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7.0%,较11月提高0.2个百分点;销售面积同比提高2.6%,较前十一个月提高1.3%;销售额累计同比8.7%,较前十一个月提高1.5%。 如果将时间拉回到2020年初(疫情爆发初期),房地产销售冰冻,销售增速最低触及20%的降幅,其后销售数据回暖,但却迎来地产融资进一步收紧,房企融资受限,形式不可谓不严峻。考虑以上因素,房地产行业的业绩可以称得“V型反转”。但业绩靓眼的同时,地产行业的信用风险仍不容忽视。站在当下时点,我们可以跳出年度尺度,回顾和展望地产行业的基本盘。

基本盘1

经济增速下台阶,人口因素等不支持地产行业高增长是行业共识。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后期,经济增速放缓,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已是行业共识,这在估值方面已有体现。目前港股地产建筑PB为0.76倍,处在2011年以来的17%分位。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日本、韩国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后期,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房价仍处于上涨趋势当中,房价呈现的是增长式周期,而非古典式周期。回到国内,2020年的地产数据也验证了地产行业仍具备较强的韧性。

基本盘2

低库存已成为常态。

从3年以上的库存周期视角来看,地产行业目前处在低库存阶段。监管政策在供需两侧趋严:需求端曾出台限购限贷,需求侧大幅上涨难度很大;供给端曾出台限售、融资渠道收紧、三条红线试点等政策,房企的目标转变为去杠杆,拿地等投资谨慎。目前行业去库和加库都比较困难,这导致地产周期拉长,地产库存在2017年达到低点后,增长幅度远小于上一轮周期,去库月数已有三年处在2011年水平。

基本盘3

城市分化、房企分化已经是常态。

本轮地产政策与以往不同。自2017年提出“因城施策”、2019年进一步提出“一城一策”后,城市之间进入独立运行时间, 2020年“北冷南热”的情况验证了这一观点。同时,2016年开始的融资端收紧政策,在2020年演变成“三条红线”对房企的分档管理,房企间分化加剧,稳健型房企可获得的融资资源更加丰富。近3年头部房企资源集中趋势明显,虽然内部排名略有变化,但top30拿地集中度约占行业的70%左右。

展望2021年,行业将围绕去杠杆的主线展开

首先,在企业去杠杆和项目盈利空间受限的背景下,房企更加注重区域的深耕,提高利润率,增加所有者权益;

其次,三条红线对房企实施分档管理,利好财务稳健型房企;

再次,信用风险方面,房地产行业有息负债增速下降,资源向头部房企集中,将推动企业间分化进一步加剧。对于资金紧张的房企,依靠高杠杆追求规模的模式难以为继,不排除个别房企资金断裂,出售项目变现的情况;而对于财务稳健型房企来说,追求规模排名的压力下降,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产品、运营,提高单个项目和区域的盈利,促进稳健发展。

最后,从信用利差角度来看,经历了2020年底的上涨后,房企平均的信用利差处在50%分位数以上,横向比较亦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

(作者苏大明为太平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研究员)

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文中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保证在信息发生更新的情况下作出的建议不发生变化,公司及其员工不就本文涉及的任何投资作出任何形式的风险承诺或收益担保,也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文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任何人士及机构均不应依赖该文取代其独立判断。 太平基金在本文中的所有观点仅代表太平基金在本文成文时的观点,太平基金有权对其进行调整。本文转载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太平基金的立场,太平基金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除非另有明确说明,本文的版权为太平基金所有。未经太平基金的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将此文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修改或发布。如转载、引用或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太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文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募集的注册,并不表明对其的价值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太平基金郑重提醒您注意投资风险,在进行基金投资前请详细阅读相关风险提示函和本公司旗下各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以及披露的最新相关公告,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谨慎进行投资决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