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萧条,中国的繁荣;

中国史诗级牛市正在走来; 中国走向国强民富时代; 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正在走来;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个人持仓,仅作为个人思考记录,不构成投资意见,股市有风险入市要慎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公募的基金经理们开始喜欢讲故事,涨的越好、越贵的越喜欢讲故事,什么市场空间巨大、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改变生活、改变世界,甚至还有知名私募基金经理也在说买改变世界的公司。所以每一次泡沫的时候都会产生无比坚定的信心和信念,然后用未来如何、市场空间巨大来阐述泡沫的投资。 投资的世界中真的是这样吗?低估值的时候用这些去阐述,可以证明一个人的眼光、视野和认知,但是到了高估值和极高估值的时候这些理由已经变为了传销的故事,这个时候的股票更多反应的是“票”的属性而不是“股”的价值属性。但是绝大部分人会用上涨强化这个逻辑,形成信仰,类似当年的乐视网一样,所以切忌要弄清楚买卖的理由是什么,不要用反了。 如果是趋势投资无可厚非,因为趋势投资有相应的止损条件,不要用各种逻辑来为泡沫时候的做注解,那只是趋势投资干的事情,不是价值,只是供大家炒作的票。公募基金在我前年提的资产荒的背景下获得了十五年都没有的大额资金流入(2019年公募偏股型基金规模是2.6万亿,2020年一年发行接近3万亿),抱团的坚挺和坚硬已经绝对不输基本面能够解释,只能站在更高维度层面去看待这些事情。所以不要说到最后连自己都信了,人是很容易欺骗自己的。 乐视网的44.7的高点还在软件中可以查到,所以请大家保持一定的理智和冷静看待新兴产业,因为新兴产业都是在一场伟大的试错中前进的。 我用今天这篇文章提出来一个新的逻辑和新的展望,为某些传统行业做一个新的前景展望和注脚,因为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注定着一些传统行业所面临的十年维度的向好,而空间和未来要远远好于新能源系列,这个背后是“世界的萧条,中国的繁荣”这个我三年前伟大命题的一个注脚,是中国崛起必然会出现的时代命运,“一带一路”也许到了兑现的时刻。 在我看来建筑板块的投资机会也许是不错的,这个的幅度和空间也许有可能超过“一带一路”时候的幅度,因为将要进入业绩兑现期,也许不是简单的成熟没有增长的行业,也许会变为成长股。 我将从自上而下的各个环节去阐述这个全新的世界和这个投资逻辑,必然会从我三年前的“世界的萧条,中国的繁荣”说起,因为这个是世界总的发展轨迹和趋势,是这个决定了国家各行各业的市场大贝塔空间。之后就是从业绩估值等方面阐述这个的可能性,提出假设跟踪验证。 也许整个过程会比较拖延,但是一些蛛丝马迹已经证明我以下的推论已经有开启的动向,也许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大的动作和行为去推动全面地落地。     一、世界的萧条和中国的繁荣 这个是我三年前所阐述,我从居民财富创造、财富分配、制造业的强弱、全球产能、各个国家资产负债表多项内容所阐述的内容,这个文章的成文是在2018年3月份,后来在这个内容的基础上我继续扩展形成了《估值逻辑—中国的繁荣》一书,在这个文章和书里面,我提出来“国家制造业的强大和升级”是国运之本,也是保证我们繁荣的根本,而在那个时候还在怀疑“国运”、还在说中美惨淡的前景,甚至有两篇骇人听闻的文章《假如帝国的黄昏》、《在祖先的大地上流浪》。而我在当时写的内容只有一个——中国的繁荣,中国真正的繁荣在后面。 三年后看现在的世界对比,我们蓦然发现,当初的种种论据都已经成为现实,已经是各个公众号文章推送阐述的落脚点,在新冠病毒面前,欧美体系暴露出种种的问题,都和我当时世界萧条的内容是相符合,新冠只是加速了他们问题的暴露,而不是新冠导致了这些种种问题。同时新冠的影响还在加深,全球生产的停摆,暴露出各国制造业的薄弱,而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得到相应的修复,所以中国的出口创出了天量。 同时新冠的出现加速了某些事情的兑现,这个就是欧美体系开始扩大总需求——搞基建。  

