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咚咚,啪!一声号响,券商公司发起了进攻的号令!

友情提示,本文涉及的内容需要思考的东西比较多,想不明白不要钻牛角尖,就当听个热闹。

昨天,国盛证券发出策略报告称:当前美债迎来阶段性顶部,全球分母端、估值压力缓解,A股将伴随全球市场迎来修复,当前市场已是阶段性底部区域。

其实不止国盛证券,其它的几家证券公司尤其是头部券商的策略报告中都提及了市场恐慌情绪释放接近尾声或者可适度加大持仓比例等类似的言论,好似提醒投资者要发起进攻一般,给人一种朋友们,可以冲啦!别管我投资方冲不冲,反正先吹响冲锋号再说!

还有些投资界的大V,比如李大霄先生就直接发出言论,说A股3月9日和3月25日的低点形成了双底,正在步入回升之旅。应该说曙光不是在前头,而是早就在3月9日出现了,25日那天只不过是再次确认而已。

不过除了激进点的券商公司以外,市场上也有另外一种声音相对较为谨慎。比如中金证券表示,就估值而言,沪深300非金融前项市盈率18.4倍,而此指数的历史均值为16倍,股债比价仍不及历史均值,高估板块普遍调整20-30%后,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这下投资者可能就会纳闷了,谁说谁有理,那么我到底应该听谁的呢?正所谓三根阳线改变三观,看股市目前的走势,似乎好像可能是要企稳走高的样子。老伊的建议是谁的言论都不要听,要听就听市场的声音,听企业的声音。

其实早在10年之前,像冯柳这样的投资大咖就提出过类似的言论,我们有时候不一定要排斥市场的观点,而是要从一个较为清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什么是听市场的声音?

就是看股价走向是否和自己的判断一致,看是否有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出现。这就需要借助市场的智慧来完善自己的认识。

往细里说就是,我们都知道抱团的资产估值过高了,可是它为什么高呢?是否有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存在呢?股价向上或下跌,是情绪引导的呢?还是它本身已到高速增长的阶段呢?为什么其它资产有价值,业绩也没那么差,可为什么就是不涨呢?想明白这些问题,自己也就没有那么的纠结了。

比如说,通过对20年和17年企业估值和业绩增长的对比,可以发现其实有些核心资产并没有涨出估值合理区域,那么此时我们就得去思考,在市场利率低,企业业绩改善的当下,它估值还有多少下降的空间呢?这么多基金拿着大笔的钱等着建仓,它们会给与我们股票杀估值检便宜货的机会吗?如果不会,那么未来增长的空间又有多少呢?如果此时介入,未来还有多少空间在预估范围内呢?投入与不投入的风险差距有多大呢?

把问题一一列清楚,然后自己尝试着回答一下,就知道哪些菜肴是自己可以吃,哪些菜肴欣赏比动筷子更好了。

什么是听企业的声音?

就是无论这家企业股价表现多么的糟糕或者优异,都要带有审判的目光去看待,换句话说就是,不管它表现得多么让人垂涎三尺,都要以企业的业绩去判断它是否撑得起目前或者可以支撑投资者预期的估值。

比如有些企业它的估值看起来很高,但是它的业绩就是十年如一日的增长增长再增长,赛道足够宽,企业产品的护城河足够深,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与较为宽松的定价区间。而有些企业,它虽然业绩不错,也是持续增长,但是它却没有未来的想象空间,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可预见的时间里,它所在的行业就要走向下坡路,那么这个时候,即便业绩再好,也必须留有冗余,不让短暂的利益扰动自己的心神。

当然,市场的声音和企业的声音都很重要,但也不要忘记听从自己的内心。有些时候,即便自己能选出大牛股,甚至是未来的大牛股,可它的股价还有30%的下跌空间,那么如果未来股价真的下跌了,在20%的位置割了仓,未来涨幅再大与自己都没有什么关系。因此还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有再大的机会也没关系,投资一定要学会放过自己,毕竟市场上的机会太多了。

最后说一句,如果你对任何一种投资标的都没有足够信心,但却觉得目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比如缺乏行业调研的投资者。那么可以设置一个上行下跌都可以满足自己内心的仓位管理机制。比如,2成核心资产,2成低估的价值股,3成跌至行业底部的个股,3成现金打底。总体就是2:2:3:3的组合。如此一来,即便你看好的资产喋喋不休,也有可以用于抄底的资金,否则,股市一波动,就把自己信心击垮了,那么说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相关证券:
  • 创业板(395004)
  • 沪深300(000300)
  • 保险(BK0474)
  • 证券(161027)
  • 上证50(000016)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