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点拾投资

国联安基金的潘明是风格鲜明的科技股投资者,其管理的国联安优选在2019年取得了90%以上的收益率(注:数据截止2019年12月13日)。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他,从2014年开始管理组合后,就坚持投资TMT领域,其产品的基准也是对标中信TMT指数。潘明的投资目标就是跑赢TMT基准,为持有人在科技股投资带来超额收益。

潘明认为,专注才是一个基金经理构建竞争优势的核心。他甚至几乎不参加打新,对于许多人眼中的打新“无风险收益率”,潘明宁愿放弃。他认为,自己就是投资TMT领域的,如果通过打新其他板块公司,即使增厚了收益也不在其投资范围。一个基金经理,必须要足够专注才行。

潘总一直以来具有鲜明的科技股投资风格,能否说说背后的原因?

潘明 我在美国生活工作了许多年,回国之前在一家FOHF(Fund of Hedge Fund)工作了四五年。我在那里也负责一个投资组合,专门去投对冲基金。当时我们就投三种风格的对冲基金:深度价值、GARP和高成长。这三种风格构成了美国的主要投资风格。其中GARP策略的规模最大,而深度价值策略规模最小。

由于对冲基金必须要做多空组合的,我发现很有意思的是,深度价值基金经理往往做空的是成长股。十几年前,这些深度价值的对冲基金经理,就是喜欢做空FANG。

我认为的投资风格是多元化,市场能包容不同类型的投资风格,而且不同的投资风格有不同的周期。美股市场上,科技股投资风格也是一种主流。我在美国的时候,TMT占标普500的比重就有20%。

我自己本科是读计算机的,毕业以后也在美国的科技公司工作过,所以我个人对于科技股投资很感兴趣。在美国的经历让我发现,能够创造Alpha的并非某一种单一的投资风格,而是对于行业理解的深度。美国有许多行业对冲基金,他们只做某个单一行业的多空组合,通过深度的研究,能创造很不错的Alpha。特别是在美国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虽然那一年市场跌了很多,但是一些做多空组合的行业基金能够取得正收益,这对当时的我震撼很大。

那你是怎么从华尔街转战到陆家嘴的?

潘明 回国之后,我一开始在光大资管也是做基金组合的。但是国内的FOF和海外不一样,是可以投较大比例股票的。这时候我参与到股票越拉越多,也对投资越来越有兴趣。之后就加入了国联安,专注于做投资。

在加入国联安之前,我和公司有过沟通,希望专注于TMT的投资。从2014年初开始管组合至今,一直坚持TMT的投资风格。历史上看,我在科技股有行情的时候,表现都比较好。比如2015年和今年,我的收益率都很靠前。但是在2016到2018年,科技股没有行情的时候,我的业绩也比较差。

你投资TMT的风格很鲜明,在产品设计上是否也是以科技指数为基准?

潘明 是的,我考核基准是中信TMT指数,不是沪深300指数。我的产品,不应该和沪深300去比,而是要跑赢中信TMT指数。

科技这个行业,其实能带来的回报很大。科技的特征就是变化,变化背后就孕育着机会。在颠覆性的时代,一个小公司是能够把大公司颠覆掉的。这里面总是能诞生一批10倍、20倍甚至100倍的公司。

我一直认为,在投资上必须专注才能获得超额收益。我的研究领域,一直专注在TMT行业,希望给持有人带来TMT行业中的超额收益。我的投资风格,相比于2015年还是有些不同。2015年我还是喜欢找小市值公司,寻找小公司颠覆大公司的那种机会。现在我更多去买大公司,看到的是科技领域强者恒强。

你觉得自己的超额收益体现在哪里?

潘明 我对行业的理解,肯定比跨行业基金经理要深,也比被动化的指数基金要好。我在科技领域耕耘了很多年,构建了比较深的行业认知和专家网络。专家网络会加深我对行业的理解。这几年我对行业专家的依赖比以前增加,他们能分享很多客观的信息。我把这种信息看做另类行业信息。这种另类行业信息对我投资决策的影响越来越重。

认知的理解是需要专注力。我专注在科技上,相比一些基金经理又要投医药、又要投周期、又要投进入,还要投TMT。理论上我对TMT行业的理解,会比全市场基金经理更深。

科技里面也分不同的子行业,你会有一些偏好吗,是不是有些行业属于科技领域的好生意?

潘明 不同阶段,科技领域的“好生意”也不同。比如2015年比较好的肯定是传媒。今年来看,我偏好有硬核科技的企业。类似于华为这种硬核科技,肯定是未来几年比较重要的投资主题。过去十年在TMT行业当中,很重要一个主题就是苹果产业链的黄金十年,但这个黄金十年在中国,它投资的主题是组装厂。中国公司以最早的富士康为代表,有很多组装工人,当然现在越来越自动化了,这就是过去十年的一个投资主线。

从今年开始,大家从华为事件看到,如果华为产业链有黄金十年的话,它的投资主线就不是组装了,而是半导体,这是一个升级。理论上一个国家的一个行业,慢慢都应该升级。但如果你去问苹果,会不会帮我们产业升级,大概率的回答是不会。苹果不大会把手机里面的核心零部件,比如芯片给中国公司做。

华为却不一样,虽然有海思给华为生产芯片,他还是愿意把手机里面核心的零部件给中国企业做。这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变革。今年整个半导体指数上涨了很多,里面大部分都是跟华为相关的。

你觉得今年获得如此高的收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潘明 2019年5月华为被美国列入名单后,市场许多人都很恐惧。但是我通过各种深入研究发现,华为和此前的中兴通讯不同,能相对不受影响。这个公司所做的事情,会对美国的半导体产业有巨大增量。

那时候我在电子里面就超配了半导体,而不是在一些组装厂商上。这里面的优势,就是我前面说的,因为我是一个行业基金,更加专注。我能做到的是,当行业里面有投资机会时,通过深入研究去抓住这些机会,最终给持有人带来科技领域的超额收益。

有三个行业是永恒的成长风格:消费、医药和TMT。但是我只专注TMT的投资。消费研究的壁垒不是很高,许多读金融出身的人,也能把消费研究的很透。医药反过来,研究壁垒特别高,要做好医药研究必须又懂医药,也要懂生物,还要懂金融。TMT介于两者之间,我自己对科技也一直很有兴趣。

如何看待波动率的问题,历史上看科技的波动比较大,你产品此前也有一定的波动?

