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在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与山东省省委书记刘家义的见证下,“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框架协议在济南签署,此举意味着山东成为全国首个氢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示范省份。同一天下午,由潍柴动力牵头承建,全国唯一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也正式落户山东。

一天之内,两个“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落户山东,令山东在氢能领域成为关注焦点,一时风光无两。

作为能源大省,山东能源消费中煤炭比重偏高、电力消费中煤电比重偏高的“两高”问题突出;同时山东也是人口大省,基础设施齐备,年均260万吨氢气产量,居全国首位。

在全国多个省份加快布局氢能源产业的当下,山东省可以说是最坚定的一个。围绕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从省级到市级层面,多个产业规划陆续出台。顶层设计之下,氢能全产业链版图也已雏形显现。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为山东氢能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潍柴集团已初步具备了“基础部件-电堆-发动机-整车”的全套研发和测评能力,形成了覆盖30-120kW的系列化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建成了2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东岳集团的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质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能源大省转型向氢,不仅为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新活力,也将对全国其他省份带来重要示范效应。

空间布局:打造“中国氢谷”“东方氢岛”两大品牌

数据显示,山东省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风电装机规模全国第四、在运在建核电装机570万千瓦,盘点山东的新能源“家电”,可以看出具备新能源制氢的良好条件。

发展氢能产业,山东省早已在顶层设计层面有所规划。

2020年6月,山东省出台《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规划》提出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实现氢能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突破性发展,全力打造“中国氢谷”“东方氢岛”两大品牌,培育壮大以济南、青岛等地区为重点的“鲁氢经济带”,建成集氢能创新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商业运营于一体的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

此后近一年的时间,山东都在加快氢能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山东省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对氢能产业标准体系框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同时还印发了《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运行规范》等12 项地方标准的立项计划,批准发布《加氢站运行管理规范》等9 项地方标准。

今年,山东在氢能产业发展方面又有了最新提法。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从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到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表明山东正在努力抢占新能源制高点。

除了省级层面的大力推动外,山东省各地级市也陆续提出了氢能产业的发展规划,山东在氢能产业的空间布局上已雏形显现。

为推进氢能产业发展,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这是山东省第一个正式印发的市级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按照规划,在未来10年青岛将发展成为国际化氢能城市,打造国内重要的氢能产业基地,实现“东方氢岛”的总体发展目标。

山东省省会济南是青岛之外的又一氢能产业高地。去年8月,《济南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正式印发。济南市将围绕“中国氢谷”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应用示范基地,推动氢能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率先将济南建设成为氢能城市。

按照规划,到2022年,济南市将新建氢能相关技术研发平台3个以上,新建氢气检测平台1个以上。全市建设加氢站6座以上,推广应用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等氢燃料电池汽车600辆以上,氢能产业年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

济南和青岛之外,山东其他几大工业城市也对氢能有所布局,这些城市主要围绕氢能产业链做文章。以潍坊、淄博为龙头的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集群,以聊城、济宁为龙头的燃料电池整车及氢能制储装备产业集群,也正在加快建设步伐。

潍坊市此前出台的《潍坊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提出,在产业链层面,打造包含关键零部件、电堆、系统集成、测试认证服务、整车开发等环节的产业集群,聚集超过20家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企业,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创新中心1个,新能源测试中心1个,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亿元。

产业路径:潍柴、东岳等龙头带动全产业链布局

有了顶层设计,在潍柴动力、东岳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牵引下,氢能产业项目正在山东省各地落地开花。

山东省能源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山东省制、储、运、用等氢能产业链条基本完备,产业发展已具规模。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发展氢能产业的企业、研究机构超过120家,已明确具体项目的产业链重点企业近80家,成为全国氢能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在山东的氢能产业版图中,行业龙头潍柴动力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4月16日下午,由潍柴动力牵头承建,全国唯一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落户山东。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资本整合,潍柴动力相继攻克了氢燃料电池的“心脏”电堆,掌控了空压机“肺”,基本完成“单电池-电堆-发动机-整车” 氢燃料电池的全产业链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潍柴动力所建设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已经具备年产2万台套生产能力,还建成了山东省首座固定式加氢站,率先探索打造了氢能产业“山东模式”。

东岳集团是山东氢能产业版图中的又一重量级企业。4月15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率队就氢能关键材料研发及氢能示范应用到东岳集团进行了调研。

作为中国氟硅行业龙头企业,东岳集团已成功实现新型环保制冷剂、氟硅高新材料、氯碱离子膜等多项产品的国产化。被誉为“氢燃料电池汽车芯片”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其量产技术的突破,给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在氢气制备方面,山东海化、华电潍坊、明泉集团、莱钢集团、泰钢集团等企业具备良好的氢气制取、储存和利用基础,在变压吸附(PSA)提纯技术与设备上已有布局。

4月13日,山东省公示“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第二批)评选结果。其中,包括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承担的“氢能源PEM制氢项目”、中国石化山东石油分公司承担的“油气氢电非+光伏综合能源站项目”、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泰钢新能源(氢能)产业园项目”在内的20个示范试点项目成功入选。

在氢能推广应用领域,山东也将在全国承担起示范的重任。国家“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正式落户山东,意味着山东成为全国首个氢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示范省份。

根据协议,“氢进万家”工程将选取济南、青岛、潍坊、淄博四市共同组织开展示范,开展将氢能利用进入工业园区、社区楼宇和交通移动用能、港口、高速等多场景的应用示范,打造全国首条氢能高速走廊、全国首个万台套氢能综合供能装置示范基地。

“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联合专家组组长余卓平表示,“氢进万家”示范工程从应用端布局,涉及氢气制备纯化、纯氢管网建设、热电联供系统设计安装及运营维护等各环节,是成体系的,目前山东许多相关企业都已在谋求抓住这次机会获得更大发展。

“2021年,山东省将加力推进40余个新建、续建、技改等氢能产业项目落地,总投资规模超过300亿元。”山东省能源局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0000辆,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