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碳中和2060”论坛上,中金公司重磅推出《碳中和经济学:新约束下的宏观与行业分析》主题报告。据中金研究部估算,未来40年中国绿色投资总需求约140万亿元,电力、交运、建筑的绿色投资需求量最大。

就市场如何理解碳中和目标带来的创业投资机会,中金公司新能源公用事业首席分析师刘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碳中和目标下创业投资机会其实是非常多的,可以看到基建方面相应落地场景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电网结构、能源结构未来会有较大改变。

绿色投资总需求约140万亿元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执行负责人彭文生表示,与通常的市场研究相比,碳中和研究面对两个挑战:一是涉及面广,跨经济、社会、科学多方面;二是公共政策是关键,但又难以借鉴过往经验。

彭文生指出,中国绿色投资需求大。据中金研究部估算,未来40年中国绿色投资总需求约140万亿元,前10年约22万亿元,后30年约117万亿元。绿色投资包括现有无碳产能扩张、旧设备低碳改造、创新技术设备投产等。

关于绿色金融如何落地,彭文生建议公共政策需要发力,包括政府投资基金、绿色产业政策、税费减免优惠财政支持;绿色再贷款、宏观审慎框架增加气候风险因素等货币政策;监管上也应当设立资产评判增加气候因素考核,改变资本占用比例,设立交易所绿色板块。此外,还要有绿色标准及信息披露制度,比如绿色标准与产品目录应当统一、国际协调与趋同,强制企业、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等各方绿色信息披露。

创业投资机会备受关注

中金公司新能源公用事业首席分析师刘俊表示,碳中和意味着能源革命,意味着向更清洁、更安全转型。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能源增长需求与碳减排压力存在矛盾,这是绿色能源的核心难点。因此,完成目标须顶层设计和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预计2060年70%的能源将由清洁电力供应,约8%将由绿氢支撑,剩余约22%的能源消费将通过碳捕捉方式,从而实现碳中和。

刘俊指出,当前技术水平下能源与工业领域碳中和转型成本高,需要通过技术降本收窄绿色溢价。碳中和的解决路径需要供给和需求双管齐下,技术决定能源供应核心基础,技术主线将以光储为主、水核风等多能为辅;而终端客户选择的能源消费模式则需要政策引导。

中长期来看,碳中和对经济需求侧影响如何?市场如何理解碳中和目标下带来的创业投资机会?近期碳中和概念在二级市场火热,对于投资者来说有何建议?

刘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碳中和对金属原材料影响不明显,但长期对钢铁行业影响更深远。以欧洲碳交易市场为例,他们最初其实对大工业碳排放的下降,也是采取较温和态度。今年比较确定的是把电力纳入碳交易市场,钢铁等其他工业领域应该不会这么快纳入碳交易市场。目前测算情况来看,电价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小,反而是金属材料涨价,对于经济有一定影响。

刘俊进一步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碳中和下创业投资机会其实是非常多的,比如基建方面可以看到很多相应落地场景的变化,包括商业模式创新。此外,电网结构、能源结构未来会有较大改变。对于投资者来说,碳中和概念在二级市场虽然很火热,但近期股价是一直在下跌,市场也没有很“非理性”。如果一些行业真的不赚钱,股价会有相应的表现,投资者也是市场竞争交易出来的,最后也会做出相对理性的判断和决定。

股权融资空间大

中金研究院经济学家周子彭表示,“碳中和”绿色投资空间巨大,实现“碳中和”中国大约需140万亿元的绿色投资,2021年-2030年年化投资需要2.2万亿元,2031年-2060年年化投资需求为3.9万亿元(2020年价格)。分行业来看,电力、交运、建筑的绿色投资需求量最大。

周子彭也指出,绿色金融发展面临几大挑战:一是绿色投融资存在缺口,估算2021年-2030年绿色投融资缺口年均约为0.54万亿元,2031年后年均缺口可能上升到1.3万亿元(2020年价格)。二是行业投融资匹配度不高,电力是绿色投资需求大户,交运是绿色投资输入大户。三是绿色直融市场有待完善,股权投资空间巨大,预计2021年-2030年绿色投资需求结构中,股权投资所占比例将从现阶段的3%升至30%。

“统一绿色标准、强制环境信息披露;完善政策激励制度,促进绿色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包括中长期将绿色金融建设成‘市场化—内生化’驱动模式;纳入气候风险考量,加强社会理念培养。”周子彭认为,政策引导很重要。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