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内部人士透露,阿里首席人力官童文红在内部论坛表示,不再强行实行“361”考核制度。同时,阿里新的考核标准虽依旧按照“361”分级,但将取消给10%的员工3.25分评分强制性。

据悉,以往阿里每年都会根据员工绩效在3-5分中评分,评分标准严格按照“361”比重执行,即阿里所有员工被强制分为30%优秀员工,60%优秀员工以及10%被淘汰的员工。被列入最后10%的淘汰者将被取消年终奖与晋升机会,而连续两年绩效评分低于3.25分者将可能面临辞退境况。

因此,这种考核制度实则也算是一种末位淘汰制,而阿里不再强行实行这一制度的举动,也引发热议,并被业内解读为改革狼性。事实上,在此消息传出前,阿里内部便吐槽不断,许多员工发帖表示“上班如上坟”、“杭州房价太贵,要去苏州微软”等,因此自去年起,阿里便陆续对公司原有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即不强制员工上交周报,杜绝形式主义的PPT、不鼓励低效加班等。

而对此,专业人士也分析指出,阿里的工作节奏对业绩的追求的确非常强烈,因此执行的“361”机制在前期或是快速发展期还是比较有用的,但如今阿里已进入成熟期,若再以这一体量去做狂奔式增长,难度较大,因此也应调整企业文化方向,以更加人性化的态度去做内部变革。

正如阿里思考的此一时彼一时,曾经极具激励意义的末位淘汰制不再适合公司现有阶段,公司便需进行改革,但除此之外,对更多企业而言,人力资源配置方面难道就不存在类似问题吗?

众所周知,现在许多公司与工作人员建立的是传统的劳务关系,这种模式下企业需承担工作人员社保公积金费用,并需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推出人员激励政策,企业负担也相对较重。由此企业也急需变革,将以往采用的传统雇佣模式转变为时下盛行的社会化用工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与工作人员多建立的是合作、合伙以及工作关系,双方地位平等,并具有双向选择的权利,企业可真正做到“随用随招”,可有效降低企业运营管理成本,而个人也可根据工作时长、任务收取佣金,也可实现“多劳多得”,由此社会化用工模式也成为一种互利共赢的用工模式,也吸引了众多企业与工作人员。

不过,自古以来转型之路便道阻且长,因此对企业来说,同专业的第三方平台合作减少转型难度也成为必然选择,而在众多服务机构中,用友薪福社经验丰富,能力出众,也顺利脱颖而出。据悉,近期用友薪福社还推出了经过完善的社会化用工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包含咨询服务、招募服务、培训服务、结算服务以及保障服务,也能真正加速企业转型速度。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