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一个残酷的事实越来越清晰,一边是基金大赚大卖,另一边是散户被割得血淋淋,俗称“股灾式牛市”——指数的牛市,个股的熊市。机构割韭菜的原理,我们已经讲过,现在的问题是对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除了买基金外,还有没有别的出路?

一部分人的超额收益背后,一定是另一部分人的“负超额收益”。当两部分人融合后,也就没有了超额收益。所以,如果所有的散户都买了基金,基金也就没有了超额收益。听起来很让人绝望,不买基金被割,买了基金也割不到,于是买被动指数就成了“看似”最明智的选择,我不割别人,别人也割不到我。

多想一步,会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所有股票大体分为四类:高价优质股(物美价高),低价优质股(物美价廉),高价低质股(物丑价高)和低价低质股(物丑价低)。

在数量分布上,一半以上的A股长期平均ROE不足5%,所有A股市盈率的中位数却常年在40倍以上,换言之,大部分A股实际上是高价低质股。

用高价格买,回报率自然高不了——这是投资中最朴素的原理,却是多数个人投资者最常干的事儿。因为低质股通常贴着诱人的标签:低价、主题、小盘、热点……不一而足,而这些反倒是机构很少关注的。

质地优先,是机构投资的共识,区别只在于有人愿意付高价,有人宁愿等低价而已,实在没有可买的,才会被迫考虑低质低价股。

所以,个人投资者除了买基金和买指数外,当然有别的出路,那就是抛弃对高价低质股的幻想。改善收益率的,往往不是“要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至于怎样找到优质股,则没有捷径,像工匠打磨艺术品一样,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精雕细琢。股票贵精不贵多,降低决策频率,增强决策深度,散户完全有机会战胜机构。

<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总经理 姜诚>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