息。

避免情绪性交易,关于是否盯盘,要问你盯盘交易的是什么,如果是根据价格曲线进行交易,实际上是情绪驱动的交易,效果不会太好。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比较公司内部日内交易成本与当日收盘价格,这个指标非常好的基金经理恰恰是业绩不好,因为这种情绪交易充其量是平抑了一天的波动。并且最糟糕的事情是,你把精力放到交易上,用来研究基本面的时间就少了。时间长了就成为一名交易型选手了。

所以在选择股票的时候,一开始必须立足于长期,而不是想着三两天就跑了。两三天拼的是交易水平,三两个月看的是策略,一年拼的是勤奋,三年看眼光,五年看格局了。

以科学的投资体系克服人性弱点

投资是科学,也是艺术,价格交易的是人性。要做到知行合一,就要克服诸多人性的弱点,保证投资过程按照理性的决策进行,而不是为情绪所驱动。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团队要提升整体认知水平,规避掉个人人性的弱点,就要在投资体系、投资流程上下功夫。

在日常的研究管理中,在我当研究总监的十多年中,类似的事情很多。在买方的投研体系中,研究部总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投资业绩好了,基金经理很牛,自认为水平很高,当业绩出现波动时,最好的理由就是说研究水平很差,这是有一些深层次原因的,从人员构成上来说,研究员普遍年轻,经验不足,从对股票市场的感知上来说,由于研究员不实际操作,对于市场的感知要弱很多。从沟通上来说,当时的基金经理多数不是从研究员出身的,彼此缺乏理解。有一个现象很有趣,就是研究员的模拟组合、重点推荐,整体跑的非常好,远超过基金经理精心挑选的股票。这直接促成了我们打造“研究驱动、投研一体”的投资体系,作为研究总监,在如何加强研究部的内部沟通,加强研究员与基金经理的互动上下了很大功夫,如会议制度体系、报告体系等。流程、体系的落实效果很大程度上在于细节,如何高效组织晨会,谁主持、谁发言、时间怎么控制等等。激励机制的设计也是服务于这样一个思想的,既要保持一定的工作压力,又不能压力太大,避免动作变形。

科学的投资体系可以有效地克服人性的弱点,达到知行合一,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产生极强的执行力。优秀的投资业绩来自于科学的投资体系、完善的投资流程和投资人员的辛勤工作。

知止

最大程度的避免投资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很重要的一个课程是心态的控制。

凡事物极必反,投资亦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非常顺利、非常舒服的状态是小部分时间,懂得这一点,凡事不求做到极致,满意就好,对于投资中的得失也就看得淡然了,胜不骄、败不馁,败不馁容易,胜不骄难,因为败了只能自己爬起来,别无选择。当你取得辉煌的业绩时,有几人能做到胜不骄,没有,至今未遇到过,这是人性。

著名的蓝斯登原则这么说,“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下来时可能会滑倒”。进退有度,才不至于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宠辱不惊。在顺利的时期,一定要做好失败的准备,这样即使出现失败也不至于到绝地。

给自己定一个不太高的目标,比如中等就可以了,能够保住位置就行,只有这种心态,才可能去深入研究公司,才会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从术的角度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知止。千万不能犯大错误,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绝不能做出超出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还是说的价值观要正,不能有个机会就抓。《孟子?尽心》,“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审时度势,不做违反规律、违反道义的事情。这里的危墙,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比喻或一个象征,象征着一种趋势和潜在的发展规律,或者是一种社会规范。投资能做到知止,懂得知止的人,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才不会被带着走。

不过对于刚刚做投资的人来说,从一个研究员到基金经理这个过程是起码有半年时间需要你去适应,因为状态就是不一样的。一个要游泳的人,在岸上学了很长时间动作,但是把你弄到水里去,你还是要呛两口水的。克服对水的恐惧和这种不确定,慢慢熟悉市场的水性,才能逐渐做到游刃有余。

