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波动比较大,“机构抱团”,“港股分流”以及“货币政策”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三个问题。其实结论很简单:天空飘来五个字儿,全都不是事!

【*部分内容引用南方基金基金经理应帅(19年投研经历),及南方东英港股分析师阿伦直播内容】

机构抱团

首先,机构抱团是个伪命题。因为机构投资者并非不作为,而是一直在寻找最景气的赛道、最好的上市公司,他们动态调整。03—05年,基金挖掘到了汽车、五朵金花,后来挖掘到金融地产,再到后来的消费、医药和新能源。机构的确在寻找未来最景气的赛道上马不停蹄。

据Wind显示,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连续三年出现在基金重仓前100大个股的股票数量是23个,连续五年出现在机构重仓前100大个股的股票数量只有10个,连续7年出现的只有4个,连续10年出现的只有3个。2010年以来,每个季度的更换数量占比大概在20%到25%左右,这意味着一个股票要在一年四个季度里,连续出现在公募基金核心重仓持股中,概率只有30%到40%,一年时间的维度里,大概率是要被换掉的。

图片

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图片

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从去年11月份以来机构抱团的呼声愈来愈大,但其实美股、港股等机构持股同样非常集中,是因为市场分化是一个常态,集中持股的问题实际上是资源配置和市场化的正常行为

参考美国,据南方基金提供,美股过去50年能跑赢指数的个股大概只有5%,这些优质的公司平均上涨267倍。但是过去50年有45%的公司消失了。换言之,50年前投资美股的人,其结局有45%的概率是血本无归,因为美股退市率很高的(平均每年退市率7%),所以两极分化比A股更明显。

因此,在过去50年的美国市场中,没办法不抱团去选择优质的公司。这种分化是一个股市的常态,只有优质企业才能长期跑赢。A股龙头只是过去才跑赢了两年时间;反观美股龙头,从80年开始持续的跑赢了40年,且2020年美国龙头企业涨幅明显超过非龙头企业。

图片

数据来源:Jay R. Ritter IPO Database, 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片

数据来源:WRDS,国盛证券研究所

图片

数据来源:Bloomberg,国盛证券研究所

港股分流

港股的确对A股有一定分流影响,因为港股中部分公司在A股是没有的,例如互联网龙头。A股会有一些投资互联网的科技股的资金,主要为公募基金的资金,进入香港市场(比较多见的是,公募基金股票部分不得超过50%投于港股)。但是另外一方面说,若港股有投资,A股将有更大比例的投资。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相比A股港股并不便宜,因为港股分化更加严重。港股中便宜的股票是小市值的企业或者是比较明显的周期股,而真正国内资金流向仅仅是香港的一些互联网科技股(这些优质企业股价不是优势)因为其他行业的优质公司或龙头基本都在A股。所以,港股分流对A股影响并没有很大。

另外就是昨天的港股印花税问题,其实仔细想也不应该影响价格。机构持股较多的港股龙头,其实交易性较低,持有性较高,相反,港股里面的大量仙股交易性很高,印花税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即便影响,也是非常短期的,因为运用逆向思维,降低印花税也并不会促使股市长期上涨。

货币政策

其一:货币政策转向预期比较强,实际与经济复苏做了一个对冲,虽然资金风险在收紧,但经济基本面在好转;

其二:目前CPI问题和通货膨胀压力不大;

其三:货币政策不改产业发展逻辑,新能源汽车、消费行业的发展还是照样,只是发展速度方面会有一定的变化,但从长期来讲并不会改变。

其四:资金的情绪以及目前优质企业的估值水平的确受货币政策影响,所以说近期优质企业股票波动比较大。但正是由于这种波动使投资者买到到更便宜的筹码,或是良好的布局机会。

所以机构抱团”,“港股分流”以及“货币政策”都是纸老虎, 波动是正常的,A股市场还是长期看好的近期的情绪化波动有点急、有点快。

首先:政策面来看,19年年初,政治局提出金融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政策高度重视,A股目前或许是面临着政策发展的最好机遇期。

第二:在目前房住不炒以及低利率环境下,权益市场有望成为家庭财富的一个重要配置方向。相比美国、日本和德国,中国居民在权益市场配置比例是非常低的,可提升空间大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ECB, BOK,海通证券研究所

第三:虽然过去几年外资不断持续流入中国市场,但是占比大概只有4%,相比英国约50%和美国(超大市场)约15%的外资持有比例而言,空间很大。中国资产或将全球配置战略方向。

图片

数据来源:南方基金整理

综上

长期看好A股市场

没有人能够准确并持续地预测到短期市场的方向,所以投资者应该坚守投资原则,不因短期回调而离开市场,也不要因一时火热而追高,坚持走过18年的低迷,才能收获19,20给到的惊喜!所以,相信中国经济,相信优质企业,市场终会给投资者以回报!

风险提示: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请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配产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