潘明 目前我的波动率相比2015年会下来一些。当时还是以中小市值股票为主,这一批股票的波动比较大。现在我会持有更多科技白马,大市值的股票会多,会减少组合的整体波动率。

但是主动降低波动很难,道理很简单,收益和风险是匹配的。收益好的科技公司,波动不可能特别小。在TMT领域也有一些波动小的公司,比如运营商、传媒里面的出版公司。不过在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眼里,这些公司的吸引力不大。

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抓到成长股或者成长超预期的公司,规避成长会低于预期的公司。至于没有成长性的公司,他们本来就不在我投资的核心范围内。

能否谈谈你成功和失败的案例?

潘明 我拿一个公司来讲这个案例吧。几年前有一个龙头的指纹芯片识别龙头公司上市,就引起了我的关注。这家公司当时盈利体量不大,但市值体量一上来就到了五六百亿,估值也比较贵。我一开始研究不是很深入,马上就参与了。但因为当时电容指纹识别芯片的行业格局比较差,产品差异性不大。竞争对手一降价,就会对公司产生较大影响。一开始买入,对我来说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好在我持股比例不高。

过了两三年,我持续跟踪这家公司,发现基本面出现了一些变化。当手机全面屏普及之后,公司的指纹芯片聚到一个屏幕上,对于指纹芯片技术是一个颠覆性改变,行业需求出现了爆发。同时,因为这是一个新产品,格局也比此前更好。几个因素叠加后,导致公司业绩出现了快速增长。我在今年年初再次投进去,就赚到了很多收益。这个公司,也从失败的案例变成了成功的案例。

这个案例表面,投资需要不断跟踪,你失败了没事,但不要放弃。通过加深对行业和公司的理解,不断积累,就能在未来赚到收益。

你看公司的时候,会最看重哪些指标?行业空间、业绩增速、商业模式还是别的?

潘明 其实大家看公司的点差不多,没有特别不同的地方。我个人不喜欢多元化的公司。有些公司的产品很多元化,从结果来看,投这种公司并不好。比如今年上半年PCB公司很好,PCB里面有硬板和软板。A股有一家公司,既做硬板,也做软板。我曾经也参与过,后来突然明白,投这样一家公司,不如各买一家做硬板和软板的公司。收益率肯定是后面这种方式更好。

我的基金产品,也不做多元化。白酒涨,其实和我的产品没关系。你一味多元化,会将你的能力和优势稀释掉。我的能力和优势就是在TMT行业,我投一个公司,也不希望这个公司的优势被多元化稀释掉。

我还很看重管理层,管理层也要专注。一个公司的老板应该是创业者,而不是投资者。

市场上一些TMT风格的基金也各不相同,你是偏向自下而上多,还是中观层面多,还是自上而下多?

潘明 我一直是自下而上风格的,但是主题性的投资,我还是比较喜欢。今年的一些主题机会,无论是TWS耳机还是华为手表,都带来了比较好的收益。主题投资是一种效率比较高的投资方法,这里面的几个股票都会有爆发力。

此外,我对估值没有那么敏感,更加关注业绩增速。如果一个公司业绩能够翻倍,那么买入的估值高一些也没有什么问题。投资不是简单的数学。

今年科技股行情比较好,如何看明年的科技股行情?

潘明 明年的科技股行情大概率没有今年那么好。电子板块今年是业绩和估值双击,计算机板块更多是拉估值,TMT里面的主席是半导体。这个对通信产业未必是好事。明年要出现今年的行情会比较难。

我会更加关注传媒明年的机会。作为一个版块,传媒已经连续四年垫底,这是大家之前没有想到的,明年可能有机会。

对科创板怎么看?

潘明 从科创板开板以来,他的整个流动性、交易量是不断慢慢往下走的,后发的比例也在慢慢往上走。我觉得一些硬核科技的龙头公司,还是有投资价值的,比如计算机一些设备龙头和办公软件的龙头。但是大部分公司从二级市场角度不大会参与。

大部分公司我不大会参与,而且我已经有一两个月没有做科创板打新了。

许多基金都会通过科创板打新增厚收益,为什么你不做科创板打新了?

潘明 我是很少打新股的,从2014年管理组合以来,几乎没怎么打新股。我在美国市场待了很久,在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的时候,也是全民打新,打到后来啥也没有。就算打新也有一些收益增厚,但是我打新也是TMT的公司。如果是打新一些银行股,跟我投资组合就没有什么关系。

最后推荐一本你最近看的好书吧?

潘明 我最近在看一本英文书《GRIT》。这本书的作者研究了许多成功的人,发现成功的人不是聪明或者努力,而是一种坚毅。其实你问今年业绩好的科技股投资者,业绩背后取决于2018年底,在TMT那么差之后,是否继续坚持投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