除了这种状态的切换与适应,再有就是刚才提到的心态的适应。

还是要立足于长期的视角,你的动作,你的心态不能像短跑,跑百米,因为这样,你可能跑几年以后,你就真的跑不动了,消耗自己太多,所以还是要开始就是一个长跑的心态。对自己的目标不要设定的太高,因为你刚刚开始做,你说你特牛,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程度,还需要市场的不断打磨。如果在这个时候心态上飘了,是会带来一些问题的,可以说后患无穷。

坚持长跑

我们经常说做投资是长跑,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以百米跑的动作参与。长跑意味着是放弃短期的领先,看谁跑的长,跑的远,所以在跑的过程中,要以可持续的动作和强度参与。

首先,不要过分看重短期业绩排名。作为一名投资新手,经常有一种迅速出名的心态,表现在投资上就是容易大幅偏离,靠行业偏离来获取高收益,理论上来说,这种偏离带来大幅收益的情景并不多,所以很难维持长期的优异业绩。

其次,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在投资实践中不断扩大能力圈。在公募基金行业,因为有卖方团队及本司研究团队的支持,加上资产组合的分散特点,基金经理经常会投一些不熟悉的股票,如果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了,这种方法是可以的。但是对于自身投资能力的提升和积累未必有帮助。没有独立思考就会成为庞大投资机器的一个螺丝钉,离不开团队,很难成为优秀的投资者。彼得林奇是全球基金业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由他执掌的麦哲伦基金13年间资产增长27倍,创造了共同基金历史上的财富神话,彼得林奇的股票投资理念已经成为投资界耳熟能详的经典。由于资产规模巨大,彼得林奇13年间买过15000多只股票,其中很多股票还买过多次,赢得了“不管什么股票都喜欢”的名声。大家想一下,平均一年要投1000多家股票,平均一天要研究三只以上股票,怎么可能呢,那基本意味着很多股票是不熟悉的,即使熟悉也是跟不住的,要能够持续的在这个市场中生存,这种打法显然是有问题的。

再次,做投资不要入戏太深,如观韭菜生长,如看笔墨风干。一旦入戏太深,思维的高度就有问题了,容易被局部的问题所束缚。真正看清楚一个问题,最起码是在更高一个层面。入戏太深容易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投资中,对于无用的东西是无暇顾及了,但市场的方向性变化,常常是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在起作用。如果认知的圈子太小,就永远不会在发生剧烈变化时做到有前瞻性。庄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也。”梁文道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这一点还是深有体会的。

第四,做一个简单的人。人生没有那么难,是你自己让人生变得复杂了。其实,人生单纯到令人难以置信。只有简单,才能专注,只有专注,才能做到极致。你只管专注过程,剩下的交给天意。专注就是要心存敬畏,敬畏市场、敬畏变化。要专注于最核心的问题,比如组合的管理,仓位、行业配置和重点股票,一定要定期检视,而不是拘泥于某一个股票。

最后,热爱生活。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他的就没有什么困难。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一生遇到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于这种人”。有一帮狐朋狗友是幸福的,高手之间可以互相启发,毕加索说过“拙工抄,巧匠盗”,要熟悉人类在各领域的最优秀的成果,并尝试融入到你在做的事情。保持健康的身心是长期投资的基础,有时低谷恰恰是因为身体健康的欠佳。当身体羸弱时,对事物的判断容易偏悲观,决断力会大大下降。

独立思考

优秀的投资者要尽可能做到理性。而做到理性,就需要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就会被情绪所左右,或者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关于读书和思考的关系,可以说的话很多,哲学家叔本华的研究应该是到了最高境界,推荐大家读一下他的文章《比读书更重要的是什么?》。孔子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说法,叔本华在这篇文章中对学习和思考做了条分缕析。“我们若要将所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变为己有,并且能够充分应用发挥的话,就必须经过思考的过程”,“只有自己本身的根本思想才是真理和生命力,因为只有这些才是一个人能真正、完全理解的”。从根本上说,只有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们的眼神充满从容和淡定。独立思考是一个需要勇气的事情,如果做出的判断与大多数人的想法相悖,坚持自己思考的独立性将会受到考验。