二、欧美体系的基建箭在弦上 这个判断到目前是很少有人能相信和提出来,但是在2020年3月份的时候我已经看到了这个情况的发生,是政府层面“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 我当时那个月的信里面阐述了一个欧美体系救市的五步走:救股市、救金融机构、救实体机构、短期救民生、中长期救民生。 前四步已经走完了,现在就差第五步,中长期救民生的关键点就是扩大总需求,以工代赈。   1、美国文化不支持养懒人 美国文化来源于是英国,在一战之前美国可以称为英国在北美大陆的延伸,英国当时的逻辑是强盗逻辑,“自由”是“穷的穷死、恶的饿死”命题的延伸,穷人是因为能力不够,应该保护富人的财富,富人有财富自由和人生自由的权力,马克思是看到这一点才写了资本论和共产主义宣言,讲“民主、平等”。美国继承了英国的文化并在北美大陆无边疆约束下扩张和发挥到极致,并在二战后以全球化进程下和生产效率提升下扩展新的边疆,但是当全球化达到极值、生产效率的边疆无法扩张,那么全民的内卷化必然,也就是现在的贫富差距极大化,逼不得已政府出台了短期全民补贴,设想一下一个30%失业率,35%的人拿不出400美金的社会,不发补贴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但是高额的补贴已经产生了相反的作用,懒人已经出现,不工作还能拿到高额补助,何乐而不为呢?   2、美国的以工代赈迫在眉睫 虽然做基建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但是从各项内容角度已经迫在眉睫不得不上。 当4月份美联储给了美国财政部2.6万亿资金后,经过4个月这笔补助专用资金消耗殆尽,全民又陷入了补贴无以为继的地步。如果是2.6万亿美金作为总需求扩张可以发挥乘数效应,可以用很久。 在我们历朝历代发生大型的自然灾害的时候(旱、涝)中央帝国的救灾措施都是两部分:30%为赈灾款,保证民众口粮和生存;70%是后续修河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专有名词——以工代赈。 为了解决眼下30%的失业率,从政府的角度会怎么做?必然会扩大总需求,类似罗斯福新政一样,无论是新能源的基建还是传统的增加社会效率的基建,都是总需求扩张的一个过程,无非是什么时候推出的问题。   3、美国的国债和财政形式倒逼“以工代赈”的出现 美国的国债和财政形式倒逼着不能无限制、无节制的MMT的直接长期发补贴。 和欧盟、日本比较,这两个地区的国债都是内部化,但是美国国债外部化。26万亿美金的国债里面有三分之一是海外持有者,这个是在达里奥的债务危机处理中最为困难的一个债务模式,如果无节制大量的MMT,那么将导致外资撤离、汇率贬值、国内通胀高企,美国如果发生国家债务危机将是和东亚债务危机、南美债务危机是一个版本,影响更为广泛。 而美国的税收和欧洲又有很大的不同,政府财政收入只占GDP的28%,大幅度低于欧洲,英法的财政收入能占到GDP的70%,中国只有20%出头。在面对重大危机时刻,美国的财政体系面临瘫痪,这个也就是说为什么特朗普的减税是给美国吞下的毒丸,帝国的财政体系捉襟见肘是帝国瓦解的决定性条件。 这两个因素也决定着美国无法继续长期维持目前的居民补贴,以工代赈的基建计划是个必然。  

三、全球的格局偏像二战后 我更偏向现在的世界格局类比成二战后的国际格局。 1、老牌帝国的衰落,债务压力巨大,也是达里奥所讲的国家债务周期到达顶点;国家级别工业化能力不足,失去全球的竞争力; 2、新的国家崛起; 3、新崛起的国家核心在于超强的工业化能力; 4、 新崛起的国家富有,国家债务周期刚处于起步; 5、 全球面临着重新基建和产能重置的需求;  

四、全球再工业化是大概率事情 二战后全球经历了一次再工业化浪潮,在美国全球化的推动下,欧洲、日本的在工业化过程,美国推动的全球化是基于二战后庞大产能输出和出口,和现在的中国太多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同样占有全球性工业化优势,为了救灾、为了长期救民生、为了制造业回流和重新创造居民财富,欧美体系的基建也许就是绝对的大概率事件,而不是小概率事情了。 新基建是面向未来做的投资,信息化浪潮开端来自于1994年“网络高速公路”;老基建的作用是提升社会运行效率,没有宽阔的高速公路、没有快速的高铁网络、没有全面覆盖的信号网络,社会效率如何发挥到最大呢?这是社会的隐形财富,而不是简单的“钢筋混凝土不创造任何财富”的愚蠢的说法。

                                                                                                             (本文未完待续)

上海锃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两系列金融产品,   中财锃金系列和估值逻辑, 其中估值逻辑系列专注股票市场投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