谦虚是独立思考的前提,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智慧的开端。16世纪的法国散文家蒙田曾经说过,“任何希望治愈无知的人必须首先承认这一点”,当一个人心态满满的时候,是很难听进去别人的建议的,这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大瓶颈。在当下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不断学习应该是一个职场人士的标配能力,学习的前提是要打开自己,让自己的心态归零。保持批判性的开放心胸,而且不以改变看法为耻。庄子也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独处。《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适当远离繁华,保持清净之心,能看得更清楚。叔本华也说“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只有能够独立思考,才能避免盲目从众。从众性是与独立性相对的一种意志品质。勒庞的《乌合之众》中写道,个体大多是聪明的、理性的、冷静的,但一旦陷入群体或成为群体的一员,就容易变得迷信、盲从、愚蠢、暴力。告别从众的愚蠢。诚实是最佳品行,尤其是对于自己内心的诚实。从众会带来安全感。

经历过投资的牛熊、成败的历程,真正沉淀下来的投资思想,是坚定的、内在的。尼采说:“通往智慧之路必经三个阶段。一是合群期,崇敬、顺从、仿效比自己强的人;二是沙漠期,束缚最牢固的时候。崇敬之心破碎,自由精神茁壮生长,重估一切价值。三是创造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但这肯定不是出于某个权威,而仅仅是出于自己,我就是命运。”

投资要学会留白

《人生要学会留白》作者是周若渠,主要讲述如何在生活中懂得留白,风雨不惊,宠辱偕忘。在人生这道大考题上,要写出精彩篇章,应当有些留白。从投资工作角度来说,也不可把工作之弓拉的太满,太满则易失去弹性,失去智慧,变成一台机器。生活的从容淡定一些,有一些闲暇,有一些嗜好,让生活有趣味起来,风清云淡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哲学家约翰洛克说,“你担心什么,什么就控制你”。

在投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卡住”的现象,陷在一个小圈子里出不来,没有思路了,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用力过度,思维没有了张力,脑子转不动了,心累了,要给心灵放个假了。很多朋友交流过,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是彻底放下,休息几天,纵情于山水之间,学会放弃,放下该放下的,放下了心就宽了。

古人云: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男士偶尔放纵一下,比如冥想就是一种很好的休息脑子的方式,简单一点就是打打游戏,彻底放松。

或者在业绩不佳时,彻底忘记,暂时离场是最佳方式。如果苦苦思索,天天被组合的波动所牵动情绪,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像开头讲的“目的颤抖”,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鲜见:太想写好字的手会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会颤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讲得非常好,做投资的初心就是为投资人获取收益,收益的来源是企业利润的提升,很简单,但在长期的繁杂工作中,容易会忘记初心,而沉溺于繁琐的日常,所以需要经常提醒自己,回望来时路。

恐惧心理来自于对不确定性的担心,那么毫无疑问提升对交易客体的认知水平是最好的克服恐惧的方法,但是任何认知都是一个概率事件。对于不确定的应对就是分散投资、组合投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个投资者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则往往会偏离正确的市场分析的方法,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分析,也常常会背离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投资市场不同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当人们从事任何社会职业时,人性的弱点往往还可以用某种方法掩饰起来,但是在投资市场上,每个人必须把自己的人性弱点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是根本无法遮掩的。

小结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投资实践,投资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积累了很多,正如一位久经沙场的战士,必然是遍体鳞伤。本系列随笔所提到的投资中的观点和案例,很多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现在看起来是刻骨铭心,经验对于未来未必有用,但教训一定是有用的。之所以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一则是供后来者参考,少走些弯路。二则很多想法很散乱,整理出来,相当于卸下了包袱。六篇随笔完成,感觉浑身轻松了很多。放下,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